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教育就是要恢复我们本有的智慧德能。要用真心和自己的行为去修,要学会修掉自己身上那些无明习气,去除私心杂念,修正自己对宇宙人生错误的想法、说法、看法和做法。修心要修清净心,清净心比什么都重要,心清净了,所有的妄念、执着、邪知、邪念都会破除。清净心能生智慧。心清净了,身就清净。身心清净,人的境界就清净。
这世界上没有绝对平等的事。平等是建立在原始心灵的基础上,要用心来平衡。
“孝敬”是性德,唯有性德才能开启我们的自性。“师道”是佛陀的教育,“师道”是建立在“孝道”基础上的。没有“孝道”就谈不上“师道”。人人必须做到尊师重道,才能成就道业。
见和同解:就是建立共识。人与人之间要用真心来相处,不要用妄心。要学会放下自己所有的分别执着,用菩萨的智慧来化解分歧。
化解是最高境界,而不是克制、压制。
一切的一切都以“和”为出发点,那么什么事情都能迎刃而解。
在末法时期要学大乘佛法—救人。在救人的时候你才能得到真正的智慧和力量。
究竟圆满的智慧:就是对宇宙人生的真相没有一点的迷惑。如果我们能很冷静地去思维、观察,然后能圆满的化解问题,就是圆满的智慧。
修,就要福慧双修。
因戒得定,因定开慧。
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什么是迷?名,利,酒,色,财,气,贪,瞋, 痴。如果一个人贪,贪到最后就是下饿鬼道。贪爱是一切罪恶的根源。贪不到就会生瞋恚心,起烦恼,最后就会堕入地狱。如果一个很愚痴的人只知道赚钱或害人,不知道帮助别人,将来就会投畜生。畜生执着于本相,一直在畜生道轮回。
做什么事情都要如履薄冰,要懂得用自己的智慧来衡量自己的行为。
《金刚经》上讲“修一切善,离一切相”。离一切相,就是要离开你最喜欢的东西,并不是从表面离开,而是从心里离开。表面上你可以关心,而内心要学会放下。
生命在呼吸之间,一口气上不来就走了,万般都带不走,只有孽随身。
忏悔有两种,一种是事忏,一种是里忏。事忏,是把自己所要忏悔的心和事都讲出来给菩萨听,是表面的形式来忏悔。里忏,是从心里忏悔。观想“照见五蕴皆空”,照空自己,从心里排除恶业,我的心在过去生和现在全部都照空了,已经没有孽障在这个人间。
一切孽障和灾祸均是从妄想生出来的。
每个人灵魂上都有孽障和福报。每个孽障和福报自它形成之刻起,一端连着你自己,另一端连着缘。孽障或福报越大,丝就越粗,相应的阻力或助力也就是越大。这张网就是尘丝之网——尘网。我们人的灵魂就束缚在这个尘网的中央,受着尘缘的牵制。缘由心起,身口意是孽障的源头,会把身上的网编织得更密。
当一份孽障未成熟的时候,它会压迫你的神经,阻碍你的运程,腐蚀你的肌体,使你谋求不顺,身体不健康,作为债务的利息和提醒。每当孽障成熟债务到期时,债主会通过突发病变或事故或其它形形色色的方式讨要,一旦还清,那么这份孽缘就消掉了,一份尘缘就了了。同样善缘也是缘,别人欠你的债一样要还清才行,否则你的尘缘断不了。不同的是,孽缘通常在三世内清算,但善缘是在下一世内基本清完的。一个人45 岁以前就是享受着他前一世的善缘带来的福分,45 岁到 55 岁以后就开始享受今生行善的福报了, 所以一般来说善缘在尘网中的羁绊力量不是很强,主要的羁绊都来自孽缘,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应把消孽障放在首位,当成首要任务来抓。
因果定律不单只是“有因必有果”,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一份因果只能以另一份因果去改变”。正是因为这第二点,只要我们学佛修心,依教奉行,佛菩萨以无比的慈悲将这作为一份因果记作我们的功德来消掉孽障的因果。
功德是修行的结果,境界是修心的成绩。修行和修心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相辅相成。修行是修心的手段,反过来通过修行的过程,得到更多的感悟,又进一步提高了心的境界。修心是修行的根本,发心是修行的起点,心的境界提高了,发的心愿也就更大,又可以提高修行的质量。
功德和境界是考核的硬性指标,缺一不可。
修心要靠心的理解来实现——悟。悟就是想通,就是将佛法应用到生活中去再从生活中体会出佛法的一个反复练习的过程。
修行有三个方面:行为的规范,言语的禁忌和意识品行的提高。修行的宗旨就是用因果、缘分来理解生活,用台长教的法门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用做功德不起恶缘来作为约束自己的准绳。
初学者或还没有感应的人,可以先专心致志地消业障做功德,而当我们消孽障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逐渐地修心就摆在面前了。心魔和孽障是密不可分的,还债后再修心,就可以轻装上阵。
修心没有一定的明确规定,但万法归一,只有时时反省自心,对照佛心菩萨心。
佛心就是无我地想着众生的苦,菩萨就是慈悲喜舍,是我们的榜样和终极目标。修心的基本起点是修正心灵,达到心净心定的境界,也就是着眼于实际,从我们身上的毛病找起,去除三毒“贪瞋痴”,去掉我执他执,从而定下心来,一心修行,得到心灵的纯净,逐渐地明心见性。见到我们本来的佛性——包括良心、善心,使之培养壮大,发展成慈悲心。
当我们遭遇不公、不平、误解、甚至辱骂的时候,“忍辱精进”是唯一的不“接”恶缘的法宝。忍辱是表象,真正要求的是心不起波澜视外辱如无物,也就是修心中的“境转心不转”。
不论是“我执”还是“他执”,都是因为理解事物不全面而造成的一种偏见。由于每个人的经历和在生活中获得的感受都不一样,所以形成这种自己认为正确的偏见。解决的根本是去除“我”,不以“我知我见”来认识佛法。
“心定”有两方面的涵义:一是坚定的信念,二是坚定的目标。心浮则飘,心净则定,心定则生道。
君子就是每天肯吃亏的人。小人就是每天想着占人家便宜的人
菩萨不觉于世,只觉自己。觉自心者,即为觉一切众生之人。因为每一个人都是由一个元灵出来的,你只要用元灵感觉一下你自己,实际上你感觉的就是世界上的众生。
人生最尊贵的事情就是面对别人的虚伪与不义,仍能保持自己对别人的亲切。
人与人是一个整体,一个元灵。世界上的万物和一切有生命的现象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悟道之人,逢苦不忧。人的一切境界得失从“缘”,心无增减,冥顺于道,转凡成圣,即心即佛。
学佛修心的路上,“如履薄冰”。初学者容易误入歧途,修行高深的人也会因小小的疏忽而前功尽弃。所有学佛人,都要每时每刻反省自心,才能战胜各种不同类型的心魔和外魔,达到我们学佛的目的。
修心就是修“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选择正确的道路。这包括对宇宙、因果定律和天理、轮回规律、不同界、地狱之苦、元灵的生存规则、“万般带不走,只有孽随身”,还有法门的认识和理解,综合在一起就是对佛法的认识和理解。
修心的阻碍,皆因“执”而生,惟有“心净”方可破除。心净是让心处于一种超然的境界,超脱于世俗争扰之外,只有这样才能不被其污染,不卷入其中,不沉迷其中,这是我们能够看透世间百态,悟佛法真谛的先决条件。
命运就是今生的应受果报串起来形成的一条路,它的运行只依照两个基本法则。其一就是宇宙第一定律:因果定律。因果定律是恒河沙三千大千世界都要遵循的一个铁律,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断因果关系的循环。其二就是天理。
在正常情况下,功德会按天理自动排序,不会主动去抵消某一个业障。当你祈求菩萨时,菩萨可以动用神通慈悲用你的功德去抵消特定的业障,从而使你变的顺利。你的功德和菩萨的慈悲神通缺一不可。
第一靠戒。大毛病戒了,下一步就是高层次的“狠斗私心一闪念”,就是说在恶念或不好的意识还在下意识的时候,就要马上意识到它是不对的,将其掐灭在没形成的状态中,这样一来就不会变成业障。然后就是更高一层的心魔。这只有修为很高的人才能有,也只有面对看破,悟了才能灭心魔。
第二个工具是“感恩心”。在人的七情六欲里,只有感恩心才可以断绝业障,也是对付贪瞋痴的有效武器。用感恩心去看周围的人和事,业障就会越来越少。
功德就是善事善念,但是必须在菩萨面前许愿发心过的善事善念才是功德。但在庙宇观音堂等供养菩萨佛的地方,任何善事都是功德,不需另外发心了
阿赖耶识是第八识,又名“阿梨耶识”,是根本识,阿赖耶识中藏有无数的种子,可以引发人的善恶行为。孽障藏在此处,只有功德可以进入并抵消孽障,从而达到清理孽障的效果。这就是“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小乘佛法对空的理解是我空。我是空的,世界上没有永恒的精神,也就是说“我”是由精神控制住的,这个世界永远没有精神能控制我。还有小乘佛法讲果空。也就是说人在因果关系上所有的结果,所有的事实全都是空的,世界上没有永恒的基本元素的聚合物。果空就是不仅我的精神实际上是空的,而且控制我这个精神的物质永远是空的,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小乘佛法是建立在已经现有和存在的基础上,它讲这个空是建立在有空的基础上。在有空的基础上讲是空的,实际上还是有的,没有空。
大乘佛法讲因空,就是没有因,就不能成为一个果在你心里。譬如:今天有人说你们不好,听都不要听,没有这个因你就不会生气难过,就不会造成这个果。小乘佛法是当你听进去之后,心中就会有这个果,然后消除化解这个因。
大乘佛法讲连构成事物的基本元素也是空的。大乘佛法还讲法空。眼睛所见的一切事物都是空的,全都是不存在的。
看问题一定要用“动”的标准看,而不要用一种简单的执着方法看,那你这个人就会永远生活在充满希望的生活当中。
在人间做事情能不能圆满成功,在缘而不在能。
时时要念念无常。就是脑子里要经常想世间没有长久的东西,没有长久的东西它就不是真的。世间本来就是无常无我,所以不要执着。
如果碰见人间的任何事,你真的不动心,你就入圣流了。八地菩萨才能做到无相无功用,才有真正的定力,才真正不动。所以,佛亦凡夫到圣流,也是一步步走过来的。
怎样消除自己的杂念,不动心?
● 第一, 要慧观。要用智慧观看,要明白一切事物都是无常。
● 第二,观地狱苦。● 第三,观饿鬼苦。● 第四,持咒忏悔。
人能持戒、守法,才能得身心安定。修心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守戒,不该做的事,不能做。不该说的话,不能说。不该想的,不能想。事事都要克制自己,把自己身上不好的习气戒掉。
宠与辱实际上都是惊恐的现象。一个没有牵挂的人,才是一个真正无私的人,真正无畏的人,真正大有作为的人,才能真正接受上天托付给的重任。
食色性也。只有定,才能稳住食色。“欲中离欲,火中生莲”,在家修行要花好几倍的功力才行。要想定下来,必须持戒。持戒要配上一贴药,就是“慈忍”。
学佛的人不能把善与恶分辨的太清楚。因为人间的一切全都是假象,全是由因果所生。如果一个修行人把善恶分的太清楚,就犯了大瞋心。
谤我,要忍他;欺我,要让他;辱我,要避他;轻我笑我,要由他;贱我,要敬他。
本觉与无明,非一也非二,实相无明,即是佛性。我们的人身称为相,实相无明,就是我们的肉体是无明的,是不知道的,不明白的,实际上即是佛性,犹如镜子染尘,也就是说你的本性被污染了,犹如水至起波。虽然你的无明遮住了你的本性,但是,这两个实性与本性实际上是同为一体的。
幻化空身,即法身。
无量的功德是从信心,随喜和感恩来。
六通:
1.天眼通 2.天耳通 3.他心通 4.宿命通
5.神足通,神足通讲的不是灵界的意念到各处去游,而是说现实生活中,你的脚会到处去游。
6.漏尽通,全称为“漏尽智证通”。就是自己能断除烦恼,把自己不好的东西消除漏尽,把人间的东西全部漏尽。如果能想得开,能断除烦恼,就是菩萨的境界。
明心见性之后,不思而得,不勉而中。明心是发现自己的真心,见性是见到自己本来的真性,就是当你见到自己真的本性之后,这些神通不用去想,自己就会显现,不用勉强,自然就会获得。
大家要经常想“吾善养吾浩然正气,浩浩乎塞乎天地之间”。
念咒语要清静语,要无量意,要密不可译。开始念经时先把眼睛睁开,然后慢慢念,慢慢把眼睛闭上。念经想要有效果,就要念到身心俱忘,也就是说念到心不去想,身体也没有了,这时不是你自己了,就会和天地融为一体。
见惑是知见上的迷惑错误,如:我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取见等五不正见;思惑是思想上的迷惑错误,如贪瞋痴慢疑等五烦恼。
● 我见就是,我认为怎样,什么事都把我字放在前面。
● 边见,就是对周围的人或见到的事生疑惑。
● 邪见,就是自己看见的,自己认为是正确的,而事实上是不正确的见解。
● 见取见,你见到的东西和你得到的东西。
● 戒取见,明明非因即因。不是这个因但你认为是,明明不是这个人做的,你非要认为是他做的,这也是一种邪见。
在人的八识田中有一个阿赖耶识,即第八识,也叫“藏识”,是一切善恶种子储藏的所在。一切众生,每一个起心动念,或语言行为,都会造成一个业种,这种子在未受报前都藏在阿赖耶识中,当有功德时,这功德才能进入这个意识,消除孽障。
八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和阿赖耶识。
如何消除烦恼魔?首先要想到自己是一个修行人,不能痛苦,而且要慢慢不觉得痛苦。烦恼魔来时,最好的方法是要顺境,顺着境界走。逆境来时也要保持心中平静不起波浪,这就是佛法里讲的禅定。有禅定的人,心犹如大海一样宽广能容纳汹涌的波涛,而不起浪花。
心气任运。一个人的心所产生的气场就任由它去运作,不要阻止自己的气场。
明觉恒住,就是永恒的明白,永恒的觉悟,看透了,不自私了,看淡名利了,你就明白了,就觉悟了,这个永恒在心里才能站住脚,这叫恒住。
你们要记住:“一切自然来,一切自然去”。大千世界的一切事物无论好坏都是自然来去的,来也空空,去也空空,如果你能经常这样想,你心中就不会起波涛。
任何念头的升起,均能一刹那驱除,不要残留在心中,因为残留在心中之后就会给你带来劫难。
在佛经里包含世间的十种相。
1. 色相 2. 声相 3. 香相 4. 味相 5. 触相
6. 生相 7. 住相 8. 坏相 9. 男相 10.女相
无相就是没有相。人生就是无相,一切事情结束后,尤如梦醒之后,什么都没有得到,这就是人间的无相。人间所有的相,有开始 就有结束,结束之后就等于没有了,就是无相。如果你能无相,明白这个世界的始和终,其实你已基本开悟了。开悟人生,就是要无相,你把人生一切看得都像没有一样,很平淡,什么都可以有,什么都可以没有,都是很自然的来,但是去了也是很自然的去,这就是无相。
见证到佛性即功德。就是你做一件善事,是从内心发出的,而且是用本性具有的佛菩萨的佛性来做这件事情,就是功德。
见性是功,平等是德。
明心开悟不是真开悟,因为这仅是在道理上的开悟,只有通过这些道理知道要让更多的人离苦,把自己明白开悟的真相尽快告诉大家,那你就是菩萨了。
自性见于万法是功,就是说你自己的本性如果是在所有的语言,所有的动作行为中你就有功。
你若把世界上一切事物都看成具有佛性,而且是佛性的显现,比如:今天能坐在这里,感谢天地万物给我这把椅子,那么你就是佛菩萨了。
“心体离念”,就是你的心要完全离开你的念头,做任何事情要用自己的心做。离念就是无念,无念就是德,经常无念就会转换成另外一种念,叫无无念。
众生都有念头,但念头不干扰佛性,佛性不干扰念头。没有念的念就是德,就是佛性。
功德有两种意义:一、功德是从内心发出的,要具有佛性,要学佛菩萨功德。二、你们的法身要有功德,如果你们把功德做到了,你们这个肉身就是法身,也就是功德身,真佛性也就出来了,出来的这个佛性是基础,在真正佛性的基础上做出来的事情才叫功德。
佛是世界上最平凡的人,因为他恢复了原状态。修心修到最后,把佛性都修出来了,就恢复到最原始的原态,即佛菩萨原来的元灵。
世界上一切现象,全部都是人间的牢狱。你如果相信它,你去做了,你就如同进了监狱。
必须要有五种力量,才能找到自己的本性。
1.信力,就是切实相信的力量,信为道源功德母。
2.进力,进取的力量。进力还要加一个勇猛向前。
3.念力,也就是意念。 4.定力,即正定力。 5.慧力,就是智慧。
学佛是让你们救度众生,不是只为自己,只有救度众生你的果位才能上去,你的境界才能提高。
怎样度众生呢?首先要破邪立正。只为自己的利益去做事情就是不正。把思想上肮脏的东西全部破除,才能成为正。当你破邪立正之后,你的智慧就会慢慢产生圆融,佛法上叫定慧圆明之象,也就是定下来之后智慧就开了,就圆融明白了。其次要辩才无碍,就是你的嘴巴讲佛法讲得特别好,没有阻碍。还要有智慧,要具有大无畏的精神,大无畏就是把自己忘记,不要把自己放在第一位。
正说就是正确很严厉地说,直接告诉你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而引说叫反正话。正说、引说均系妙法。如果你真正的目的是为了救度众生,说法上有一点引说也是妙法,因为当你真正想救这个人时,你必须要用尽你的方法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但是这里面要有一个原则,叫主因根正,即你主要的因果,你的根是正的,稍有一点引说没关系。
学佛的根基中下根者闻法时会有大惊怖。对中下根者就得用这些方法,让他们彻底明白觉悟,才能改变。
安祥是处事第一法。谦退是保身第一法。
涵容是处人第一法。洒脱是养心第一法。
诸法无自性。法界是没有自性的,是空的。本性丢失,但佛种从缘起,娑婆即是极乐,也就是说你把这个娑婆世界用你的思维,用你的概念好好转变一下,就是一个极乐世界。孔夫子讲“人之初,性本善”,是指最原始的本性,是善良的,就是佛性。
如果一个人不能控制自己的喜、怒、哀、乐,就是一个没有能力的人,没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本性,没有能力主宰自己的命运,实际上就和动物差不多。
受戒可以把你修心的福德漏洞全部堵住。
“千年暗室,一灯就破”。我们心中的无明,犹如千年暗室,只要点上一盏明灯,全部可以照亮。
修身养心,必须要清心寡欲,不要追求名利。
如果在生活中遇到恶人,当思是来考验我的。控制自己不与他发生矛盾,不与其争吵,把他当成好人,这样才会提高你的修养。
要把自己心中的这个“贼”—妄念彻底除掉。去除妄念的最好方法,是不要理它,把正念提起,你心中只要有正念,你的妄念就会减少,正念是去除妄念的最好方法。
● 严持戒律之友当亲近。能淡诸欲。
● 智慧广大之友当亲近。能出迷境。
● 谦卑忍辱之友当亲近。能除我慢。
● 总持文字之友当亲近。能解疑难。
● 直心忠告之友当亲近。能告知错误和毛病。
● 勇猛精进之友当亲近。速成道果。
● 轻财好义之友当亲近。能破吝啬。
● 仁慈爱物之友当亲近。能破我执。
● 生命是一口气,快乐是一个念头
● 人间之大智,在乎洞悉本身之缺点
● 人的价值在于他懂得善尽他的义务
● 心地安详的快乐,比世间一切财物的价值都高
● 安详的精神境界——就是以豁达淡泊、顺应自然的心态,来面对人生的种种无常变化,将痛苦忧伤的情绪降伏到最低点,于每一分、每一秒中都具足喜悦、满足,内心一片安宁,没有任何不满、怀疑、抱怨在心头。
● 贪欲、瞋恨、愚昧、傲慢、疑惑、邪见等都会影响人的说话与行为,久而久之,成了习惯,便有一种力量,这就是苦恼的召集者,名为众生的苦因
为善必昌,为善不昌,必有余殃,殃尽必昌。
为恶必殃,为恶不殃,必有余昌,昌尽必殃。
念经时,不要存妄想,不要执着于任何其它事物,否则有可能会出偏差。
我们今生特定的身份和经历就是土壤和水分,如果听任其成长,那么果报就不可避免。我们可以在果报成熟之前,用新的缘来化解, 通过念经,许愿,放生,做善事,积功德等等,使恶果成长的土壤成分变化,从而使恶果得不到养分在没有成熟之前枯萎,继续修行,就可以让善的种子成长到成熟,结成善果。
当思地狱苦,恒发菩提心。
如果以每个人自己的思维来研讨佛法,就会形成偏见,形成我执或他执,从而影响对真理的认识。只有抛开“我”,才能避免偏见,从众多的法中找到正法。
学佛就是修心,万法唯心,修心的路就是学佛的路。
心浮则飘,心净则定,心定则道生,才能悟出佛法的真理。
如果能达到解脱的境界,自然来的才叫神通。什么叫解脱?就是该发愁的时候,不发愁,该难过的时候,不难过,如果被人家骗了,也无所谓,如果生病了我随缘。能够完全解脱的人,他一定有大神通,而有大神通的人,他一定会解脱。
真正的解脱是甩缠,是把所有的缠扰全部甩掉,是谁也挡不住的,不论世上任何事情都是你自己决定去做的,没有一个人能挡得住,是你自己种下的因。
爱和恨会让人生生世世在轮回中。爱和恨要正确对待,用三种方法来脱离轮回:第一,要有人间的决断力。第二。割舍力,把自己身上不好的毛病,不好的东西要割舍掉。第三,缘尽力。就是要相信 是缘分尽了,你才能断去爱和恨。
一个开悟的人,要有一颗清凉的心,脑子很清醒,人很冷静,心永远是很安定的、很平稳的。调心的目的就是要修正我们身上的习性。修心也叫调心,即修心养性。
无所住心,就是你的心不要放在某一个位置上,我无所谓,放在哪里都可以,不放在哪里也可以。心不要注重在什么地方,什么叫住心?不论是注重在贪的方面,吃的方面,还是事业方面等都叫住心。无所住心,凡是所有琐碎的事情,全部都不要住在自己的心里,要见佛性,明心开悟,把自己的悟性开发出来。
因缘,又叫法缘,一定会传几十年,或几百年,然后自然结束。把自然变成无所谓,实际上你就没有生灭了。明明有生灭,为什么说 没生灭?因为把一个大无畏,一个无所谓放上去了。大无畏就是把什么都看穿了,什么都无所谓了,没有什么可以牵挂的,如果对任何事情都无所谓,那就没烦恼了。而且因缘、烦恼、无明等一切都是无自性的,无自性的东西是根本不存在的。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有和无,有的东西可以说成无,无的东西又是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暂时的东西不要把它看成永久的,一定要把任何事情看成会动的,会变的,这样才不会执着,要用开悟的思维,去看人间才能看见自己的佛性。要看破红尘,但是不要丢掉红尘。
作为弟子先要有悟性,如果没有悟性,就不能看见佛性,有了悟性才能看见佛性,才能见证佛性,才能应用佛性,作为一个弟子最基本的要有悟性。
修行中碰到魔,要“不倾动故”,佛法上讲叫如如不动,不论碰到什么事情都不动摇,不灰心。要明白空性的道理,因为魔是没有性的,就是没有佛性,没有本性的,他是空性的,所以不要怕魔。只有灵魂是有性的。在心中要有如如不动的道场,就是空的,如果在你心中,什么事情都能如如不动,觉得是物空,实际上就是在你的心中有一个道场,魔就没有立足之地,你是如如不动的。
三界是道场,可视为无所趣也。三界是欲界、色界、无色界。要把三界看成是道场,看成清净之地,成为心中的道场,心不投入其中,不把三界当成心中喜欢的地方,你心中就有道场了。要看破三界,领悟人生均属无性,三界都是没有性的,是色空境界。如果把三界统统看成是空幻的东西,就不会落入其中。
见解是一切无碍,如果每人在见解上对某一事情认为没有障碍,就会事事顺利无碍,也就无对立故。
缘由愿来,缘分是由你的愿力所来的,愿力大,你的善缘就自然聚足了,所以能觉他人之障,不行于言。
如能受人之辱,无动于色,佛道成近矣。
失意时要用忍耐的方法克制。快意,治之于淡,经常不要让自己的心有增减感,是名入道之人,即为修为之人。
学佛学法要用一个“融”来定。要应用宇宙的意识,就是你的思维空间像宇宙这么大,你担心的是全人类的疾苦,你的心要像宇宙一样,你的感觉,你的感受要像宇宙一样大,人伤我痛,你就会慈悲为怀,你要有这个意识,才能把佛法融在你的思维当中。才能把菩萨的佛法融会贯通,真正融到你的心里去,知足常乐。把自己的思维跟佛菩萨的境界融合在一起,在宇宙空间,这个大真理当中来寻思自己的方向和路线,你就不会走错路。
有修为的人,是合二为一,叫一体双慧,一体里面包括灵体和肉体。双慧是命慧和身慧,命慧就是你的命,你的灵魂,这个慧是你过去生中的结合体。身慧,是你的身体,也是你过去生中业力的结合体。修双慧要把这个肉体即身体要修得干干净净,也要把这个灵体修得干干净净,这叫一体双慧,也叫一体双修。
真正的修行是除了念经,打坐,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安静之外,还要经常去做善事,帮助人家,做功德,救度众生,这才是大乘佛法。
1) 爱,爱从淫漏。2) 贪,贪从神漏。
3) 不正见,从毛孔漏。4) 无明,从口漏。
净信就是要用纯洁的心去完全相信。净信能让你增加能量、功力, 信心和力量。要完全相信观世音菩萨,没有丝毫的怀疑。
净信里面还有两个信要记住:
1.永久信,永久地相信这个法门
2. 实证之信,真实的证实了这条路走得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