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可以叫做“生死疲劳”,就是说生也疲惫,死也疲劳。
“多欲为苦”。欲望越多,这个人就会越苦;“少欲无为”,就是说一个人要少一点欲望,把自己作为没有作为的,把什么都不要了,这样就会身心自在。
贵人是从布施中得来的。当一个人在布施的时候,就是种下了贵人缘“以果相因”,就是还没有做这件事情前,先把果想到。
人在吃苦的时候业力就会得到转化,我们的孽障就得到消除。
单修法门而不修心的人是越修越执著入魔不知道。
观想就是一边想,一边用眼睛看。要培养一种我动不动就会想到观世音菩萨的能力。
观想自己的法身。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的法身。照着镜子看看,这个是不是你?这个是不是我?我是这样的吗?再看着镜子想一想:我是菩萨。然后接下来就不要看镜子了。就用自己内在的眼睛来看自己的法身——我是菩萨。一定时间后,会看到边上有很多的护法神。
你要想到,我所相信的菩萨,我现在看到的菩萨是真实的。你们盯着观世音菩萨的佛像看,你们看到边上不是有光吗,包括山后面有个大圆圈,即使你们的肉眼看不见,你们也要用你们内在的眼睛说“我看见了” 。这个光环会不会动啊?会动。你就看见菩萨了。这就是相信。我必须相信你,我才能得到这些东西。你要想到,菩萨的光环会动的。我相信,菩萨是真实的,然后就想到菩萨在你的头顶上。你们要想像,你就是菩萨。而且你要想像,我周围有很多的菩萨和护法神。当然,这个最好是白天想,晚上不要想。还有在观音堂可以想,在其他的地方我不知道。要不断地看着自己的法相。你们开始可以看着镜子中自己非常善良的形象,然后慢慢想自己的脸,再想自己头上的观世音菩萨,想着想着就不要再想自己的脸了,要想到自己的法身,想到自己的法相,就是很端庄。
如果你观想,会想到一些形象出来。怎样来辨别是不是真的菩萨?第一,如果你叫了师父名字之后,你看看这个形象走没走?如果这个“观世音菩萨”走掉了,那就是假的;如果这个观世音菩萨还没走,那就是真的。第二个方法,就是用你们的正思维。如果这个形象叫你去做什么事情,合乎道德的就去做,如果叫你去做坏事,肯定不是菩萨。
另外,要观想你和菩萨是一致的。实际上这个时候你就是持咒,就是念经。你念经的时候,心中想的跟菩萨一样,你叫持咒。又跟菩萨一样,你又是在念经,那你的心一定会平静下来,你就会定下来。你修心入定之后,什么想法都没有了,脑子是空的。但人空实际上是一种假空。修炼到脑子里全部空掉之后,表面上他有没有念头?实际上他还是有。
定前思维就是我还没有安定的时候闪出来的思维,一定是不成熟的,并会造成一定的恶果。如果定后什么都想明白了、什么都想对了、什么都想通了、看破了、放下了,这个时候你再去想问题,你的念头出来就是叫定后思维。用定后思维来对待人生,无所害怕,随意地一切无碍。
一切众生、一切世界万物,都是有碍的,学大乘佛法,度的众生越多,你的功德越大,你的人天福报也大,你做所有的事情都没有障碍。
无为之后可以达到开解,就是碰到一个问题你就解开了。经常碰到问题开解了,然后无碍了,有智慧了,慢慢地你的整个灵魂就转化了。转化之后达到最后一个很粗浅的境界,叫理悟,即理解地悟出这个道理,但不是真正地开悟。
慈悲喜舍在佛法界讲叫四无量心。心里想着别人的痛苦,这叫慈;悲就是感应着他人的苦难;去给人家力量,生出欢喜心去帮助别人,这叫喜;舍就是舍去自己的时间、金钱甚至生命。得这四无量心,可以到天上很高的地方,那是佛的境界。
最高的境界就是没有境界。
佛是感性和理性升华的最高点。
佛菩萨认为快乐在人间是空的,苦难在人间也是空的。
世间上所有的快乐都是人间的欲望。
生命是有限的,精神也是有限的,只有把这些有限的生命化作无限的度人当中你的生命才是无限的。
苦修行就是要把自己约束起来,使自己精神能专一。约束自己苦修行就是得如来智慧。
任何时候都要约束自己。你是菩萨,你是有形象的,笑都不能乱笑。
世界上的五种欲望我们要能控制、能节制,有规律地去修行,我们就是快乐行。
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在佛法上叫“大雄”。
一个人要从根本上来挖掘他的智慧,叫根本智。根本智就是般若智慧。那是菩萨的智慧,你才能断无明烦恼。
要经常深看自己的心。
三昧是梵语,称作为正受。你要在人间承受所有的东西,而且要用正确的思想、正确的理念和正确的方法来承受,这个就叫三昧。三昧是修心修行的枢纽。
度众生是有条件的:首先,度众生的人必须要断烦恼。然后,戒贪心。第三,发悲心。第四,圆成佛道。
世间所有的缘起没有一样不是要启发我们的觉性。不要怕事情来 了,事情来了你要勇敢地面对,你会开悟很多。
用经典修佛的时候,如果你实修了就会产生一种感觉,这就叫觉受。
悟道不在外、内、里、中间,悟道在永远不变的真理里。
菩萨是进入甚深禅定的修持,就是说菩萨进入高境界的时候已经完全能够定下来了,已经禅修到一定的境界了,而且是很深的禅定修持,有很高的境界,是超越了初地菩萨的境界。
必须以佛法的闻思修慧为基础,必须学佛的最高境界,要以最高的佛法来对照自己的修为。“闻思修慧”就是用自己的闻思来修自己的慧根,以佛法最基本的道理作为基础来修心。广积利益众生的福德资粮。菩萨下来就必须带有佛菩萨的福德,来利益众生,把福德的能量带给众生,才能直入正规的证境而无障碍。如果想到要帮助下面 (六道) 的众生,想得越多越慈悲,能量就越高,果位也越高,就可以直接进入禅修的证境而无障碍。
高境界菩萨是明地,明地就是光明,放光。
闻是有智慧的。已经能够明白你讲的道理了,才叫闻。
你认为是真理,但不一定是真理。菩萨有这个责任来化解和开悟。
“为法忘躯”,为了弘扬佛法忘掉自己的身躯,舍己救人。然后依法修行,要依这个佛法来修行,广修福德。
一个能够普度众生的人已经具有了佛的智慧。学三地菩萨要懂得实践。只有当你在实践中什么东西都学得很透彻了,你才能深刻地领悟,完全解脱,才能成为菩萨,才能度他。这叫自度度他。
欲根治无量众生的烦恼心病,唯有先拯救自己的烦恼心病,将身心超出世间爱欲生死的束缚,然后一心专注在佛道的智能追求当中,修证如虚空般的广大悲智,彻底对治众生无量烦恼病症。在寂静安静的环境里收摄身心,思维佛法,超出欲界众生的散地界限。
爱欲才会让你有生有死,如果没有爱欲就没有生死。在人间最能绑住你的是爱欲。想松绑?先把自己身上的欲望驱除,把爱欲去掉。
在学菩萨的时候,你要一心专注用智慧和德能来看菩萨是怎么救度众生的,要追求佛菩萨的德能和智慧,才能修证如虚空般的广大悲智。广大悲智,就是说你虽然在这个空间里面什么都没有,什么都看不见,但是在这个虚空里面你要修成一个德能。“悲智”就是说你要有悲悯之心,要有智慧。
用忍力、耐力、毅力,用这三个力集成专注的精神力量。因为你有耐力、有忍力、有毅力;因为你思维佛法,依教奉行;因为你收摄身心,在安静的环境里有无量的慈悲心;因为你有悲智心,你能够治愈人间虚空般的烦恼,你的爱欲生死松绑了。离开了这些束缚之后,你就离开了欲界天,进入了四圣道境界。
师父把这个世界另起了一个名字叫“显相界”,即显缘分相。因为你在过去生中所做的一切在这个世界当中都会显出你的本相。要怀着宇宙般的心——就是菩萨的心,能够容纳百川般的心——在这个显相界来过活每一分一秒。
在拥有的里面,只有“知足”佛菩萨认为是最好、最优秀的。
觉受是一层一层升的,升到最后是完全不变的感受。
“圆觉妙心”,就是你把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看成是很圆满的,你就觉悟了。用你美妙的心变成很多美妙的事情,把很多的事情变过来变过去来解决这些问题,就是妙法。
“寂光真境”,寂光就是安静,然后念经,就像把光寂在一起一样,把心聚到一个点上的时候,你真正的境界才会渐次显前。
渐修加上证悟就达到佛的境界。
要去除你的五欲,铲除你六尘的享受。
自性三宝是觉、正、净。就是说觉悟了之后,把自己所做的所有事情摆在正位,把你的心灵洗涤干净,你本身的佛性才会慢慢显化出来。觉、正、净,才会慢慢地开化出来。
1.谨言行以寡过。 2.节饮食以尊心。
3.省嗜好以养心。心中越是没有嗜好就越是没有欲望,心就会越平静。
4.耐烦劳以尽心。 5.慎喜怒以平气。
6.戒夸张以集事。任何事情都是靠着大家的力量,如果你一个人做,你就有可能犯错。要集思广益。
7.崇退让以合众。 8.慎诺言以全信。
9.减耗费以惜福。 10.存悲心以养德。
菩萨的眼睛为什么看众生是三分开七分闭?因为人间都是假的,所以菩萨的眼睛不要看人间这虚空法界。另外,菩萨看我们就是很慈悲,所以菩萨的眼帘是垂下,但是又不舍得放弃我们,这三分就是不舍得放下我们,这个七分有点恨铁不成钢。
修行不是把佛当成偶像来拜,拜观世音菩萨也好,拜所有的佛菩萨也好,是让你们拜佛修心念经,是让你们开悟,让你们拜自身佛,让你们皈依佛法僧。佛在心中,皈依自己的自性佛;法在行中,你在行为当中就是在守护着佛法。你皈依谁呀?实际上是皈依你自己呀,因为你的本性就是佛呀。僧在戒中,懂得戒律的人实际上就是一个僧人。
师父给你们一个高的要求:你们在做每一件事情时,脑子里都要想:“我有功德吗?这是在学佛吗?我这个事情做的对不对?”
慈悲有十三个好处
● 首先,经常慈悲的人,人会越长越漂亮
● 第二,福气常随身 ● 第三,卧安 ● 第四,觉安
● 第五,不见恶梦 ● 第六,天护 ● 第七,人爱
● 第八,不毒 ● 第九,不兵 ● 第十,水不淹
● 第十一,火不烧 ● 第十二,在所得利
● 第十三,死后升天,升梵天
珠子没有颜色,但是被太阳光一照,闪出五颜六色的光芒。我们人的灵魂、人的颜色会产生各种不同能量的反射,都是因缘和合而成,等到因和缘没有了,那你就没有颜色 (就是空)。
成佛就是为了救度众生,救度众生就是为了成佛。
大无畏的慈悲是不顾一切的牺牲,就叫无着相布施。
要不停地救人,要有信心,今天做不好的事情明天还要做,就是要达到目的,这才叫精进。
能够度众生的人就叫开悟者。如果住深山,就是没有开悟的人。只有在度化众生的同时,你才会得到更多的智慧,来圆满你的灵魂。
不同的观点,解决不同的问题;不同的方位,观看不同的问题。
人间有时候就是要半梦半醒,有时候就是要不明白,因为在虚空法界你明白的也是假的东西。但有时候要很明白,用菩萨境界来明白人间之事。好的事情要全部明白,不好的事情就不要去明白。你明白了坏事情后就给你造成了伤害;你明白了好事情就给你带来了快乐。你到底是喜欢快乐还是伤害呢?
本性是万德万能的。如果你能够把本性用得好的话,如果你运用了最原始的本性,你就会拥有像恒河沙一样无穷无尽的智慧。
你们修心修到后来心中要连众生都没有,因为众生已经在你的八识田中了,已经深深的藏在了你的心中,所以你就看不到了。
心是空的光明藏世界。心只有空,你才能接收光明。要懂得放开,只有空才能藏住光明,而且能把世界都藏进去,这种境界就是菩萨的境界。
妄动、妄念产生因果,有了因果就有了善恶,然后阴阳就格外分明,生灭不停地变化,所以万象不停地运转,就有成、住、坏、空。
成佛就是返妄归真,就是你要把妄念拿掉,要归到你真正的本性当中去。
观世音菩萨经常告诉师父,让师父返朴归真。第一,这个朴实际上就是你累世累劫所造的因;第二,真。这个真在你心里还有没有?第三,你现在所有的要和你过去生中所有的结合起来才能返朴归真。
转识成智就是转变你的意识。你的意识本来把这件事情认为是不好的,但你现在意识转变了,把它看成是好的了。
色空无碍。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空无碍就是翱翔天地之间。空就是假的,没有的。天空当中你看得见菩萨吗?看不见。但是有没有?有呀,色即是空呀。我们在人间色界什么都能看得见。今天你们看见的人过几天死了,没有了,这就是色即是空。当我们没有了,我们在人间空了,我们到了天上又见面了,那有没有呀?有呀。空即是色,色即是空。你们今天求观世音菩萨的时候是空的, 是看不见的,那么一求菩萨你们的生活改变了,灵验了,命运转了,不是有生有色了?一求灵了,不就是转变你的色界了吗?求菩萨是看不见的。有没有?你们没有看见,但是为什么你一求就灵了呢?这就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持戒和苦行都不及忍辱功德。
生命就是要跟无常来赛跑,修行就是要跟无常赛跑。
解行并重。就是理解、化解,再加上行为一起做。也就是说修行、 修心都很重要,二者都要有。
“经”是佛的法身舍利子,是法身所占有的经文在你身上起作用了,是金光灿灿的。舍利子就是人修炼成的一种东西,是透明发光的。
修心成败的关键在于忍辱。但是真正的菩萨把忍辱不看作忍辱,修到最后成为自然的不觉得自己在忍辱。如果觉得自己还在忍辱,那叫着相。真正的忍辱是不把它看成忍辱了,即非辱,何来忍呢?能够忍辱的人才能够精进啊!
忍耐分三类。第一类是人为的加害要能忍受。第二,要能忍自然的变化。第三,修心、修佛也要忍耐。
修心的人一定要学会忍耐,没有耐心就不能成就,而且耐心是精进的预备。
三条路让你们多开开智慧。第一条路是思索之路,是最崇高的路。第二条路是模仿之路,是最容易的开智慧之路。还有一条是经验之路,是一条最艰苦的路。
不该说的话就别说,不该讲的话就别讲。所有世界的环境本来都是闲而无事的,都是安静的,称之为万境本闲。犹如这个大门一关,房间里很安静能有什么事情啊?“万境本闲,唯人自闹”。“心若不生”,如果你的心不生烦恼,就不去理解它;“境自如如”,环境还是像过去一样。我的大毛病,是因为我有这个身体才会做出很多不好的事情,称之为“吾之大患,为吾有身”啊!
观世音菩萨说:“人的灾难实际上来自于自己。”
要经常做无我想。经常想想:我又没做什么,我有何德何能啊?我很渺小。出生前、后,有没有我?想想看:你现在出生了,你是谁啊?你出来的时候你知道你是谁?到了五、六岁的时候,有点感觉了,我在这个家庭里。等到死的时候呢,你又是谁啊?你今天的名字叫某某某,等你死掉了这个名字还有吗?有,在坟堆上。此生没了,就像到此一游一样,这么短短的一生就没了。你们天天在干什么?所以做一天,就要认为自己是一无所有的--我来到人间是一无所有,我走的时候也是一无所有。
无生法忍。什么叫“无生”?就是说我连要忍耐的这颗心都没有。“法忍”就是法界的忍耐。因为我根本不要去忍耐,因为我根本没有感觉我要忍耐,我都没有生出这颗要忍耐的心,我有什么要忍耐的?
什么叫“无所得心”?我的心没有了,我的人也没有了。我的心已经不为所有的外环境所影响,我的心就像没有一样,这是更高的境界啊。
不要对人家寄予太高的希望。如果你寄予希望,你就会带来失望。
无所谓就是“无所住心”。我的心没有地方放了,我没有恨人的心,我没有愚痴的心,我没有欲望之心,我什么心都没有了--这就是菩萨境界。
“无所住”就是“无所得”,没有什么得到得不到的。无所得就是“无苦集灭道”,就是“无智亦无得”,“无生”就是没有生出我,也就是无我。
忍辱的果位很高,相当于八地菩萨。一个能够很有忍耐的人,不发脾气,永远笑嘻嘻的,这就是境界很高的人。
修行,这个人修的德越大,他的魔越高,要慎防。
修观世音菩萨法门的几个要点:
1. 圆觉妙心。就是你度人之心是有妙法的。
2. 寂光增进。寂光就是安静的光、稳定的光,它是真正的达到了一个境界。也就是说这个人修心修到什么都圆寂了,圆满了,什么都能安静下来,没有任何一个事情能让你很难过很悲伤,你就成功了。就是说当你碰到紧急事情的时候,或在求什么事情时,你还是很安静,你在人间稳得住、定得下,这叫“寂光”,这样你才能见到真正的境界。也就是说当人寂坐在菩萨面前打坐的时候,意念才会看到很多看不见的东西。
3. 圆悟圆见。完全明白了自己悟出的道理,这才叫真的悟出道理了。
要求了脱生死,要想悟出道理见到菩萨境界,你一定要证“分悟”,就是把悟性分成很多的段。比如说在某一件事情上我开悟了,我悟出道理了,而在另一件事情上不是完全开悟。
摄耳谛听,这个谛听就是用心来听。比如你念经的时候要用自己的心来听,不要有漏空的感觉。要用耳朵听到自己的声音,久而久之你的身心才能归一,而且功德会很深。
学佛人应该相信“三力”。第一力是法力。第二力是佛力。第三力是自信的功德力。在这个人世间怎么样发现这三力呢?要有信、愿、行之力。首先,要有信心。我相信佛菩萨一定会救我,我相信佛菩萨的法力是无边的。第二,要有愿心 (愿力) 。就是我发愿做出什么,就是要许愿,要发大愿。第三,行。就是要真正地去做。
修心的要点,是自了自己的烦恼和习气。
不能住相修持。就是看见周围的这些境界你来修,你是修不好的。
一个学佛的人自己还没有开悟(就是还不明白道理)就以为自己开悟了,这个人实际上就是自大。
“散体物质”,就是说我们所看见的东西是散的、是空的。这个体、这个物质实际上是由分子结构合和而成的。
修佛的途径只有一条,即实修。任何法门都是这一条。修到最后,进入了寂灭,就是解脱的涅槃境界。什么叫涅槃?就是无我的状态,整个是空的状态。所以活着的时候,心就要有寂灭的境界。就是当你还没有死的时候,你就要经常想到“我是空的,我到这个世界就像到了一个地方旅游一样,我一定会回去的”,这就叫寂灭的状态。对这个世界不要太感兴趣了,太迷恋了。
心要解脱。心解脱了,也叫局部涅槃。就是说有意识的涅槃,并不代表你真正地想通了、想空了。因为你暂时放下了,你只不过在某一件事情上想通了,你就是叫局部的涅槃,就是局部地空了。真正的死后涅槃才是全部的涅槃。
大乘佛法、小乘佛法都能达到寂灭,只是境界的道场。小乘佛法的寂灭只是局部的寂灭。也就是说,因为我要保护好自己所以我才修心,我把自己修好了就可以了,这叫局部的开悟。而整天想着世人,想着世界上各种各样人的痛苦,想到要帮助人家的人,那才叫学大乘佛法,这种人才叫真正的寂灭。寂灭就是把自己已经掏空了,他没有自己了,他就没有痛苦了。
无明烦恼分成几种:一种是不明白,叫无明;还有一种是无缘无故的烦恼,也叫无明;突然之间发脾气了,也是无明烦恼的一种;还有一种是不明白事理,我不明白什么事情,那也叫无明烦恼。
有缘起 (就是缘分刚刚起来) ,就有缘生 (就好似缘分生出来了) 然后缘熟 (有生就有熟) ,最后慢慢地就开始缘灭了。
因缘生,无明就灭了。当你的因缘生得越快,你的无明习气就灭度得越快。因为你懂得了、你看到了、你想到了,好了,你的无明就灭了很多。
生灭都是缘起性的本质,实际上生生灭灭、灭灭生生就是你的因缘的起步,你的本质。你的缘怎么会来的呢?就是因为生生灭灭来的。
因缘生,法生。因缘灭,法也灭了。
我们人所有的事情都是因和缘和合而成的。
要认清缘起观,就是看什么问题都要看到缘起,而且要看破缘起。
一切的缘起原来是空的。要看破缘起的性空。如果你看不破一个缘分来了它是空的,它的本性是空的,那你就麻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