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侯王得一而以为天下正。其至之也,谓天毋已清将恐裂,谓地毋已宁将恐发,谓神毋已灵将恐歇,谓谷毋已盈将恐竭,谓侯王毋已贵以高将恐蹶。故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矣而以下为基。夫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此其贱之本舆?非也。故致数与无与。是故不欲禄禄若玉,硌硌若石。
参考:
视之而弗见,名之曰微。听之而弗闻,名之曰希。捪之而弗得,名之曰夷。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一者,其上不皦,其下不忽,寻寻呵不可名也,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忽恍。随而不见其后,迎而不见其首。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
请回答:
”一”指代什么?
“侯王得一”是什么意思?
“天得一”是什么意思?天怎么会不得一呢?
参考:
反也者,道之动也《道德经》
天下之道,犹张弓者也,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補之。故天之道,损有馀而益不足。《道德经》
请问:“故致数与无与”是什么意思?
注:孤、寡,都是孤立、无人理睬之意。不谷,是不谦逊谨慎、无德之意。
请问“不欲”有哪些可能的解读?
(1)名词。没有欲望之意
(2)动词:不想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