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智慧如海。这是一位非常浅薄的初学者学习过程中的个人摘录。虽则极具个人观点,绝无任何权威可言,但因篇幅短小,所以此初学者可以每日读一次或者半篇,对此初学者初步熟悉《楞严经》颇有帮助。今日奉上,仅供其他《楞严经》初学者参考。感恩大日如来!感恩释迦牟尼佛!感恩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感恩恩师!
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业种自然,如恶叉聚。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乃至别成声闻、缘觉,及成外道、诸天、魔王及魔眷属,皆由不知二种根本,错乱修习。犹如煮沙欲成嘉馔,纵经尘劫,终不能得。
一者、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二者、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由诸众生遗此本明,虽终日行,而不自觉,枉入诸趣。
如来现今征心所在,而我以心推穷寻逐,即能推者,我将为心。
咄!阿难,此非汝心。此是前尘虚妄相想,惑汝真性。由汝无始至于今生,认贼为子,失汝元常,故受轮转。
诸法所生,唯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
若汝执吝分别觉观所了知性必为心者,此心即应离诸一切色、香、味、触诸尘事业,别有全性。如汝今者承听我法,此则因声而有分别。纵灭一切见闻觉知,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我非敕汝执为非心,但汝于心微细揣摩:若离前尘有分别性,即真汝心;若分别性离尘无体,斯则前尘分别影事。尘非常住,若变灭时,此心则同龟毛兔角,则汝法身同于断灭,其谁修证无生法忍?
灯能显色,如是见者,是眼非灯;眼能显色,如是见性,是心非眼。
不住名客,住名主人,以不住者名为‘客’义。澄寂名空,摇动名尘,以摇动者名为‘尘’义。汝观阿难头自动摇,见无所动;又汝观我手自开合,见无舒卷。云何汝今以动为身,以动为境,从始洎终念念生灭,遗失真性,颠倒行事,性心失真,认物为己,轮回是中,自取流转?!
云何发挥证知此心不生灭地?
汝面虽皱,而此见精,性未曾皱。皱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受灭,彼不变者,元无生灭,云何于中受汝生死?
若此见闻必不生灭,云何世尊名我等辈,遗失真性颠倒行事?
色心诸缘及心所使诸所缘法,唯心所现。汝身、汝心,皆是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现物。云何汝等遗失本妙圆妙明心、宝明妙性,认悟中迷?晦昧为空,空晦暗中,结暗为色;色杂妄想,想相为身;聚缘内摇,趣外奔逸,昏扰扰相以为心性;一迷为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譬如澄清百千大海弃之,唯认一浮沤体,目为全潮,穷尽瀛渤。汝等即是迷中倍人,如我垂手等无差别,如来说为可怜愍者。
徒获此心,未敢认为本元心地!
若以分别我说法音为汝心者,此心自应离分别音有分别性。此亦如是,若真汝心,则无所去,云何离声无分别性?斯则岂唯声分别心?分别我容,离诸色相无分别性,如是乃至分别都无,非色非空——拘舍离等昧为冥谛——离诸法缘无分别性,则汝心性,各有所还,云何为主?
若我心性,各有所还,则如来说妙明元心,云何无还?
汝咸看此诸变化相,吾今各还本所因处。汝见八种,见精明性,当欲谁还?虽明暗等种种差别,见无差别。诸可还者,自然非汝;不汝还者,非汝而谁?则知汝心,本妙明净。
我虽识此见性无还,云何得知是我真性?
是诸近远诸有物性,虽复差殊,同汝见精清净所瞩,则诸物类自有差别,见性无殊。此精妙明,诚汝见性。若见是物,则汝亦可见吾之见。又则汝今见物之时,汝既见物,物亦见汝,体性纷杂;则汝与我,并诸世间,不成安立。阿难,若汝见时,是汝非我,见性周遍,非汝而谁?云何自疑汝之真性,性汝不真,取我求实?
此见如是,其体本来周遍一界,今在室中,唯满一室,为复此见缩大为小?为当墙宇夹令断绝?
一切世间大小内外诸所事业,各属前尘,不应说言见有舒缩。一切众生从无始来,迷己为物,失于本心,为物所转,故于是中观大观小;若能转物,则同如来,身心圆明,不动道场,于一毛端遍能含受十方国土。
今此妙性,现在我前,见必我真,我今身心复是何物?
今汝所言,见在汝前,是义非实。当知若空是见,既已成见,何者是空?若物是见,既已是见,何者为物?汝可微细披剥万象,析出精明净妙见元,指陈示我,同彼诸物分明无惑。
我今于此重阁讲堂,远洎恒河,上观日月,举手所指,纵目所观,指皆是物,无是见者。世尊,如佛所说,况我有漏初学声闻,乃至菩萨,亦不能于万物象前剖出精见,离一切物别有自性。
汝又发明此诸物中,何者非见?
我实遍见此祇陀林,不知是中何者非见。何以故?若树非见,云何见树?若树即见,复云何树?如是乃至若空非见,云何见空?若空即见,复云何空?我又思惟,是万象中,微细发明,无非见者。
十方如来及大菩萨,于其自住三摩地中,见与见缘并所想相,如虚空华,本无所有。此见及缘,元是菩提妙净明体,云何于中有是非是?此见妙明与诸空尘亦复如是,本是妙明无上菩提净圆真心,妄为色空及与闻见。如第二月,谁为是月?又谁非月?但一月真,中间自无是月非月。是以汝今观见与尘,种种发明,名为妄想,不能于中出是非是;由是精真妙觉明性,故能令汝出指非指。
我今观此觉性自然,非生非灭,远离一切虚妄颠倒,似非因缘,与彼自然。
当知如是精觉妙明,非因非缘,亦非自然非不自然,无非不非,无是非是,离一切相,即一切法。
必妙觉性,非因非缘。世尊云何常与比丘,宣说见性具四种缘?
汝复应知,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云何复说因缘、自然及和合相?
一切众生轮回世间,由二颠倒分别见妄,当处发生,当业轮转。云何二见?一者、众生别业妄见,二者、众生同分妄见。
如彼众生别业妄见,瞩灯光中所现圆影,虽似前境,终彼见者,目眚所成。眚即见劳,非色所造;然见眚者,终无见咎。例汝今日,以目观见山河国土及诸众生,皆是无始见病所成。见与见缘,似现前境;元我觉明,见所缘眚。觉见即眚;本觉明心,觉缘非眚。觉所觉眚,觉非眚中,此实见见,云何复名觉闻知见?是故,汝今见我及汝,并诸世间十类众生,皆即见眚,非见眚者。彼见真精,性非眚者,故不名见。
此众同分所现不祥,同见业中,瘴恶所起,俱是无始见妄所生。例阎浮提三千洲中,兼四大海、娑婆世界,并洎十方诸有漏国及诸众生,同是觉明无漏妙心,见闻觉知虚妄病缘,和合妄生,和合妄死。
汝犹未明一切浮尘诸幻化相,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幻妄称相,其性真为妙觉明体。如是乃至五阴、六入,从十二处至十八界,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殊不能知生灭去来,本如来藏常住妙明不动周圆妙真如性。性真常中,求于去来,迷悟生死,了无所得。
云何五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譬如有人,以清净目观晴明空,唯一晴虚,迥无所有。其人无故不动目睛,瞪以发劳,则于虚空别见狂华,复有一切狂乱非相;色阴当知,亦复如是。
譬如有人手足宴安,百骸调适,忽如忘生,性无违顺。其人无故,以二手掌于空相摩,于二手中妄生涩滑冷热诸相;受阴当知,亦复如是。
譬如有人谈说酢梅,口中水出;思踏悬崖,足心酸涩;想阴当知,亦复如是。
譬如暴流波浪相续,前际后际不相踰越;行阴当知,亦复如是。
譬如有人取频伽瓶,塞其两孔,满中擎空,千里远行,用饷他国;识阴当知,亦复如是。
是故当知,识阴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云何六入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因于明、暗二种妄尘,发见居中,吸此尘象,名为见性。
因于动、静二种妄尘,发闻居中,吸此尘象,名听闻性。
因于通、塞二种妄尘,发闻居中,吸此尘象,名嗅闻性。
因甜苦、淡二种妄尘,发知居中,吸此尘象,名知味性。
因于离、合二种妄尘,发觉居中,吸此尘象,名知觉性。
譬如有人,劳倦则眠,睡熟便寤;览尘斯忆,失忆为忘。是其颠倒生住异灭,吸习中归,不相踰越,称意知根。兼意与劳,同是菩提瞪发劳相。因于生、灭二种妄尘,集知居中,吸撮内尘,见闻逆流,流不及地,名觉知性。此觉知性,离彼寤寐生灭二尘,毕竟无体。
是故当知,意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云何十二处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汝且观此祇陀树林及诸泉池。于意云何?此等为是色生眼见?眼生色相?
云何十八界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如汝所明,眼色为缘,生于眼识。此识为复因眼所生,以眼为界?因色所生,以色为界?是故当知,眼色为缘,生眼识界,三处都无,则眼与色,及色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世尊,如来常说和合因缘:一切世间种种变化,皆因四大和合发明。云何如来,因缘、自然,二俱排摈?
若彼大性体非和合,则不能与诸大杂和,犹如虚空不和诸色;若和合者,同于变化,始终相成,生灭相续,生死死生,生生死死,如旋火轮,未有休息。如水成冰,冰还成水。
汝观地性,粗为大地,细为微尘,至邻虚尘,析彼极微色边际相,七分所成;更析邻虚,即实空性。
火性无我,寄于诸缘。
水性不定,流息无恒。
风性无体,动静不常。
空性无形,因色显发。
见觉无知,因色空有。
识性无源,因于六种根尘妄出。
汝元不知如来藏中,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尔时,阿难及诸大众,蒙佛如来微妙开示,身心荡然,得无挂碍。是诸大众,各各自知,心遍十方;见十方空,如观手中所持叶物。一切世间诸所有物,皆即菩提妙明元心;心精遍圆,含裹十方。反观父母所生之身,犹彼十方虚空之中吹一微尘,若存若亡;如湛巨海流一浮沤,起灭无从。了然自知,获本妙心,常住不灭。
世尊,若复世间一切根、尘、阴、处、界等,皆如来藏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诸有为相,次第迁流,终而复始?
若无所明,则无明觉。有所非觉,无所非明,无明又非觉湛明性。性觉必明,妄为明觉;觉非所明,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无同异中,炽然成异;异彼所异,因异立同;同、异发明,因此复立无同无异。如是扰乱,相待生劳,劳久发尘,自相浑浊,由是引起尘劳烦恼:起为世界,静成虚空;虚空为同,世界为异;彼无同异,真有为法。交妄发生,递相为种,以是因缘,世界相续。
明妄非他,觉明为咎;所妄既立,明理不踰,以是因缘,听不出声,见不超色,色、香、味、触,六妄成就,由是分开见、觉、闻、知。同业相缠,合离成化;见明色发,明见想成;异见成憎,同想成爱;流爱为种,纳想为胎;交遘发生,吸引同业,故有因缘生羯罗蓝、遏蒱昙等,胎、卵、湿、化随其所应。卵唯想生,胎因情有,湿以合感,化以离应。情、想、合、离,更相变易,所有受业,逐其飞沉。以是因缘,众生相续。
想爱同结,爱不能离,则诸世间父母子孙相生不断,是等则以欲贪为本。贪爱同滋,贪不能止,则诸世间卵、化、湿、胎,随力强弱递相吞食,是等则以杀贪为本。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类,死死生生,互来相啖,恶业俱生,穷未来际,是等则以盗贪为本。汝负我命,我还汝债,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生死。汝爱我心,我怜汝色,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缠缚。唯杀、盗、淫三为根本,以是因缘,业果相续。
如是三种颠倒相续,皆是觉明,明了知性,因了发相,从妄见生。山河大地诸有为相,次第迁流,因此虚妄,终而复始。
如来今得妙空明觉,山河大地有为习漏,何当复生?
此迷无本,性毕竟空。昔本无迷,似有迷觉,觉迷迷灭,觉不生迷。诸佛如来妙觉明空,何当更出山河大地?
世尊,若地性遍,云何容水?水性周遍,火则不生,复云何明水、火二性,俱遍虚空,不相陵灭?世尊,地性障碍,空性虚通,云何二俱周遍法界?
观相元妄,无可指陈,犹邀空华,结为空果,云何诘其相陵灭义?观性元真,唯妙觉明,妙觉明心先非水火,云何复问不相容者?真妙觉明,亦复如是。汝以空明,则有空现;地、水、火、风各各发明,则各各现;若俱发明,则有俱现。宛转虚妄,无可凭据。汝以色空相倾相夺于如来藏,而如来藏随为色空周遍法界,是故于中风动、空澄、日明、云暗。众生迷闷,背觉合尘,故发尘劳,有世间相。我以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而如来藏,唯妙觉明,圆照法界。是故于中,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小中现大,大中现小;不动道场遍十方界,身含十方无尽虚空;于一毛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法轮。灭尘合觉,故发真如妙觉明性。以是俱非世出世故,即如来藏元明心妙;以是俱即世出世故,即如来藏妙明心元,离即、离非,是即、非即。如何世间三有众生,及出世间声闻、缘觉,以所知心测度如来无上菩提,用世语言入佛知见?
世尊,诸妄一切圆灭,独妙真常。敢问如来,一切众生何因有妄,自蔽妙明,受此沦溺?
汝岂不闻室罗城中演若达多?忽于晨朝以镜照面,爱镜中头眉目可见,瞋责己头不见面目,以为魑魅,无状狂走。于意云何?此人何因无故狂走?
是人心狂,更无他故。
妙觉明圆,本圆明妙,既称为妄,云何有因?若有所因,云何名妄?自诸妄想展转相因,从迷积迷以历尘劫,虽佛发明,犹不能返。如是迷因,因迷自有;识迷无因,妄无所依;尚无有生,欲何为灭?得菩提者,如寤时人说梦中事,心纵精明,欲何因缘取梦中物?况复无因本无所有,如彼城中演若达多,岂有因缘自怖头走?忽然狂歇,头非外得;纵未歇狂,亦何遗失?妄性如是,因何为在?汝但不随分别世间、业果、众生三种相续,三缘断故,三因不生,则汝心中演若达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胜净明心,本周法界,不从人得,何藉劬劳肯綮修证?譬如有人,于自衣中系如意珠,不自觉知,穷露他方,乞食驰走。虽实贫穷,珠不曾失;忽有智者指示其珠,所愿从心,致大饶富,方悟神珠非从外得。
即如城中演若达多,狂性因缘若得灭除,则不狂性自然而出;因缘、自然,理穷于是。
惟愿如来不舍大悲,示我在会诸蒙暗者,捐舍小乘,毕获如来无余涅槃本发心路!
汝等决定发菩提心,于佛如来妙三摩提不生疲倦,应当先明发觉初心二决定义。云何初心二义决定?第一义者,汝等若欲捐舍声闻,修菩萨乘,入佛知见,应当审观因地发心,与果地觉为同为异?
若于因地,以生灭心为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不灭,无有是处。以是义故,汝当照明诸器世间可作之法,皆从变灭。则汝身中,坚相为地,润湿为水,暖触为火,动摇为风,由此四缠分汝湛圆妙觉明心,为视、为听、为觉、为察,从始入终,五叠浑浊。
汝见虚空遍十方界,空见不分,有空无体,有见无觉,相织妄成,是第一重,名为劫浊。
汝身现抟四大为体,见闻觉知壅令留碍,水火风土旋令觉知,相织妄成,是第二重,名为见浊。
又汝心中忆识诵习,性发知见,容现六尘,离尘无相,离觉无性,相织妄成,是第三重,名烦恼浊。
又汝朝夕生灭不停,知见每欲留于世间,业运每常迁于国土,相织妄成,是第四重,名众生浊。
汝等见闻元无异性,众尘隔越,无状异生,性中相知,用中相背,同异失准,相织妄成,是第五重,名为命浊。
汝今欲令见闻觉知,远契如来常乐我净,应当先择死生根本,依不生灭圆湛性成,以湛旋其虚妄灭生伏还元觉,得元明觉无生灭性为因地心,然后圆成果地修证。如澄浊水,贮于静器,静深不动,沙土自沉,清水现前,名为初伏客尘烦恼;去泥纯水,名为永断根本无明。明相精纯,一切变现不为烦恼,皆合涅槃清净妙德。
第二义者,汝等必欲发菩提心,于菩萨乘生大勇猛,决定弃捐诸有为相,应当审详烦恼根本,此无始来发业润生,谁作谁受?汝修菩提,若不审观烦恼根本,则不能知虚妄根尘何处颠倒。处尚不知,云何降伏,取如来位?则汝现前眼耳鼻舌及与身心,六为贼媒,自劫家宝,由此无始众生世界生缠缚故,于器世间不能超越。汝今欲逆生死欲流,返穷流根,至不生灭,当验此等六受用根。若能于此悟圆通根,逆彼无始织妄业流,得循圆通与不圆根,日劫相倍。
世尊,云何逆流深入一门,能令六根一时清净?
汝今已得须陀洹果,已灭三界众生世间见所断惑,然犹未知根中积生无始虚习。彼习要因修所断得,何况此中生、住、异、灭分齐头数!阿难,当知是根非一非六,由无始来颠倒沦替,故于圆湛一六义生。
由明暗等二种相形,于妙圆中粘湛发见,见精映色,结色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因名眼体
由动静等二种相击,于妙圆中粘湛发听,听精映声,卷声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因名耳体
由通塞等二种相发,于妙圆中粘湛发嗅,嗅精映香,纳香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因名鼻体
由恬变等二种相参,于妙圆中粘湛发尝,尝精映味,绞味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因名舌体
由离合等二种相摩,于妙圆中粘湛发觉,觉精映触,搏触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因名身体
由生灭等二种相续,于妙圆中粘湛发知,知精映法,揽法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因名意思,如幽室见,浮根四尘流逸奔法。
如是六根,由彼觉明,有明明觉,失彼精了,粘妄发光。是以汝今离暗离明,无有见体;离动离静,元无听质;无通无塞,嗅性不生;非变非恬,尝无所出;不离不合,觉触本无;无灭无生,了知安寄?汝但不循动静、合离、恬变、通塞、生灭、明暗,如是十二诸有为相,随拔一根,脱粘内伏,伏归元真,发本明耀;耀性发明,诸余五粘,应拔圆脱。不由前尘所起知见,明不循根,寄根明发,由是六根互相为用。今汝诸根若圆拔已,内莹发光,如是浮尘及器世间诸变化相,如汤销冰,应念化成无上知觉。缘见因明,暗成无见,不明自发,则诸暗相永不能昏。根尘既销,云何觉明不成圆妙?
若此见听,离于明暗、动静、通塞毕竟无体,犹如念心,离于前尘本无所有,云何将此毕竟断灭以为修因,欲获如来七常住果?
声于闻中自有生灭,非为汝闻声生声灭,令汝闻性为有为无。汝尚颠倒,惑声为闻,何怪昏迷,以常为断。终不应言,离诸动静、闭塞、开通,说闻无性。如重睡人眠熟床枕,其家有人,于彼睡时,捣练舂米。其人梦中,闻舂捣声别作他物,或为击鼓,或为撞钟,即于梦时,自怪其钟为木石响。于时忽寤,遄知杵音,自告家人:‘我正梦时,惑此舂音将为鼓响。是人梦中,岂忆静摇、开闭、通塞?其形虽寐,闻性不昏。纵汝形销命光迁谢,此性云何为汝销灭?以诸众生从无始来,循诸色声,逐念流转,曾不开悟性净妙常,不循所常,逐诸生灭,由是生生杂染流转。若弃生灭,守于真常,常光现前,根尘识心应时销落。想相为尘,识情为垢,二俱远离,则汝法眼应时清明,云何不成无上知觉?
尔时,世尊怜愍阿难及诸会中诸有学者,亦为未来一切众生,为出世因,作将来眼,以阎浮檀紫金光手,摩阿难顶。即时,十方普佛世界六种震动。微尘如来住世界者,各有宝光从其顶出。其光同时于彼世界来祇陀林,灌如来顶。是诸大众,得未曾有。
于是阿难及诸大众,俱闻十方微尘如来,异口同音告阿难言:“善哉!阿难,汝欲识知俱生无明,使汝轮转生死结根,唯汝六根,更无他物。汝复欲知无上菩提,令汝速证安乐解脱寂静妙常,亦汝六根,更非他物。”
阿难虽闻如是法音,心犹未明,稽首白佛:“云何令我生死轮回,安乐妙常,同是六根,更非他物?”
佛告阿难:“根尘同源,缚脱无二,识性虚妄,犹如空华。阿难,由尘发知,因根有相,相见无性,同于交芦。是故汝今,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无漏真净,云何是中更容他物?”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真性有为空,缘生故如幻,
无为无起灭,不实如空华。
言妄显诸真,妄真同二妄,
犹非真非真,云何见所见?
中间无实性,是故若交芦,
结解同所因,圣凡无二路。
汝观交中性,空有二俱非,
迷晦即无明,发明便解脱。
解结因次第,六解一亦亡,
根选择圆通,入流成正觉。
陀那微细识,习气成暴流,
真非真恐迷,我常不开演。
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
不取无非幻,非幻尚不生,
幻法云何立?是名妙莲华,
金刚王宝觉,如幻三摩提,
弹指超无学。此阿毗达磨,
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门。”
心犹未达 ‘六解一亡’舒结伦次。惟垂大慈,洗涤沉垢
‘六解一亡’亦复如是。由汝无始心性狂乱,知见妄发,发妄不息,劳见发尘。如劳目睛,则有狂华于湛精明无因乱起;一切世间山河大地、生死涅槃,皆即狂劳颠倒华相。
吾今问汝,此劫波罗巾六结现前,同时解萦,得同除不?
不也,世尊。是结本以次第绾生,今日当须次第而解。六结同体,结不同时,则结解时,云何同除?
六根解除亦复如是。此根初解,先得人空;空性圆明,成法解脱;解脱法已,俱空不生,是名菩萨从三摩地得无生忍。
尔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
世尊,由我供养观音如来,蒙彼如来授我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与佛如来同慈力故,令我身成三十二应,入诸国土。
世尊,我复以此闻熏闻修金刚三昧无作妙力,与诸十方三世六道一切众生同悲仰故,令诸众生于我身心获十四种无畏功德。
一者、由我不自观音以观观者,令彼十方苦恼众生,观其音声,即得解脱。
二者、知见旋复,令诸众生设入大火,火不能烧。
三者、观听旋复,令诸众生大水所漂,水不能溺。
四者、断灭妄想,心无杀害,令诸众生入诸鬼国,鬼不能害。
五者、熏闻成闻,六根销复,同于声听,能令众生临当被害,刀段段坏,使其兵戈,犹如割水,亦如吹光,性无摇动。
六者、闻熏精明,明遍法界,则诸幽暗性不能全,能令众生,药叉、罗刹、鸠槃茶鬼及毗舍遮、富单那等,虽近其傍,目不能视。
七者、音性圆销,观听返入,离诸尘妄,能令众生禁系枷锁所不能著。
八者、灭音圆闻,遍生慈力,能令众生经过险路,贼不能劫。
九者、熏闻离尘,色所不劫,能令一切多淫众生远离贪欲。
十者、纯音无尘,根境圆融,无对所对,能令一切忿恨众生离诸瞋恚。
十一者、销尘旋明,法界身心犹如琉璃,朗彻无碍,能令一切昏钝性障诸阿颠迦,永离痴暗。
十二者、融形复闻,不动道场,涉入世间,不坏世界,能遍十方供养微尘诸佛如来,各各佛边为法王子,能令法界无子众生欲求男者,诞生福德智慧之男。
十三者、六根圆通,明照无二,含十方界,立大圆镜空如来藏,承顺十方微尘如来秘密法门受领无失,能令法界无子众生欲求女者,诞生端正、福德、柔顺、众人爱敬、有相之女。
十四者、此三千大千世界百亿日月,现住世间诸法王子,有六十二恒河沙数,修法垂范,教化众生,随顺众生,方便智慧各各不同。由我所得圆通本根,发妙耳门,然后身心微妙含容,周遍法界,能令众生持我名号,与彼共持六十二恒河沙诸法王子,二人福德正等无异。世尊,我一名号,与彼众多名号无异。
由我修习得真圆通,是名十四施无畏力,福备众生。
世尊,我又获是圆通修证无上道故,又能善获四不思议无作妙德
一者、由我初获妙妙闻心,心精遗闻,见闻觉知不能分隔,成一圆融清净宝觉,故我能现众多妙容,能说无边秘密神咒。
二者、由我闻思脱出六尘,如声度垣不能为碍,故我妙能现一一形,诵一一咒。其形其咒,能以无畏施诸众生。是故十方微尘国土,皆名我为施无畏者。
三者、由我修习本妙圆通清净本根,所游世界,皆令众生舍身珍宝,求我哀愍。
四者、我得佛心,证于究竟,能以珍宝种种供养十方如来,傍及法界六道众生,求妻得妻,求子得子,求三昧得三昧,求长寿得长寿,如是乃至求大涅槃得大涅槃。
佛问圆通,我从耳门圆照三昧,缘心自在,因入流相,得三摩提,成就菩提,斯为第一。
世尊,彼佛如来叹我善得圆通法门,于大会中授记我为观世音号。由我观听十方圆明,故观音名,遍十方界。
“觉海性澄圆, 圆澄觉元妙,
元明照生所, 所立照性亡。
迷妄有虚空, 依空立世界,
想澄成国土, 知觉乃众生。
空生大觉中, 如海一沤发,
有漏微尘国, 皆依空所生。
沤灭空本无, 况复诸三有?
归元性无二, 方便有多门。
圣性无不通, 顺逆皆方便,
初心入三昧, 迟速不同伦。
我今白世尊, 佛出娑婆界,
此方真教体, 清净在音闻!
欲取三摩提, 实以闻中入,
离苦得解脱, 良哉观世音!
于恒沙劫中, 入微尘佛国,
得大自在力, 无畏施众生。
妙音观世音, 梵音海潮音,
救世悉安宁, 出世获常住。
我今启如来, 如观音所说,
譬如人静居, 十方俱击鼓,
十处一时闻, 此则圆真实。
目非观障外, 口鼻亦复然,
身以合方知, 心念纷无绪。
隔垣听音响, 遐迩俱可闻,
五根所不齐, 是则通真实。
音声性动静, 闻中为有无,
无声号无闻, 非实闻无性。
声无既无灭, 声有亦非生,
生灭二圆离, 是则常真实。
纵令在梦想, 不为不思无,
觉观出思惟, 身心不能及。
今此娑婆国, 声论得宣明,
众生迷本闻, 循声故流转。
阿难纵强记, 不免落邪思,
岂非随所沦, 旋流获无妄。
“阿难汝谛听! 我承佛威力,
宣说金刚王, 如幻不思议,
佛母真三昧!
汝闻微尘佛, 一切秘密门,
欲漏不先除, 畜闻成过误。
将闻持佛佛, 何不自闻闻?
闻非自然生, 因声有名字,
旋闻与声脱, 能脱欲谁名?
一根既返源, 六根成解脱。
见闻如幻翳, 三界若空花,
闻复翳根除, 尘销觉圆净。
净极光通达, 寂照含虚空,
却来观世间, 犹如梦中事。
摩登伽在梦, 谁能留汝形?
如世巧幻师, 幻作诸男女,
虽见诸根动, 要以一机抽,
息机归寂然, 诸幻成无性;
六根亦如是, 元依一精明,
分成六和合, 一处成休复,
六用皆不成, 尘垢应念销,
成圆明净妙。 余尘尚诸学,
明极即如来。 大众及阿难,
旋汝倒闻机, 反闻闻自性,
性成无上道, 圆通实如是。
此是微尘佛, 一路涅槃门!
过去诸如来, 斯门已成就;
现在诸菩萨, 今各入圆明;
未来修学人, 当依如是法!
我亦从中证, 非唯观世音。
诚如佛世尊, 询我诸方便,
以救诸末劫, 求出世间人,
成就涅槃心, 观世音为最。
自余诸方便, 皆是佛威神,
即事舍尘劳, 非是长修学,
浅深同说法。
“顶礼如来藏, 无漏不思议!
愿加被未来, 于此门无惑,
方便易成就, 堪以教阿难,
及末劫沉沦, 但以此根修,
圆通超余者, 真实心如是。
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萨发心;自觉已圆,能觉他者,如来应世。
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断心淫,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一决定清净明诲。汝以淫身求佛妙果,纵得妙悟,皆是淫根。根本成淫,轮转三塗必不能出,如来涅槃何路修证?必使淫机身心俱断,断性亦无,于佛菩提斯可希冀。
杀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杀,必落神道。汝等当知,是食肉人,纵得心开似三摩地,皆大罗刹,报终必沉生死苦海,非佛弟子。如是之人,相杀、相吞、相食未已,云何是人得出三界?汝教世人修三摩地,次断杀生,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二决定清净明诲。如人食其地中百谷,足不离地。必使身心,于诸众生若身身分,身心二塗,不服不食,我说是人真解脱者。
偷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偷,必落邪道。教世人修三摩地,后断偷盗,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三决定清净明诲。
所谓未得谓得、未证言证,或求世间尊胜第一。求彼礼忏,贪其供养,是一颠迦,销灭佛种。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后复断除诸大妄语,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四决定清净明诲。
阿难,当知妙性圆明,离诸名相,本来无有世界、众生,因妄有生,因生有灭,生灭名妄,灭妄名真,是称如来无上菩提及大涅槃,二转依号。阿难,汝今欲修真三摩地,直诣如来大涅槃者,先当识此众生、世界二颠倒因。颠倒不生,斯则如来真三摩地。
云何名为众生颠倒?阿难,由性明心,性明圆故,因明发性,性妄见生,从毕竟无,成究竟有。此有所有,非因所因,住所住相,了无根本,本此无住,建立世界及诸众生。迷本圆明,是生虚妄,妄性无体,非有所依。将欲复真,欲真已非真真如性,非真求复,宛成非相。非生非住,非心非法,展转发生,生力发明,熏以成业,同业相感,因有感业相灭相生,由是故有众生颠倒。
云何名为世界颠倒?是有所有,分段妄生,因此界立;非因所因,无住所住,迁流不住,因此世成。三世四方和合相涉,变化众生成十二类。是故世界因动有声,因声有色,因色有香,因香有触,因触有味,因味知法,六乱妄想成业性故,十二区分由此轮转。
一切众生实本真净,因彼妄见,有妄习生,因此分开内分、外分。内分即是众生分内,因诸爱染发起妄情,情积不休,能生爱水。是故众生心忆珍羞,口中水出;心忆前人,或怜或恨,目中泪盈;贪求财宝,心发爱涎,举体光润;心著行淫,男女二根,自然流液。阿难,诸爱虽别,流结是同,润湿不升,自然从坠,此名内分。外分即是众生分外,因诸渴仰发明虚想,想即不休,能生胜气。是故众生心持禁戒,举身轻清;心持咒印,顾盼雄毅;心欲生天,梦想飞举;心存佛国,圣境冥现;事善知识,自轻身命。阿难,诸想虽别,轻举是同,飞动不沉,自然超越,此名外分。
此皆不了妙觉明心,积妄发生,妄有三界,中间妄随七趣沉溺,补特伽罗各从其类。如是地狱、饿鬼、畜生,人及神仙,天洎修罗,精研七趣,皆是昏沉诸有为相,妄想受生,妄想随业。于妙圆明无作本心,皆如空华,元无所著,但一虚妄,更无根绪。此等众生,不识本心受此轮回,经无量劫不得真净,皆由随顺杀、盗、淫故。反此三种,又则出生无杀、盗、淫。有名鬼伦,无名天趣,有无相倾,起轮回性。若得妙发三摩提者,则妙常寂,有无二无,无二亦灭,尚无不杀、不偷、不淫,云何更随杀、盗、淫事?不断三业,各各有私;因各各私,众私同分,非无定处。自妄发生,生妄无因,无可寻究。汝勖修行,欲得菩提,要除三惑。不尽三惑,纵得神通,皆是世间有为功用,习气不灭,落于魔道。虽欲除妄,倍加虚伪,如来说为可哀怜者。汝妄自造,非菩提咎。作是说者,名为正说;若他说者,即魔王说。
汝等当知,有漏世界十二类生,本觉妙明觉圆心体,与十方佛无二无别。由汝妄想迷理为咎,痴爱发生;生发遍迷,故有空性;化迷不息,有世界生;则此十方微尘国土非无漏者,皆是迷顽妄想安立。当知虚空生汝心内,犹如片云点太清里,况诸世界在虚空耶!
汝坐道场,销落诸念,其念若尽,则诸离念一切精明,动静不移,忆忘如一。当住此处入三摩提,如明目人处大幽暗,精性妙净,心未发光。此则名为色阴区宇。若目明朗,十方洞开,无复幽黯,名色阴尽,是人则能超越劫浊。观其所由,坚固妄想以为其本。
彼善男子,修三摩提、奢摩他中,色阴尽者,见诸佛心,如明镜中显现其像,若有所得而未能用。犹如魇人,手足宛然,见闻不惑,心触客邪而不能动。此则名为受阴区宇。若魇咎歇,其心离身,返观其面,去住自由,无复留碍,名受阴尽,是人则能超越见浊。观其所由,虚明妄想以为其本。
彼善男子,修三摩提,受阴尽者,虽未漏尽,心离其形,如鸟出笼,已能成就。从是凡身,上历菩萨六十圣位,得意生身,随往无碍。譬如有人熟寐寝言,是人虽则无别所知,其言已成音韵伦次,令不寐者咸悟其语。此则名为想阴区宇。若动念尽,浮想销除,于觉明心如去尘垢,一伦生死首尾圆照,名想阴尽,是人则能超烦恼浊。观其所由,融通妄想以为其本。
彼善男子,修三摩提,想阴尽者,是人平常梦想销灭,寤寐恒一,觉明虚静犹如晴空,无复粗重前尘影事。观诸世间大地山河,如镜鉴明,来无所粘,过无踪迹,虚受照应,了罔陈习,唯一精真。生灭根元从此披露,见诸十方十二众生,毕殚其类。虽未通其各命由绪,见同生基,犹如野马熠熠清扰,为浮根尘究竟枢穴。此则名为行阴区宇。若此清扰熠熠元性,性入元澄,一澄元习,如波澜灭,化为澄水,名行阴尽,是人则能超众生浊。观其所由,幽隐妄想以为其本。
彼善男子,修三摩提,行阴尽者,诸世间性,幽清扰动同分生机,倏然隳裂沉细纲纽,补特伽罗,酬业深脉,感应悬绝。于涅槃天将大明悟,如鸡后鸣,瞻顾东方,已有精色。六根虚静,无复驰逸;内外湛明,入无所入。深达十方十二种类,受命元由;观由执元,诸类不召。于十方界已获其同,精色不沉,发现幽秘。此则名为识阴区宇。若于群召已获同中,销磨六门合开成就,见闻通邻互用清净,十方世界及与身心,如吠琉璃,内外明彻,名识阴尽,是人则能超越命浊。观其所由,罔象虚无,颠倒妄想以为其本。
识阴若尽,则汝现前诸根互用;从互用中,能入菩萨金刚干慧,圆明精心于中发化,如净琉璃内含宝月,如是乃超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心、菩萨所行金刚十地,等觉圆明,入于如来妙庄严海,圆满菩提,归无所得。
精真妙明,本觉圆净,非留死生,及诸尘垢乃至虚空,皆因妄想之所生起。斯元本觉妙明真精,妄以发生诸器世间,如演若多,迷头认影。妄元无因,于妄想中立因缘性;迷因缘者,称为自然。彼虚空性,犹实幻生;因缘、自然,皆是众生妄心计度。
知妄所起,说妄因缘;若妄元无,说妄因缘,元无所有;何况不知,推自然者?是故如来与汝发明,五阴本因,同是妄想:
汝体先因父母想生,汝心非想,则不能来想中传命。如我先言:‘心想醋味,口中涎生。心想登高,足心酸起。’悬崖不有,醋物未来,汝体必非虚妄通伦,口水如何因谈醋出?是故当知,汝现色身,名为坚固第一妄想。
即此所说临高想心,能令汝形真受酸涩。由因受生,能动色体,汝今现前顺益、违损二现驱驰,名为虚明第二妄想。
由汝念虑,使汝色身。身非念伦,汝身何因随念所使,种种取像?心生形取,与念相应,寤即想心,寐为诸梦,则汝想念摇动妄情,名为融通第三妄想。
化理不住,运运密移,甲长发生,气销容皱,日夜相代,曾无觉悟。阿难,此若非汝,云何体迁?如必是真,汝何无觉?则汝诸行念念不停,名为幽隐第四妄想。
又汝精明湛不摇处名恒常者,于身不出见闻觉知。若实精真,不容习妄,何因汝等曾于昔年睹一奇物,经历年岁忆忘俱无,于后忽然覆睹前异,记忆宛然曾不遗失?则此精了湛不摇中,念念受熏,有何筹算?阿难,当知此湛非真,如急流水,望如恬静,流急不见,非是无流。若非想元,宁受妄习?非汝六根互用开合,此之妄想无时得灭。故汝现在见闻觉知中串习几,则湛了内罔象虚无,第五颠倒微细精想。
是五受阴,五妄想成。汝今欲知因界浅深,唯色与空,是色边际;唯触及离,是受边际;唯记与忘,是想边际;唯灭与生,是行边际;湛入合湛,归识边际。此五阴元重叠生起,生因识有,灭从色除。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
汝今未须先取寂灭,纵得无学,留愿入彼末法之中,起大慈悲,救度正心深信众生,令不著魔,得正知见。我今度汝,已出生死,汝遵佛语,名报佛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