感恩南无释迦牟尼佛!
感恩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感恩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及龙天护法!
感恩恩师!
南无喝啰怛那哆啰夜耶。南无阿唎耶。婆卢羯帝烁钵啰耶。菩提萨埵婆耶。摩诃萨埵婆耶。摩诃迦卢尼迦耶。唵。萨皤啰罚曳。数怛那怛写。南无悉吉栗埵伊蒙阿唎耶。婆卢吉帝室佛啰楞驮婆。南无那啰谨墀。醯利摩诃皤哆沙咩。萨婆阿他豆输朋。阿逝孕。萨婆萨哆那摩婆萨哆。那摩婆伽。摩罚特豆。怛侄他。唵。阿婆卢醯。卢迦帝。迦罗帝。夷醯唎。摩诃菩提萨埵。萨婆萨婆。摩啰摩啰。摩醯摩醯唎驮孕。俱卢俱卢羯蒙。度卢度卢罚阇耶帝。摩诃罚阇耶帝。陀啰陀啰。地唎尼。室佛啰耶。遮啰遮啰。摩么罚摩啰。穆帝隶。伊醯伊醯。室那室那。阿啰参佛啰舍利。罚沙罚参。佛啰舍耶。呼嚧呼嚧摩啰。呼嚧呼嚧醯利。娑啰娑啰。悉唎悉唎。苏嚧苏嚧。菩提夜菩提夜。菩驮夜菩驮夜。弥帝唎夜。那啰谨墀。地利瑟尼那。婆夜摩那。娑婆诃。悉陀夜。娑婆诃。摩诃悉陀夜。娑婆诃。悉陀喻艺。室皤啰耶。娑婆诃。那啰谨墀。娑婆诃。摩啰那啰。娑婆诃。悉啰僧阿穆佉耶。娑婆诃。娑婆摩诃阿悉陀夜。娑婆诃。者吉啰阿悉陀夜。娑婆诃。波陀摩羯悉陀夜。娑婆诃。那啰谨墀皤伽啰耶。娑婆诃。摩婆利胜羯啰夜。娑婆诃。南无喝啰怛那哆啰夜耶。南无阿唎耶。婆嚧吉帝。烁皤啰夜。娑婆诃。唵。悉殿都。漫多啰。跋陀耶。娑婆诃。
世界佛友大家好!
师父很久没有跟大家见面了,这一年时间师父很想念大家,师父心中时时挂念着每个孩子。你们都是心灵法门的火种,无论师父在哪里,师父永远在你们每个孩子的心里,观世音菩萨的慈悲永远普照着你们的心灵。师父很爱你们!希望你们坚持佛道,永不退转!
师父十几年为了弘法,肉身消耗、背业很重,但是师父一直都在给你们加持。希望你们每天都能够好好学习师父的白话佛法和开示,依教奉行,严守戒律是成佛的基础。多多为众生真心付出,破除自身的我执我相,心中常念佛恩、国土恩、师恩、父母恩、众生恩;成佛的路上需要真心诚心、勇猛精进、心系众生、一心向佛的孩子。
释迦牟尼佛、观世音菩萨和师父会永远加持保佑每个正信正念的好孩子,佛法的传承靠每个佛子薪火相传,师父会引领你们到达彼岸。希望你们珍惜末法时期最后一班法船,众生的苦就是师父的苦,师父愿你们一世修成报佛恩!
师父 2021年11月5日
———————————————————
信愿坚定践于行,
誓行佛道方改命。
菩提禅智入心田,
凡夫亦可转圣贤。
佛友心得体悟:
如何在师父给我们留下的1700篇白话佛法中找到一世成佛的解脱之路?很关键的就是要全盘把握和理解师父的白话佛法,并融会贯通,同时还要掌握学习方法。如果按照顺序一篇篇地学,那要花很长时间才能看完1700篇的巨作,同时看到后面忘了前面,看了前面又顾不上后面。还不能全面地学习师父关于一个佛法概念的全部开示。所以需要以主题形式对师父的白话佛法进行探索。那问题是该怎样选择主题呢?首先我们要试图站在全局的高度来问问题,比如,我们每个宗教、法门都需要回答的,关于人类命运的四个终极问题:我们从何而来?我们归于何处?我们因何而来?我们如何回去?从这四个问题出发并结合闻思修慧,对师父白话佛法体系进行探索,就会清晰地找到一系列环环相扣的主题。沿着这些主题去深入挖掘白话佛法的宝藏,我们自然就能找到师父在佛法里埋藏的很多瑰宝,包括一世成佛的方法。
师父开示:
———————————————————
简单的来讲,实际上生命有个本源体,生命万物的本源要找到,这样的话你就比较容易理解了。今天师父就从科学技术高科技、生物还有哲学方面来讲一讲生命的本源是什么。实际上科学家讲的宇宙,它本来就是一个无形无相,无声无息,无作无为的这个本性,用佛法界讲,就是如如不动的这个本性。比方说我现在跟你们说什么宇宙?宇宙你们看得到吗?有形象吗?看不到。它有生息吗?你看你到农村的时候,你在很安静的地方一点声音都没有,你说这个本源体是什么?它有什么作为?它没有什么作为。用宇宙科学观来分析生命,它实际上是一种物质,用现在话来讲呢叫光子流,但是实际上它这个生命体是来自于宇宙的轴心发出的一种光,这种光就称为灵光。
今天为什么跟大家讲这些呢?实际上就是为了解决大家经常说我们生命的本源到底是什么?很多人说能量转化,盘古大帝开天辟地,宇宙蛋的爆炸等等,实际上这些传说,总的来说就是生命来自于宇宙本性。
所以学佛要懂得众生虽然有佛性,但是这种佛性在我们的本性处,就是在宇宙的根本处。宇宙的根本处,用科学来讲就是宇宙蛋,用我们传说当中的盘古大帝,这个宇宙蛋的爆炸而形成。
广播讲座161222
———————————————————
佛友分享疑问:
1.生命的本源来自哪里?
2.什么是宇宙蛋?
3.我们从何而来?
4.佛性有什么特征?
师父开示:
———————————————————
本性是空,是无智体的,是清净寂灭的。人的本性是非常干净的,是安静的,是非常纯洁的。“寂”就是很安静的,慢慢地就像没有一样。
其实修的就是我们一颗善良的心,而这颗心是无形、无相、无色、无味,什么都不知道的。 4-25 【谈“无罪福与无智体”】
佛性没有动,没有静;没有生,没有灭;没有去,也没有来;没有是,也没有非;无往无住,这就是佛性。 9-1【忏悔求佛性】
———————————————————
师父开示:
———————————————————
宇宙至上最深的源头在哪里?就是我们应该从哪里来,就回到哪里去,不是指你上辈子从地狱来的、从地府来的,再回到地狱去、回到地府去,而是指你最深的源头,就是宇宙本来的面目,那就是你本初的佛缘,找回自己的佛缘,回到天上,跟观世音菩萨在一起,这就是回到你来人间之前的地方。因为在你没有到人间之前的地方,那就是脱离了六道轮回的佛的境界。 12-24【回归本原 找回本性】
———————————————————
佛友分享疑问:
1.我们归于何处?
2.学佛的目的是什么?
师父开示:
———————————————————
生命是从寂静无明的空性混沌中开始的。我们的生命就是在这个世界当中开始的,从宇宙的空性意识中启动了念头。7-32【空性就是随缘】
———————————————————
佛友分享疑问:
1.宇宙的空性意识,是什么状态?
2.寂静无明空性混沌、宇宙空性意识、启动念头,这几个发生的顺序是怎样排列的?
3.结合法界实相分析,我们为什么会以为这个世界是真实的呢?为什么我们会觉得自己是存在于这个世界中的一个生命呢?
1)六根怎么产生的?
2)世界又是怎么形成的?
3)“我”的概念是怎么形成的?
4)“我与“世界”有什么关系?
师父开示:
———————————————————
释迦牟尼佛:“六根生六识,六识生六尘。众佛弟子们,记得了啊,要出轮回幻相之苦就要摆脱六根给你们带来的染著,也就是要保持六根清净,才是佛子们在修行路上要仔细小心的。六根不净的人怎么会有清净心呢?” 《天地游记》
从无始以来,众生因为有无明业力的熏习,慢慢地自己很多的无明业力产生,那么就产生了一元是“能”、二元是“所”这个二元对立的迷惑。能,就是我能感受、我能做;所,就是我今天所感受的境界和环境。 视频开示99【谈见分与相分】
当你生出来,你慢慢长大之后,你有自己的意识和自己的意念了,这个时候就成为一个念头;那么你慢慢有了念头之后,你就会慢慢有所求;你一求一个事情,你就会慢慢地发出一种欲望;然后欲望就会使你的意识生命,就是你的大脑进入了如梦幻般、无尽的、游戏的人间中。 7-32【空性就是随缘】
———————————————————
佛友分享疑问:
1.念头即是心,有了念头之后产生什么?
2.欲望是怎么产生的?跟二元对立有什么关系?
师父开示:
———————————————————
问:31-05-2020,心灵净土世界:
大势至菩萨:“童儿们,心经里的照见五蕴皆空,里面的深意你们明白吗?”
大势至菩萨:“人的一生苦难皆由五蕴而起。五蕴就是色、受、想、行、识。娑婆世界的众生由此五蕴而产生颠倒梦想的意识。”
观世音菩萨:“五浊恶世里的五浊就是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五浊就是五蕴受到六识(眼、耳、鼻、舌、身、意)的影响而生出的六尘意识污染,再由意识上的污染衍生出行为上的恶行。”
阿弥陀佛:“童子们,每个宇宙星系众生会在六道轮转皆因五蕴不空。如果你们想超脱轮回之苦,就要看见这个世界是虚空幻影,是诸法空相。一切无所得,以无所得故。人的一生从哇哇大哭到死亡那一刻,所拥有的一切都带不走。有些人到肉身灭度,还要执著于娑婆世界里形形色色的幻相,所以一直在六道轮回至今也无法超脱。”
释迦牟尼佛:“心灵法门的弟子们,你们好好修。” 《天地游记》
———————————————————
佛友分享疑问:五蕴和意识、五浊之间具体有什么关系?
师父开示:
———————————————————
劫浊就是色蕴,烦恼浊就是想蕴。劫浊,劫就是劫难,劫难浊就是看得到的心里的劫难和外界的劫难,就是色蕴。烦恼浊就是想蕴。你烦的时候,脑子是不是想?见浊就是受蕴。众生浊,与众生各种接触就是行蕴。命浊,就是你的意识造成了生命的走向。所以只有空了五蕴,才能去除五浊恶世的缠扰,才能到极乐世界,才能照见五蕴皆空,你的心才能变成唯心识的净土人间世界。
八识就是五蕴——你有这个五蕴,它就在八识中。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前五识)就是受蕴,所对应的五尘是色蕴;第六意识是想蕴,就是思维上的;第七意识,实际上你的意识在运作,思维在运作,判别意识在判定,就是行蕴;第八意识阿赖耶识,就是形成思维的意识蕴,叫“识蕴”。大家要明白,这些八识就是从五蕴而来。 视频开示50【五蕴皆空 行深般若】
———————————————————
屏幕显示:
———————————————————
色蕴 = 色声香味触五尘 = 劫浊
受蕴 = 眼耳鼻舌身前五识 = 见浊
想蕴 = 第六意识 = 烦恼浊
行蕴 = 第七意识 = 众生浊
识蕴 = 第八意识 = 命浊
———————————————————
佛友分享疑问:轮回的源头是什么?
师父开示:
———————————————————
师父告诉你们,修在世法,实际上就是要懂得轮回。很多人不懂轮回啊,师父问你们,怎么会轮回的呢?轮回的源头是什么?师父今天跟你们讲讲轮回的源头,十二因缘就是人轮回的源头。十二因缘是指缘分从无明(不明白)到老死的这个过程,从你生出来之后这个缘分开始,一直到你人生什么都不明白,最后一直到死亡,你就会产生这个过程,就是我们说的因缘,因缘果报啊。这个过程就是人的一生,一生所犯的错误,一生必须经历的挫折和思维上的痛苦。 10-6【谈十二因缘(上)】
十二因缘在人间,就是:1)无明;2)行;3)识;4)名色;5)六入;6)触;7)受;8)爱;9)取;10)有;11)生;12)老死。 2-7【正见的性空】
———————————————————
佛友分享疑问:
案例:张三前世到处寻花问柳,害得妻子郁郁而终。他死后,阎王判他投一个富贵人家的女儿,来还妻子的情债。张三一见到今世的先生就一见钟情,但结婚后却面临先生对她不忠。
1.请用十二因缘来解析具体过程。
2.有哪几个关键步骤导致张三陷入轮回?在案例中都具体指代什么?
师父开示:
———————————————————
心是修心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修心的人把心称为第六意识。
视频开示105【意识是佛性的基础】
第六意识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第六意识外面的环境是什么?那就是五识——眼、耳、鼻、舌、身。因为你眼睛看到了,你的第六意识开始转变了;因为你的耳朵听见别人说了,你的意识开始转变了;鼻、舌、身,一样。所以是外环境影响你的第六意识,所以人的第六意识是不准的。“我认为他很好,我感觉他很好”,你知道他多少?你了解他多少?你跟他深交过多少?你跟他曾经有过友谊多少?这一切都成为虚幻,使第六意识变化不定。视频开示104【真正的布施】
第六意识的根子就是第七意识。第一意识——感官、感觉所产生的意识,如果不在第七意识中生根,就改变不了第六意识。所以这个根还是在意识的种子开始种下,是在第七意识末那识,然后经过它的辨认、确认,产生的第八意识就是阿赖耶识。
视频开示105【意识是佛性的基础】
末那识,第七意识。人有一个意识之后会到自己的心里和脑子里有一种分别意识,叫分别识。
第七意识末那识是在分别当中,还有个“我”在里面,还有“我”字,还有执著的“我”,“我”在分别,“我”在决定这个是好事还是坏事,没有完全用你的本性和良心。 11-36【意识的深层禅定】
妄心的复熏无明就是告诉我们,一件事情不停地去想,在你的意识深层当中你会认为这是真的、可能的。
在你的意识中反复地熏染意识“我一定会赢的,三年都打了,我不怕,我再打三年又怎么样”,你反复地熏染你的意识,让你的意识中产生虚幻——“肯定会赢的”;妄念起了——“我怎么打不过他?我的律师现在越打越精!”妄念引起自认为对、错,自己认为“这个肯定是对的吧?我这么多年打下来了,我不能放弃,我一定要赢”。整个这种引起妄念、自认为对和错的过程,这就是你第七意识形成的功能。
视频开示103【心是本源 真如佛性】
师父开示:
———————————————————
第八意识,阿赖耶识,是属于深层意识。第八意识是藏识,藏在你心中的意识,就是“染净同源”。进入第八意识的时候,好的、干净的和污染的同时进入脑子里,由第七意识分别,然后进入第八意识阿赖耶识。“生灭和合”,生出来和灭掉全部都在一起。今天生出来的意识已经在阿赖耶识中了,灭掉的意识也在你的阿赖耶识中,所以进入了阿赖耶识是去不掉的。比如,很多人说:“你让我原谅他,我也原谅不了他;你让我不恨他,我也不能不恨他。因为他太让我恨了,因为他太让我伤心了,我这辈子怎么都不会原谅他的。”就是进入深层意识阿赖耶识中。 11-36【意识的深层禅定】
第九意识,叫阿摩罗识、净识、白净无垢识。第九意识是干净的、没有任何肮脏污染的意识在深层的内 心,实际上就是你的佛心和你的初始心。你的佛心在这里,这是一切众生的清净本源心地。
“在圣不增,在凡不减”,就算我们在圣人的境界中,也没有增加;就算我们在凡夫的境界,也不减。……“非生死之能羁”,“羁” 就是束缚、捆住,不是生死就能将第九意识去掉的,永久永生的。能够上天的第九意识,实际上修的就是本性良心。……“非涅槃之能寂”,你今天这个如来所证法身果德,就是阿摩罗 识,就是初始心、本性良心,并不是你生死之后会变化。这就是佛陀所说的众生皆具佛性。
阿摩罗识,实际上是由阿赖耶识转化的。第八意识 的分别意识把好的、善的,染和净分别之后,转到阿摩 罗识。第一个转到阿摩罗识的时候是“大圆镜智”。“大圆镜智”就是阿摩罗识的一个同等、平等的东西,这个意识讲的是智慧。“大圆镜智”,就是阿摩罗识。
11-37【诸佛如来所证法身果德】
———————————————————
佛友分享疑问:
请简单概括每个意识的关键特征和相互关系:
1.修心从第几意识入手?
2.第六意识有什么特征?容易受什么影响?
3.第七意识有什么功能?受什么影响?
4.第八意识有什么特征?
5.意识之间是怎样互动影响的?
佛友分享疑问:我们因启动念头,从无念到有念而进入轮回,从理论上讲,要想回归本性空的状态,需要怎么做?是个怎样的过程?
师父开示:
———————————————————
五蕴就是众生,五蕴也可以说是自己,因为每个众生都拥有色、受、想、行、识。若想认识自己,要明白 自己就是拥有五蕴之身的人。“蕴”即盖覆之意;又有一种意思,就是像云、像雾一样,可以遮住内心的本性。这个“蕴”有五种云彩,有五种云雾,它可以遮住本性,所以必须要透过它。就像乌云有时候遮住了太阳一样,要透过乌云看到太阳,照出来七彩光,菩提心就不会被五蕴所覆盖。一定要了解五蕴,菩提心才会出来。那我们现在是什么心?我们现在这个心称为“妄想心”。冲不过自己的五蕴,就产生了妄想心,远离了菩提心,就不能称为真谛心,不懂什么叫“真谛”,所以是“人我是非心”。每个人都有人我是非心、贪著名利之心。五蕴只有在空性的时候,才看得见自己本性的菩提心,所以修心要从菩提心修起,一直修到成佛。很多人说,要生极乐世界,对五蕴怎么理解?想进入空性世界,想修成五蕴皆空,才能到极乐世界。
视频开示50【五蕴皆空 行深般若】
———————————————————
佛友分享疑问:要空五蕴才能见到本性,那修空的过程容易陷入哪些误区?
师父开示:
———————————————————
真正的空性是什么?这个空求不到的,你忙了半天想求空,但是这个空不是求来的,而是自身的一种素质, 是“空”来空你,不是你去空它。也就是说,一个人要完全地放下,是自然地放下,它本来就慢慢地空了,空就来了;脑子里没有杂念,没有意念,没有各种各样虚幻的妄想、妄念,那么空就来到你的身边;而不是你满脑子都是杂念,满脑都是意念,满脑都是妄想的时候,“我求啊求啊,求菩萨让我空啊空啊,不要有杂念”,那你忙到最后就是“空忙”。
很多人在求空中走了很多反路。反路是什么?就是背道而驰,应该走这条路的,他没有走。很多人学偏了, 说“佛法都讲空的,反正到最后都是空的,我现在就空了”。怎么空?“我什么都不管,我什么都不要了”,那是偏,不是本空。
视频开示37【 空性究竟 般若亦然】
———————————————————
佛友分享疑问:求空即为不空,修空很重要的原则是什么?
师父开示:
———————————————————
空是什么?空不了的,让你脑子里空,你空得了吗?因为你的八识田、七识田、六识田中有很多杂念和意念,你根本完全空不了。那么怎样空呢?就是要一步一步、一点一滴地把八识田阿赖耶识中的那些无明习气、无明烦恼、无明的障碍和过去生中的业障,慢慢地全部清空,就像搬家一样,一样一样地解决,一样一样地搬出来。 等到搬空之后,你就彻底地无相,想通了。不会再想不通这些事情,就会无相。
视频开示39【证悟空性 照见五蕴】
———————————————————
佛友分享疑问:
1.“不空”都具体包括哪些?
2.为什么师父强调清空八识田一定要“慢”呢?
3.我们通过哪些方法来了解自己有哪些“不空”需要破除呢?
师父开示:
———————————————————
Wenda20180429A 14:08
女听众:师父,能开示一下“内观”吗?
台长答:“内观”就是往里看,往自己的本性看,看看自己做任何事情是不是如理如法,然后照看自己的生命,照看自己的慧命,照看自己的本性——看看自己内心的本性。观,就是看;内,就是往里看,不要到外面去看(明白了。只看自己不看外边,只看到自己的毛病,不要看到别人的毛病,是吗,师父?)对啊。佛家讲内观是什么?内观就是观照自己。因为“内观”在印度的巴利语中是一种禅修,由释迦牟尼佛开始内观的,就是如实地观察,观察自己内心本性的真正面目,净化自己的心灵。内观还包括你要观自己的呼吸,观自己内心的无常、苦,这种如实了知的方法就是一个净化心灵的过程(明白了。这个同修正好最近临上香的时候,菩萨好像提示让他修禅定)对啊,就是禅。内观就是禅,就是以智慧洞察一切内心表现的根源。
———————————————————
佛友分享疑问:
1.为什么只有禅修时可以观察到内心深处的污垢,平时生活却很难观照呢?
2.生活中如何了解自心?
师父开示:
———————————————————
大毛病戒了,下一步就是高层次的“狠斗私心一闪念”。这其实是佛家的一句话,就是说在恶念或不好的意识还在下意识的时候,就要马上意识到它是不对的,将其掐灭在没形成的状态中,这样一来就不会变成业障。如果顺着它想下去,恶念就形成了,变成业障了。
1-10【阻止业障产生的方法】
———————————————————
佛友分享疑问:
1.一闪念有什么特征?为什么会有一闪念出现?一闪念的背后代表的是什么?
2.该怎样狠斗一闪念?
3.还有第三种发现八识田业障的方法是什么?
4.当发现自己累生累世的业障时,应该采取什么策略来应对?这些业障单靠小房子和礼佛够吗?害怕不敢面对逃避可以吗?
屏幕显示:业障山图
师父开示:
———————————————————
如果一个人有很深的业缘,靠着小乘佛法那是解决不了的,学佛要学大乘佛法,大乘佛法就是要救度众生,大乘佛法就是要救度有缘众生的人,就是要能够舍己救人的人,才称得上是学大乘佛法。我们学大乘菩萨,就是要学得彻底,要修得快,要修得好,因为救人是不能等的,我们要学佛是不能等的,我们学习大乘佛法的人,一学就要学到根本。根本是什么?就是慈悲心,就是一个人的善,任何时候要去想到人家,要去救人,这就是学佛的根本。
7-6【知佛理 明佛法 真心灭定】
修小乘佛法主要还有一个“我”,因为学佛了,你学小乘佛法就有一个“我”和众生的分别,因为别人和你是有分别的。因为有了“我”,你就会有执著的观念,所以,学小乘佛法的人以自修为主。现在很多学佛人都不出来帮助别人、度化别人,就自己在家里好好地念经学佛,他们觉得自己也挺好的,实际上,这样影响到他自己本身学佛的不彻底性和觉悟的不彻底性。 12-4【出离小我 一门精进】
———————————————————
佛友分享疑问:
1.末法时期,修小乘佛法能够究竟解脱吗?为什么?
2.是否一个人的功德越大,他的业障就越少?
3.一个不主动改毛病的人,功德再大业障能消吗?
师父开示:
———————————————————
南京菩萨开示:“学佛不痛挖自己的毛病,不把八识田里的脏东西消掉,不改毛病,流于表面没有用的,上不了天!境界不提升,学佛学什么?哪怕全世界的人都说你好,你心里不干净也成不了佛!就算再多人攻击你,但是你心正,你良心好,能开悟,照样成佛!” shuohua20170310
一个人要改掉坏毛病不容易啊!一定要有毅力来摆脱,要有慧力,要定得下来。我们要用我们的根力,也就是想要离开苦海,很坚强的根力,将根力扎入我们的原始的佛性当中,扎进我们的本性和良心当中。人的业力要花重量级的狠心才能改正。师父叫你们要扎到心里,你们才能解脱。
《摆脱业力 走出困境 —— 卢台长给全世界弟子第二次的开示(四)》
要改变自己不好的行为、不好的性格,过去残存在自己内心的杂念,要勇于跟自己内心的这种杂念和不理智的世界观去做斗争,去改变它的本性,让自己脱胎换骨,拥有真正的佛性,那才是真正能够依靠的心悟基本佛理。开悟是心开悟,所以要心悟。刚刚就是师父跟大家讲整个修心的纲领。 视频开示103【心是本源 真如佛性】
———————————————————
佛友分享疑问:
1.要一世修成,是否在今生要承担和承受累生累世的业障?
2.为什么改毛病还要联系到本性,把根力扎进原始的佛性中?
3.八识田中累世的孽障如此深重,而显露本性也要很长时间,有什么策略能够保证我们一世修成?
1)有没有什么妙法在五大法宝消业的基础上,让本性尽快显露出来?
师父开示:
———————————————————
证佛果就是明心见性,就是懂得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所以要证得菩萨的果位很难,你要证得罗汉的果 位都很难;你要想下辈子做一个人、不进地狱的话,你至少要先守五戒。本师释迦牟尼佛已经用佛法教导、教育了我们:“如澄浊水,贮于静器”。“如澄浊水”,就是污浊的水要把它澄清,我们到人间来有五浊恶世,要把它澄清;“贮于静器”,放在一个安静的容器里面;然后“静深不动”,就是如如不动;“沙土自沉”,就是人身上的烦恼、业障慢慢就会自己沉下去;那么“清水现前”,明心见性了。佛陀教导我们的佛法就是:非常污浊的水,让我们要在安静的环境中“静深不动”,如如不动;然后“沙土自沉”,慢慢地就会把杂念、烦恼都去除;“清水现前”,这个清水就是你的本性和良心。很多人为什么有本性、良心?能够理解别人就有本性、良心;能够让自己如如不动,就有这个功能。
“名为初伏客尘烦恼”,“名为初伏”就是最初的降伏,一个人学佛一定要懂得“初伏客尘烦恼”。这就是说, 如果你能深深地“静深不动,沙土自沉”,你才能“初伏客尘”,就是最初地降伏人间红尘的烦恼。清净是怎么来的?清净是自己“静深不动”。一个人能够安静,他就变得很美丽;一个人整天地烦恼、整天地满脑子杂念,他就变得非常地肮脏,就不要说他美丽了,肯定形象也会受损。我们本来原始本性中,怎样把清净心修出来?要静。安静能得智慧,静能生慧。所有修持的道理佛陀都告诉我们了,佛陀让我们懂得怎样学会安静,这就是为什么佛法中有 meditation(打坐),就是沉淀,让自己深静,非常深的安静。 视频开示63【证佛果 明心性】
———————————————————
佛友分享疑问:
1.“清水现前”是什么境界?
2.“如澄浊水,贮于静器,静深不动,沙土自沉,清水现前”指的是什么修行方式?
3.“沙土自沉”,沙土还在吗?还需要做什么?
4.清空八识田中的孽障有什么诀窍?
5.“静深不动,沙土自沉,清水现前”时,容易陷入什么误区?
1)有佛友说,我之前几乎每天都能看到“清水”,现在好久没看到了,我是不是出什么问题了?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2)有佛友说,我静深不动时,光看到“沙土”了,从没看到过“清水”,我是不是有问题?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师父开示:
———————————————————
有时候很多人说“我想空”,靠坐禅,觉得打坐很静。坐禅的确会让你变得空,但是很多人一边坐禅,心头还是想“我要有个静的境界,今天哪怕打坐,我也要安静,我要空”,那你还是在寻找着空性,还是在“受阴”。你如果坐下来打坐,想都没想,就是打坐,这时脑子里什么都没想,连打坐的念头都没有,连“我想要空,想安静”的念头都没有,你是不是已经进入了空性?你在想这些的时候,实际上会杂念横飞。 视频开示37【空性究竟 般若亦然】
———————————————————
佛友分享疑问:
1.光坐禅,不广度众生累积功德,能够明心见性吗?
2.光坐禅,不明白佛理,能够明心见性吗?
3.光坐禅,还拼命执着罣碍人间空相,能够明心见性吗?
师父开示:
———————————————————
观世音菩萨:我今为你授法,修行的圆觉之道。佛菩萨大都以证得正觉,乃至无上正等正觉的佛果,可永不灭定,或有所涅槃。在世人修习佛法:一、不可执著;二、不起攀缘;三、忌无明;四、需懂随缘无碍的真理。世间一切假象和合而生,唯有空性,不生不灭的真理。世人多以执著修行,而非修行,修行乃是返璞归真,洗涤心灵的尘垢,离开五浊恶世,不染尘缘,时刻起生灭定心,不染尘缘而修梵行。需懂世间无常,皆有因缘定数,不可违逆。众佛子应速速提升境界,真正地入世出尘入世间救度众生,而不染尘缘挂碍。很多人名以修成正觉[菩萨解释说,发愿修成正觉,一世修成],却日日执著于空相而不自拔,为家庭、为孩子、为工作、为名为利,心离本体,欲念和合必成挂碍、业障,依此欲再修也难出六道轮回,不堕三恶道已是大善。
wenda20170212B 26:18
———————————————————
佛友分享疑问:
1.如何破除对世间空相的执着?
2.有佛友说,“我明白缘起性空、无常的真理,世间一切最后终会成空,所以我不能执着”。您是否也是这样认为的呢?
3.在实践中,持上述观点的佛友往往做不到不执着于世间空相.为什么?
师父开示:
———————————————————
大乘佛法讲连构成事物的基本元素也是空的。正如禅宗所说的那样“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大乘佛法还讲一个叫法空。什么叫法空?眼睛所见的一切事物都是空的,全都是不存在的。所以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空的。不要执着,不要恨,不要迷惑。
大乘佛法讲世界的本原是空的,即这个世界本来就是空的,都是假的。所有自然世界的东西都是虚假虚幻的。1-12【谈谈“因空” “果空”】
———————————————————
佛友分享疑问:有佛友说,“既然一切都是假的,都是空的,最终也要回到无念。那我现在就把一切都放下,远离红尘,跑到山上去修,这样也不会动念头。”。请问这样有没有问题?有什么问题?
师父开示:
———————————————————
要中观正见,对这个世界的空性,不能整天说“反正空了,反正家也没有,家具也不要,我什么都不要,我无所谓了”,那这个人就是偏执。所以不走偏的话,一定要中观正见,借假修真。在人间,是空吗?是空的,但是又不是完全的空,而这个空是假空,是假的身体、假的物质临时借给我们用一用,它不是一种彻底的拥有,也不能够带走,不会永久,所以这种虚空不能影响本性的空。
视频开示37【空性究竟 般若亦然】
无念就是正念,无念并不是叫你完全的像傻瓜一样的无念。实际上,无念是因为你过去经过了这个念有念无之后,懂得何为邪念,何为正念之后,然后拥有了正念。等到拥有了正念之后,念善不念恶,然后慢慢地称为 “正念”。再由正念产生了“唯念菩提”——就是菩萨的念头在心中。再就是涅槃,去除我相、人相、寿者相、众生相。 广播讲座171102
———————————————————
佛友分享疑问:
1.无念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2.无念不就是要清空意识吗?那我每天想着怎么度众生,会不会染着我的意识呢?
师父开示:
———————————————————
大乘佛法,我们讲的就是修六波罗蜜,就是六度。六波罗蜜真的好啊!任何一个波罗蜜都能成佛。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对不对?能够修大乘佛法的人,他就叫成“菩提萨埵”。其实“菩提”就是觉,“萨埵”就是情,就是你对人间的有情众生有觉悟,你就成为菩萨,所以叫“菩提萨埵”。一个人能够懂得大乘佛法,能够救度他人,利益天人,众生,度一切苦恶,然后运用佛的智慧,自然的智慧,以大悲心能够利益有情众生,是名“大乘”。所以如果是要想做菩萨的,你必须修大乘,要做佛的话,那必须在大乘的基础上摄受更多的有情众生和精进。比方说,摄受于“戒、定、慧”三学,然后在自己的智慧当中加上禅定,然后要破自己的一念无明,也就是说一个念头都不能不清楚,要完全的清清楚楚,用自己的一念无明打破无始无明而见到本源自性。也就是说用自己的生活当中学佛得到的解脱、同体大悲来破掉人间的所有的无明,来见到自己的本性和良心,掌握自己的心,净化自心。 广播讲座180116
———————————————————
佛友分享疑问:
1.应该怎样践行大乘佛法?
2.修持六波罗蜜的过程中有什么具体要求呢?
1)怎样布施才能达到解脱?
2)持戒有什么标准?大乘佛法持戒和小乘佛法持戒有什么不同?
3)通过哪些方式来锻炼忍辱?
4)什么才是正精进?
5)禅定的基本功是什么?生活中要怎么练习禅定?
6)智慧的修行要从哪些方面入手?
3.您有一件很肮脏的衣服。原本是白的,但现在都已经黑了。您刚刚洗了一次。您觉得这件衣服会恢复成白色吗?
4.您又洗了一次,您觉得这件衣服会恢复成白色吗?
5.您反复洗了十次了。您觉得这件衣服会完全恢复成白色吗?
6.洗了十次还没有完全白,您还洗吗?
7.洗的过程中还要预防什么呢?
8.从以上问题中体悟,实证空性,清除八识田,到底是一个怎样的过程?
9.清除八识田的过程中要预防什么?
师父开示:
———————————————————
我们每天产生虚幻和错误的判断,就是因为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接触到了外界的“色声香味触法”,然后产生了分别心和执著心。
六根与六尘的呼应,不断地误导我们的灵魂,让我们做出身口意六贼的错误意识判断。我们经常错认欲望是真实的,而随着欲望做出很多蠢事,业障因此而滋生。
——2021年4月18日师父每日佛言佛语《看破六根与六尘》
开悟了之后会不会轮回?会轮回。为什么?因为当你开悟了,只不过是明白了这些道理,但还没有行,当然会轮回了。你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过去所造的业,难道不让你去轮回吗?你虽然明白道理了,但是你没有去改过,还没有去修正你的行为,只要做了恶事一定是要轮回的,不要以为自己明白了,开悟了,就行了,还是要到六道轮回的,因为你只是开悟,而不是真正的证悟。你的眼、耳、鼻、舌、身、意在你的心里,在你的身上,所造的业障,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你,而你还是存在这个宇宙空间里,虽然你开悟了,明白了很多道理,不应该造十恶业,但是你已经造业了,这些业障就会围绕着你,因果随着你,只要有你人在,你就必须六道轮回。不想堕入六道轮回就多念经,多做功德,把自己身上的业障全部消除,把自身的贪瞋痴全部清除,要学会什么事情都随缘。 2-9【妙法修行的程序】
———————————————————
佛友分享疑问:
1.明心见性之后会不会轮回?为什么?
2.怎样从根源上避免再造新业?
师父开示:
———————————————————
如果你不想轮回,那你就要把自己身上很难解脱的眼、耳、鼻、舌、身、意让它慢慢地脱离你的意识,把它去除掉。不管在人间什么事情发生,犹如没看到,不要听,嘴巴不讲,身体不去做,意识里根本没有什么事发生,这就是在脱离痛苦。
2-10【消除业障,返本归元,脱离轮回】
慢慢地把意识脱离就是说,你眼睛看见好的,慢慢就脱离掉,不要觉得它是很好的;鼻子闻到很香的肉,不要觉得它很香;耳朵听见人家说不好的话,好话不好话都不要去把它当回事;嘴巴脱离意识就是说,不要去感觉,“我该讲一定要讲,该骂一定要骂,该说一定要说”。那这样的话慢慢脱离意识,你就会去除六根。
wenda20151018A 41:49
一个人如果能够达到正等正觉,如果什么都想得通,这个人就能够自主六根、六尘——自己就明白自己的六根、六尘。眼耳鼻舌身意,嘴巴不能乱讲,眼睛不能乱看,耳朵不能乱听……这个人如果能够控制住自己的六根,就会防范于人间的六尘,所以欲望就会灭绝,欲望就没了。所以,一个人如果能够控制住自己的六根,不接近六尘,然后欲望马上就没了,业力马上会消失,业力就没了,然后六道轮回在你这里也会消失,没了,因为你已经把什么都看空了,你不会轮回了,所以不生不灭的情景就出现了。 11-41【涅槃的境界】
———————————————————
佛友分享疑问:
1.怎样才能达到自主六根六尘的能力?
2.有没有什么诀窍可以脱离六根?该如何练习?
一起闻思修:自主六根六尘是什么境界?
师父开示:
———————————————————
师父给大家讲讲念佛。有很多人问我:“台长,我为什么念佛念得不好?”那么师父在这里给大家继续讲要摄耳谛听,这个谛听就是用心来听。比如你念经的时候要用自己的心来听,不要有漏空的感觉。也就是说当 你念经的时候念得太快了,你就觉得漏空了。所以念经不能有漏空的感觉。当你念经念到一定的时候,忽然之间感觉我怎么空掉一块(漏了一句)。对不起,重新念。否则就算你全部念完了,效果也不明显。所以要用耳朵听到自己的声音,久而久之你的身心才能归一。要记住用耳朵来谛听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师父告诉你们,所有的念佛人都必须用耳朵来听自己念的经,能让自己的心集中,而且功德会很深。不管是谁只要用这种谛听法有利无弊,只有好处,没有害处的。大家明白了吗? 3-36【学佛有“三力”,妙心始悟佛】
所以你看法师,有的法师怎么练金刚不坏之身的?他在山上练,练得耳朵封掉,眼睛看不见,脑子什么都不想,到一定的程度,叫人家把他送到shopping center[购物中心]里去,他就在那里打坐。外面吵得不得了,人家走进走出,怎么看他、讲他,他都没感觉,就坐在那里,耳朵封掉,眼睛看不见,这种才叫真修,真的有本事。你们现在行吗?所以必须战胜来自外界的各种诱惑。
广播讲座22 【增长善根 远离非非想】
———————————————————
佛友分享疑问:
1.师父开示中告诉我们什么方法?
2.防止八识田被染着,除了守住六根以外,还有哪些突破口需要加强?
师父开示:
———————————————————
要学习分辨善和恶、人间的名和利,一切要能够分辨出,在你的七识田中——末那识中,就会形成一道防火墙,不让那些恶的进来,只让那些善的储存在自己的末那识中,慢慢地积累,你就慢慢地知道,什么是人间可以做的,什么是人间不能去做的事情。
视频开示23【四正勤是空性的智慧】
———————————————————
佛友分享疑问:
1.实践中有没有什么实用的妙法可以快速地加强第七意识的防火墙?
2.从意识之间的互动关系分析,防火墙还具备什么功能?
3.出现恶念应该要怎么办?
师父开示:
———————————————————
大势至菩萨:“心是莲,必得要至纯至善才能入我佛净土世界。天下佛子要谨记在心,心中一念恶,毁佛子百年千年德行。心中善念要源源不绝,如泉水喷涌,则能化天下烦扰。你性格纯善童真,我甚欢喜,可离圣道还远矣。《天地游记》
———————————————————
一起闻思修:怎样才能达到一念恶不生?
师父开示:
———————————————————
如果你能够排除自己心中的五欲,坚持吃苦,使自己生活变得艰苦点,你就会增长一颗慈心(慈悲的心)和一个加持的心(恒心和修持心)。修持心就是说一个人一直在困苦的条件下坚持修心。
12-55【无有烦恼 一心不乱】
性中各自离五欲,也就是说,你在本性当中要自己能够离开五欲六尘,你自己的心中必须把欲望全部抛开,贪欲,连睡觉的欲望都要离开。睡觉都有欲望的,我就不想起来,我就想多睡一会儿,这是懒啊。离开五欲,就是没有欲望,慢慢地将五欲统统修掉,把贪瞋痴慢疑全部修掉。
要慢慢地将五欲全部修掉,念念为真,所有的东西都要真,绝对不能被滚滚红尘中的欲望所左右,一天一天地沉沦下去,心胸要开阔,要有大愿,我一定要成为观世音菩萨的千手千眼,救度有缘众生。 10-12【见佛是真如】
———————————————————
佛友分享疑问:破除五欲的方法有哪些?
屏幕显示:
———————————————————
尘色之中见本性,
离欲解脱性本该。
一朝一夕莲花净,
更待何时惹尘埃。
———————————————————
佛友心得体悟:
1.结合法界实相分析,我们为什么会以为这个世界是真实的呢?为什么我们会觉得自己是存在于这个世界中的一个生命呢?
在本性状态时启动了念头产生了信号,这些信号附着在佛性上,让佛性产生一种感知功能,进一步产生六根,六根把信号当真,以为有世界的存在,而六根也是我,有了“我”的概念,就有了“我”和“这个世界”的对立,也就是能和所的二元对立。
2.欲望是怎么产生的?跟二元对立有什么关系?
慢慢有了念头之后,就产生了五蕴,加深了“我”与“环境”的分别,这种二元对立的迷惑,对“环境”有所求,产生了欲望。
3.有哪几个关键步骤导致张三陷入轮回?在案例中都具体指代什么?
导致张三陷入轮回的关键在“ 无明、行、识”这三步。“无明”指张三前世不知因果报应,不懂得不能邪淫,不懂得尊重自己的妻子。“行”指张三到处寻花问柳,害得妻子郁郁而终。因为他“无明”,所以才导致错误的行为,而错误的行为导致轮回。“识”,在这里不仅指张三投胎时的整体意识,还特指八识田中已经储存了今世要爱上前世妻子来还情债的意识种子。
4.请简单概括每个意识的关键特征和相互关系:
修心是从第六意识入手。
第六意识很容易受眼耳鼻舌身的影响,很容易变,是不准的。
第七意识是辨别识,有“我”的意识在,但是辨别能力很差,不一定是对的。而且错误的意识还会循环加强。
第八意识会跟着我们轮回。里面干净的和肮脏的意识都有。第九意识就是佛性,是由第八意识转化的。
意识之间的影响是双向的。也就是说,第九意识会影响第八意识,第八意识会影响第七意识,然后影响第六意识;第六意识会影响第七意识,再影响第八意识。
要注意第九意识能够影响第八意识,但第八意识不能影响第九意识本身,因为第九意识是不会被污染的。第八意识只是会在第九意识外边沾染上污垢。
5.为什么师父强调清空八识田一定要“慢”呢?
清空八识田时一旦快了,就很容易变成了求空。求空,即为不空,反而会落入顽空。所以消业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求快。
6.一闪念有什么特征?为什么会有一闪念出现?一闪念的背后代表的是什么?
生活中会有很多一闪而过的念头,这一闪念就像萤火虫的火一样微弱,但背后却往往隐藏着深重的孽障。而且可能很多类似的起心动念,背后的孽障也是不一样的,我们必须要把它们写下来去鉴定分析,追根溯源才能找到背后相应的孽障。
7.八识田中累世的孽障如此深重,而显露本性也要很长时间,有什么策略能够保证我们一世修成?
当我们的业障消到10%-15%时,就能到心灵净土世界。所以一世修成最佳策略是先消除孽障和沉淀业障同步进行,以达到明心见性,然后再清除剩下的孽障。明心见性之后修行效率会大幅度提升,只要不犯大错,一世修成基本上有了保障。这比不明心见性,只是一路消业障到10%-15%,要快很多、稳很多。
8.修持六波罗蜜的过程中有什么具体要求呢?
1)布施,着重于无相和无作的修行,要达到三轮体空,即无布施之人,也无受布施之人,更无所布施之物,要破除意念,避免心识的波动,达到解脱。
2)持戒,在广度众生的过程中,要从最基本的五戒十善开始严格持戒,进一步守持自性戒律,起心动念都要符合本性,所以要结合践行大乘佛法而来的功德以破除杂念背后的孽障,从而恢复本性的自然清净。
3)忍辱,往往容易讲,但实践中就是忍不住。关键之处要通过每天都摄六根念经来锻炼自己的忍耐能力,还要通过苦行来破除我相、我慢,锻炼忍耐心、忍辱心。
4)精进,不是每天念很多小房子就等于精进。要看破世间一切皆幻像,沿着师父给我们指出的一世修成的光明大道,抓住生命的每一刻来自度度人、救度众生,才是正精进。
5)禅定,不能空谈。必须落实到每天一到两个小时的都摄六根念经之中,在此基础上还要在生活中践行寂静。另外,也要常常禅悟,从深层意识中照见五蕴皆空。禅定中锻炼的能力,其实是修行很多方面的基本功。
6)关于智慧的修行要从两方面入手。第一,是见、修、行的纲领。闻思修慧是真正理解师父所讲述的佛法的关键,在此基础之上,还要通过在实践中应用佛理,调整、深化对佛理的理解。第二,通过五大法宝、践行大乘佛法、真实修心、禅定等等方法来显露本性的智慧。
9.从以上问题中体悟,实证空性,清除八识田,到底是一个怎样的过程?
实证空性,要在广行大乘佛法积累大量功德的基础上,反复清洗八识田,慢慢地接近空性。
10.有没有什么诀窍可以脱离六根?该如何练习?
脱离六根可以在六根中先解脱一根,那其他五根也就可以随之解除。师父告诉我们摄耳谛听法,还有封耳法。实际上,这就是《楞严经》中观世音菩萨所传授的耳根圆通法门。
———————————————————
感恩南无释迦牟尼佛!
感恩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感恩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及龙天护法!
感恩恩师!
———————————————————
课件中带有佛友对师父开示的心得体悟,以及学习过程中自己总结的一些疑问,都仅供师兄们参考,希望与师兄们一同通过闻思修来真正理解师父所讲法的真谛。感恩,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