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慈心 (慈心就是心肠很软不瞋不怒的) ,经常能够看见人家很可怜,这种慈一出来,那么接下来悲愍心就来了。悲愍心就是感觉到每个人活在世界上都是很可怜的。“喜”是欢喜心。对众生都要欢喜,而且要慈悲加上欢喜。舍就是舍得。我们要把自己好的东西舍给人家,把不好的东西也要把它舍去。
烦恼本来就是空的,烦恼本身是无性的。菩提就是智慧,智慧在你身上本身也是不定性的。烦恼事实上和菩提是没有差别的。因为烦恼来了,你的菩提心就来了。人的一生都会不停地有麻烦,不停地有智慧来克服这些麻烦。所以菩提心和烦恼就是在一起,所以烦恼事实上与菩提没有差别,“烦恼即菩提”。因为有了佛性才会生出菩提心、生出智慧,才能克服你的烦恼,所以烦恼的实性和佛性是没有分别的。
无明来自老死,就是你不明白世界上很多事情,是因为你不懂人间就是六道轮回——有老有死。你老了你不明白,你死了你也不明白。所以无明来自于老死,皆无尽故。所以根本就没有无明,也就是说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不知道,你本来什么都不懂,实际上你根本不应该懂什么事情,你也不需要去了解什么事情,你就会很干净的。本来这个世界就没有无明的,所以根本就是没有无明尽的。
以任何偏见设立种种法,纵有修持,也因此心而污染,决难得其真所行之道。
好名而恶实,也就是说,你为了名誉而去做一些事情,实际上你是很恶的心,这是修行的第二大忌讳。
忧则天地皆窄,怨则到处为仇,哀则自己束缚,怒则大难当头“心若虚空”,心是空的,要包容一切,方能远离对立的一面。
没有无明要灭,也没有老死要灭。无明像空气中的肥皂泡一样,存在了又没有了,没有了又存在,用不着消灭的,它自生自灭的。所以根本就没有无明,没有什么懂或者不懂,也根本没有老死。很高深的大乘菩萨的法理就是——众生是道场,烦恼就是众生。
哪里有众生你们就要学“无我”和“空性”的观念。只要有人的地方我们就要学会没有我自己,因为有人的地方就会有争斗。
因为你有因缘果报,心中有染了,你才会生出生灭之心;如果你心中一直光明磊落你就不会生出生灭之心。
菩萨提倡的是伟大的大乘佛教的不二法门的观点。如果你想成为菩萨你一定是要救度众生,你一定是忘记了自己只记住人家,满脑子都是关心人家、帮助人家,爱护众生的人,才能成为菩萨。
十方三世法界一切众生、宇宙、空间,都是因缘所生的物象。也就是说今天你们在天上看到的,在人间做到的事情,和你们所拥有的所有的事物,实际上都是一种事物的想象。
你的身体就是一个道场,菩萨就在你的心里。你的行为,你的举止,你所说的话,你脑子里想的事情都是围绕着你这个心,就是围绕着菩萨来的,所以这就叫道场,自身就是道场。自身道场更接近你,也属于空的,但我们可以借这个道场来成就你的佛道。
一切法均是道场,也就是说,人的行为、思维、语言,所有接触的东西你都要把它变成观世音菩萨的道场,那么你就永远生活在佛性里。
佛法把福分成三种,叫三福田。福田是什么?就是可以生出你有福的缘分叫福田。
第一福田是供养佛、法、僧,这叫敬财,就是恭敬的功德的福田,功德是最大的。
第二福田是供养父母、师父、老师,叫做供养恩田。恩田就是报恩的福田。
第三福田是供养贫困、贫苦、生病的人、残疾的人,是属于悲田。
要消孽障,把自己转成空的。把事情转成空,把人转成空,这就是空性。因为如果你不把自己放在心上,自己都没了,你就可以消业障。
修心要修意境,因为你只有用意境才能真正地去除烦恼,因为你修了意境,你才能让自己的脑子把所有的难和烦荡然无存地去除掉。
面对自己的业缘,你要去转自己内心的贪瞋痴。一个人如果面对自己的业缘,不能用大乘佛法去救度众生地这么去修行,他就不能得到佛法的根本。一个人赶紧承担自己前世造的业,今世来受苦了,这就是一种苦修,我要懂得回报,我要懂得帮助人家,我要减轻别人的痛苦,来还清我自己身上背的业,这就是学习大乘佛法。
小乘佛法主要是修无我,就是自我不犯罪,没有业障,让自己身心灭定,让自己的身体和心灵安定下来,不管别人的事情,也就是说只修自己,不管别人。不但要让自己的身心灭定,把自己心中不好的杂念灭掉,把自身也消灭掉。你自己都没有了,用不着去承受这个业,这就是小乘佛法。
罣碍是什么?牵着、提着、想着、思念着,所有的这一切要马上脱离。真正有智慧的人,要离苦得乐,心中要拿得起、放得下,要无罣碍。
我们要学修大乘佛法的大乘心,要修无缘大慈,就是即便人家不是我的孩子,不是我的家人,不是我的亲戚,我就是要没有缘故地对人家好;我们要修同体大悲,人伤我痛,就是说,人家头痛的时候,你要能够感觉到你的头也痛得很厉害。
当你在帮助和利益众生的时候,你就不会起罣碍心了,要去除自己心中的罣碍心,就是要帮助人家啊。
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爱过谁,恨过谁,随着我们生命的流失什么都不存在了,都已经没有意义了。你去爱人家干什么呢?你去恨人家干什么呢?有什么好爱好恨的,这就是根本智。根本智就是说,我已经把这个世界完完全全看明白了,完完全全看穿了、看破了、看透了,我知道这个人间所有的一切都是假的,都是不能长期留在我心中的东西,那么你就会慢慢地得到根本智,就是人认识根本后应该拥有的智慧。
要帮助大家找到乐因和苦因,才能改变他自身的命运,才能让苦永远离开,让他快乐的心永远住足在他的心里。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就是说,这个世界只要你认为它是法界的东西,都是梦幻泡影,也就是说,你认为有的东西,实际上都是空的。
要学会“自净其意”,就是自己把自己所有的念头都弄得干干净净,我今天想出来的任何一句话,都是很干净的,我今天动出来的任何一个念头,都是非常干净的,这叫“自净其意”。
真正学佛的人,要套上一个紧箍咒,就是要能够懂得,我做任何事情不要矫枉过正,不要过头,不要太过左,也不要太过右,因为我们在生活中所有学的东西都不是究竟的。我们人怎样能够把这些真正地做好呢?实际上要懂得不能执著。
如果你不执著,你就能够达到涅槃,涅槃就在自身当中。涅槃是什么?就是无我的境界,就是无私的境界。我们不执著人生,佛法本来早就存在宇宙之中了,我们有什么可以执著的?我们只要好好地遵照佛法去做,我们就一定能够达到佛的境界。佛法早就在宇宙之中了,它是无所不在的,无来无去,如如不动,那么你就是进入了如来的不二法门。也就是说,你的心已经和原来菩萨的心合二为一,如如不动,你的心才真正进入了涅槃精进,真正地进入了不二法门,跟佛法合在一起了。
千万不要用人间的想法去看自己的佛心,否则你会把自己的佛心看丢了,因为你不会觉得自己很伟大,不会觉得自己很干净,你会把自己看成一个非常肮脏的人;你要看到自己的佛性,你要觉得你和菩萨是在一起的,这样你才能提高自己的境界。
佛教认为,宇宙有无数个世界,地球只不过是宇宙空间当中的一个。佛教中大的空间叫佛刹、虚空,小的叫微尘,统称三千大千世界。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只不过是宇宙空间的一个很小的微分子,一个很小的星球,所以希望大家不要在这个小小的星球当中,还要让自己找到一个更小的空间。
我们要一见同观。见一件事情,我们要相同地来看问题,就是要把人家都看成是一样的。如果这件事情出在他的身上,我会怎么样想呢?你看到的事情,人家也看到了,你是怎么样想这个问题的呢?这叫一见同观。
希望你们把自然要看成圆融,希望你们要心包太虚,希望你们的心和天、和宇宙合二为一,心怎么想的,是符合天意的。人的心和天本来就是一个来源的,宇宙就是你,学佛修心实际上就是让你的心和宇宙合在一起。
宇宙变化的大秘密,就是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真正的快乐是从内心发出来的,那才是永恒的、真实的快乐。快乐是怎么来的?是从帮助人家来的,是从什么事情都想得通来的。
佛法中有四个德,叫“常、乐、我、净”。第一个叫“常德”,就是说道德是永远有的。第二个叫“乐德”,就是你非常快乐地去做你的德。第三个叫“我德”,人本身所拥有的品德。第四个德叫“净德”,道德必须要干净。
我们要常生无生灭心。也就是说,我没有生出来什么心,也不要灭掉什么心。
心要没有狂乱,心要没有颠倒,心要无染着,你就会没有烦恼。你没有烦恼之后,你就没有是非,你就能够达到“常乐我净”的境界——经常快乐、我很干净的意境
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就是你心中生出某一件事情了,这个事情就发生了,是你的心中想出来的,如果你的心不去想了,所有的一切都灭掉了。
灭除怨结,众怨自解,无怨才能无恐怖。
要“发言成证”。
把智慧用在生活当中,你就“即得如来真实语”。就是说,你只要在生活当中实实在在地做人,实实在在地讲话,我今天行就行,不行就不行,我做错了我就承认,你就即得如来真实语。
要珍惜不坏身。如果你经常珍惜自己的一点一滴,不说谎,不做恶事,不做坏事,无人能够加害你。
真正有智慧的人,要修成心中有定,定中不乱。
智慧与禅定就能把一生种种的烦恼全部消灭干净。
一心一意,切勿生轻慢心,觉得菩萨无所谓,觉得我今天可以念,可以不念,今天我可以不洗手就拜佛,一点都不能随意,这些都是你心灵当中的污垢,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将这些污垢在你心中长存,以后想洗都洗不干净,这就是为什么你的心里会有污垢的表现。尊重别人,思诚师父,思诚菩萨,懂得“仁义礼智信”,懂得不能生轻慢心,这个人就会慢慢地好。
皈依佛就是皈依觉,因为佛是觉者。皈依法,就是皈依正,因为佛法是正法。皈依僧,就是皈依自性干净、清净。学佛的三皈依,就是觉、正、净。所以,皈依自性的佛性,就是自皈依。
我们来到人间,应该“不来相而来,不见相而见”。我们人来到人间,我们没有沾染到人间的习气和污染,我们就是不见相而见。不来相而来,我们来到了人间,像没有来过一样,似来非来,非来无来。
有中似无,无中又似有,这就是空,即空悟了法。
在人间有人关心你是缘,无人关心你也是缘,经常有同体大悲的人,他就不会有很多的抱怨,他就会顺着逆缘找到善缘。
我们凡事不要常以为自己是对的,长期这样,自己就会害死自己。
我们做人要少欲知足,一切都在感恩中。在感恩当中,你才能自性皈依。所以,少欲知足,能离财色。
自心皈依正,念念才能无邪见。自心皈依正是什么?就是你的心才会产生正念。你的心有了正念之后,你的每个念头出来才无邪见,不会看错。
不要人我、贡高、贪爱和执著。很多人以为自己不错了,做了很多的功德,以为自己很了不起,经常抱怨人家不好,这就是自身的贪爱、执著的开始。
发菩提心,就是要将清净心转化为清净信,你的心首先要清净,你的信念才会出来。
《心经》里有一句话,“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以无所得”就是悟无所得,就是你悟出来这个世界什么都没有,叫“悟无”,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是得不到的,叫“无得”。无得才能断烦恼,才能不执著。无所得就是无所住,你得不到,你哪来的心去住,又能住在哪里呢?不无所得即得,你又得到了,你空了,那也是得到了,因为你得到的是空,空才能产生智慧,空才能储存智慧。以无所得为修心的根,你要把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理解为没有的,你不要去得本来就得不到的东西,这个就是你学佛的根。
佛法中讲了最重要的两点,一个叫中观,一个叫唯识。唯识是唯有意识。
中观就是什么事情都放在当中去看。因为不常见,才能断见,我们不经常去碰到那些烦恼的事情,我们经常不去接触那些肮脏的、琐碎的人间的红尘之事,那你才能有断见。断见就是把自己的见闻所知全部断掉,看到东西说没有看到,那就叫断见。在常见和断见中,就叫做中观。经常看见很多事情,根本不往心里去,似乎我什么都没有看见,一左一右,到了最后,你看见又没有看见,没看见又似看见,知道的事情,我不认为它是现实,而是虚幻的,所以,我才会有中见开始。
佛法讲的第二点很重要的是唯识,就是外面、外界、外尘,你身体以外的,全部都是空的,人的内部意识,是唯一的意识。外空内有。你在外面感觉到的东西都是空的,都是假的,而你心中感受到的,那才是真的。
第七意识,就是意念当中的意根。按照唯识的原理,就是对唯一的意识这个原理来说的,阿赖耶识就是第八意识,那么第九意识和第十意识,实际上是真知的阿赖耶识,你已经掌握了第八意识,就是你能够在八识田中触摸到佛的理念。如果做了坏事,千万不要留着,如果坏事进入了你们的第八意识,这个人的根就开始烂了。
唯识就是要知道自己修行的境界。今天我唯一的意识,我就知道我要修行,我修行要提升。
发菩提心,就是要去度化一切众生。
在学佛中有三点非常重要。
第一,要学习开悟,要学习觉悟。
第二,必须走在正法上。
第三,要清净自己,就是时时刻刻让自己清净。
“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所有的东西都是来去空空,都是没有的。想想看,你还会有什么?这就叫懂得正。
少欲智见,就是说,你的欲望越少,你真正看到的东西才会多,你才会看到智慧的东西。
学佛各教各宗各派到最后是学两条路。一个解脱道,是让自己解脱离开六道,就是进入阿罗汉,就是声闻、缘觉道;还有一条就是菩萨和佛的道,他们不但要自己修好,还要去救度众生。不追求财色名食睡就是断烦恼。
一个人学佛,在还没有达到究竟圆满之前,实际上众生的觉悟都会有过失。
善恶种子的成熟是看播种人的。不做好的事情,善的种子就不动,不做恶的事情,恶的种子就不动。种子还是在,因果还是在,但是没有养料、水分,种子就不会长大。
判别力实际上就是对佛法的理解力。你对佛法理解得越深,你的判别力就越深,你那种肤浅的、不圆满的、有过失的心就会慢慢地去掉。
人的心只有跟菩萨的心合在一起的时候,它才是最圆满的,其他的时候都不圆满。
一个人善良的本质和生命的本质是靠他自己的维护和守戒。
真正生命的导师就是你自己的佛性,用你的佛性和本性指导你的生活,你就拥有了导师。
学佛靠师父不行,靠菩萨也不行,就是要靠你自己好好地学佛,最后成佛的、受用佛法的是你自己,而不是外人。
学佛学到后来,你想成就自己成为佛,你的心佛最后就会出现。心佛是什么?就是你心中最本来、最原始的佛,皈依就是皈依你自己身上的佛性。你们作为学佛人,必须以佛菩萨的境界严格地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每一个意念和每一个动作,都要像佛,否则你身上自性三皈依的东西全部都没了。
对自身的戒律要刚,对自身的学佛信心要刚,对众生的习性加以劝说,对人间所有的善事都要想去做,要越来越柔。
学佛学到究竟,就完全明白,一切就是自己,就是本初,就是本来的、根本的、最初的本性,这就是自皈依佛。
制心一处,就是把自己的心制服在一个地方,你们在念经的时候,有时候心很杂乱,杂念横飞,你就要把自己的心处在想着观世音菩萨的位置,听着自己的声音专心念经,那就叫制心一处。把自己的心放在一个地方,才能证得真正的觉悟。
我们身上有很多缺点,我们想把这一切都制服掉,想制服一切累世的习性,一定要用佛法来调伏它。调伏就是靠禅定为基础。如果这个人碰到什么事情,马上说,没有关系,我想一想,我会安排的,我会处理的,这个人就有调伏之心,实际上这个人就有禅定,心能够定得下来。
当年佛陀指天指地地说,天上地下,唯我独尊,他是指他自己本身已经明心见性,他是见到了佛性,他才讲唯我独尊,因为他讲的我是佛啊,那佛当然是唯我独尊。
佛性就是我,本身的我。学佛性,就是学你自己,学你的良心,学你的根本的心。所以,本身所释放出来的佛的光明,因为你拥有了佛性,你才会释放出佛的光明、佛的自在。如果你们能够知道自己有佛的光明,有佛的自在,你们马上就开悟了。皈依佛法僧,就是皈依觉者。皈依就是皈依你自己修心要修出来的佛性。
内调心性,外敬众生。对内要把自己的心性好好地调一调,调整自己的心、佛和本性。外敬众生,就是说要把年纪大的众生当成你的父母,把年纪小的都当成你的孩子,要尊敬他们,因为他们是未来佛,这样的话,外和内都能修成。
从痴有爱,人则疾生
菩萨看到人间所有的人都得了贪爱的病,所以,菩萨也生病,如果大家都不贪爱人间的一切,菩萨的病就没了。
菩萨为众生故入生死。
如如不动不变异,法身佛本质如如。你的这个心在人间,你虽然有肉身,但是你这个心的肉身和你这个心已经修成法身了,已经是菩萨了,你很自然,你一切都是自然的,自在如如,恒在常住。
心是没有表现的,本来就是宇宙的大心啊。我们的心跟宇宙一样,根本没有表现,宇宙、天空、未来,一切都是照旧,一切都是自然的。然后纯净本心,纯净没有分别心;明空,明白一切都是空的,这才是你的真心啊。
真正的心只是有知识,因也没有,果也没有。因为心的外心,是由你接触到六尘之后,你所沾染的那些习性进入你的外心,让你的心变得肮脏,变得下流,变得无耻,但是真正的内心,只要散发出佛的光芒,把外面外心的肮脏一切扫尽,没有因,才没有果。
你不要去想,哪来的忍辱啊?如果你没有烦恼,你要断什么烦恼?我不造烦恼,我哪来的烦恼?心是完全平等的,是干净的,不增不减,不垢不净。心无有起,根本是不动的,原来就是空的,所以因缘俱灭,你的因也没有了,你的缘分也没有了。
因果轮回的真相是由你外心的造作,加上你外心的妄动,你的因就开始造了。你的外心颠倒梦想、执着、烦恼,造成了你的轮回,那就是不正见。心不妄念,性自本无。
八个字能够超脱烦恼、超脱因果轮回:己事己明,自然解脱。
现在你们身上有缺点必须马上改,坚决改,那你才不会被魔所控制。
不管做什么事情,从一开始,我就用善良的本性和良心去做这件事情,这就叫初始心。
学佛要有直心,就是我今天这个心没有拐弯,我今天这个心是实实在在的,我没有撒谎、吹牛、做任何不好的事情,这就叫直心。因为你拥有了直心,你才会拥有道场,就是学佛的场地,学佛的根据。
直心,就是正气、耿直的心和淳朴的心。
有心不用心,因为我们有的是人间的凡心;有佛不求佛,因为我们要用我们自己心中的佛来解决人间的问题;有法不说法,因为需要自己去悟。
我们想要了解自己,首先要离开自己。
贪嗔痴慢疑五毒,都是因为人的执着而起,所以要去除五毒,你们首先要抛开执着。
修行就是要返璞归真啊,我们修到后来,就是要像小孩子一样天真无邪,没有害人家的心,也没有被人家害的心。
随缘就是对现实正确清醒的认识。随缘不是没有目的地去随,而是清醒地去随着它。实际上,随缘这两个字是对人生彻悟之后的精神自由啊。
生命是从寂静无明的空性混沌中开始的。我们的生命从宇宙的空性意识中启动了念头。当你生出来,你慢慢长大之后,你有自己的意识和自己的意念了,这个时候就成为一个念头,那么你慢慢有了念头之后,你就慢慢有所求;你一求一个事情,你就慢慢地发出一种欲望;然后欲望就会使你的意识生命,就是你的大脑进入了如梦幻般、无尽的、游戏的人间中。
人生就是在美中不足和好事多磨当中度过的。
我们要学会忏悔,就是要将累世的习气、遗传的习气、累世的业障统统地忏悔。当你忏悔了之后,你的人就会变成一种清净的法器,菩萨就可以随时地常住在你的心中。
我们学佛人要想和菩萨合二为一,我们必须要首先拥有慈悲心,要舍去自己,去慈悲别人,这样的慈悲心称为慈悲极点。
山道崎岖则羊亡,修行多法则丧生。
修法不要去追求,专一修一个法就可以了,你只要能够抓住佛性和本性,你就不会学偏。
一门精进,就能即身成佛,因为你精进了,佛就常住在你心中,你就能即身成佛,显现出七彩霞光。
我们学佛学法,在年轻的时候可以凭着自己记忆力好,多听一点,多学一点,到了中年的时候,要一门精进,找寻一位明师,定下自己的终身将修持哪一个终身法门,老年的时候什么都不要想,就想一想求生往生。
学佛要单修精进一法,因为任何一个法门,只要你精进了,你钻进去了,那叫一通百通、举一反三,你可以在一法当中知万法。
学佛人,连法到最后都要舍,因为你已经修成了,法门是一条路,当你在走这条路的时候,你是不能舍弃这条路的,当你已经走完了这条路,你不能把这条路放在心中,你要把它舍掉,连最后的法门都没有了,那你才是修成了。
学佛没有退路,你只有勇往直前,要到达彼岸,你才可以舍去法门,你可以成菩萨,你就成佛了。
人到中年就一法,那你就不会有二心所行了,你学佛学得一心一意,你就不会有二心。
最初的也就是最终的,最平常的也就是最深的。
佛陀最初传法,就是讲到四谛法,就是苦集灭道,就是讲的人生的苦啊。人道最苦,灭了,结束了,但是这个道你就修成了。
心中要常闭关,闭门即是深山,把心关起来,即是极乐,即是乐土啊。把自己的心要关掉,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愁,觉得自己在真空中一样,觉得自己超出了宇宙空间,不在人间。
一段时间不闻窗外事,就坐在这里念念经,好像这个世界就你一个人,然后看看书,你就没有是非可以谈了。要没有自己,没有任何人,没有什么众生的,我这个时候和天地宇宙融为一体了,你就是最伟大的人。因为你的脑子是空的,你的心就会干净,你就没有杂念,这个时候你就是菩萨。
如果你把所有的东西、身外之物放下了,那你就是真的忏悔了。
与佛相应,才能清净,才能得佛加持,甘露入心。
佛心与众生心不二。佛在传播大光明心、大悲心、大爱心,冥阳两利,即现光明。
一斩一切斩,一染一切染。
要有定有慧,一个人要把心定得下来,他的智慧才会增长,才会方证涅槃。方证涅槃是什么?就是才能证实你这个人是能够控制住你自己的,实际上涅槃寂静就是让你能够皈依一个沉寂,也就是说,这个人能够自己把握自己,让自己的心籁下来,安静沉下来。
要把自己的定养成一个习惯,叫习行寂静。已经养成这种习惯的人,叫适至于观,就是说这种人适合自己能够看到自己。如果一个人能够看到自己在做些什么,能够控制自己,便得解脱,这个人就容易解脱。
我们学佛的人,要有真实妙观,就是说,你看到真实的东西,你也不能把它当成真实,你要巧妙地来看这些问题,因为它还会有变化。
学佛人要有随顺观,就是看问题要随着缘,顺着这个路去看。
修行要依意识而修,比较容易入定,入定之后,观智即熟。入定是什么?就是不发脾气了,想开了,想明白了,稳定了。观智即熟,就是智慧慢慢会成熟,那么你才能到达三摩地,三藐三菩提。三摩地就是智慧成熟的境地,就是智慧的结晶,这个时候,观一切法空,就是看人间所有的一切,就是法界全部都是空的。
三昧就是指你的意识当中残存的和拥有的那些深意识、潜意识。学三昧就是要看出这种意识的状态和特征。
开悟就是觉得没有什么要紧的东西了,我都无得了,我都无所谓了,叫悟无所得。
学佛人要随顺,就是你愿意做什么,我就跟着你做,无所谓的。顺其自然之后,你就不会勉强,然后叫任运,心里很自然,任意地去运作自己的心。我们要在清净的世界当中任运度化众生。
去救人的人,心才会净啊,因为你在给人家说法的时候,你自己的情操就会被陶冶一遍。
世人烦恼多,各种杂念、妄念是不停息的。所以,你必须在脑子里安装一扇闸门,有时候啪地把闸门关上,不让杂念进来,什么都没有,很安静。
烦恼是轮回的根本。断了烦恼,就是断了轮回。要学佛的空性智慧,就是忘我,没有我自己的,因为你空性了,你才会有智慧。
除我相,就是忘掉自我,什么事情不要把我放在前面,我没有什么相。除人相,就是不要看到人家就讨厌,你看到的不是人,要把人家全部看成是菩萨。除寿者相,就是没有高低贵贱和年龄大小之分。
要除众生相,就是要去除对世界一切人为的执着,也就是说,所有众生都是好人,我对所有众生都没有意见,我没有什么执着。除寿者相,就是破除对时间,对累世,对年龄的执着。我们只有破除这几个方面的执着,才能进入佛的本意,就是让你得到空性的智慧。
断烦恼是修,了生死是行。了生死是什么意思?我根本不知道人还会活、还会死,因为死了就是活,活了就是死,因为死了还会活,活了还会死,生生死死是没有穷尽的,因为人本身就是活在循环当中,所以叫轮回。
要觉知自己在六道已经很久了,这样才能解脱。
你要有爱他人胜过爱自己的心,这个人才是一个有善心的人。
佛经上讲,二种庄严。一是智慧,二是福德。福德和智慧是相辅相成的。如果你是菩萨的话,你必须具足如是二庄严者。也就是说,如果你今天是菩萨,第一你必须要有智慧,第二你必须要有福德。
学佛人必须形象要庄严。如果你能自己不着相,修行修到不认为自己修得很好,修行修到没有看到人间的一切,没有色声香味触法,没有让你感觉感受,那你这个人就达到了庄严相,就是菩萨的庄严相。
庄严要有无所住着的清净之心,就是心里没有杂念的人,人才会庄严。
我们要依靠自己真实的智慧通达自性之途,这个时候因为智慧出来了,你的心真得很善良了,那你就能够显现出无限的光明和慈悲心,此是正智成就佛土,叫正庄严。
平等布施的人,才是最慈悲的人。如果你今天做一件事情,不能达到正等正觉,不能达到圆满,可以先放下正等正觉之心,先从无分别心开始修起。
有大智慧的人,才能摄受法界的众生。所有的缺点我都能够包容你们,无所谓,这才叫慈悲胸怀。
要去除所有众生心中的邪迷,一点点邪都不行,有一点点邪都会偏的。要去除邪迷心、狂妄心、不善心、嫉妒心、恶毒心,如是等心。
邪念来了,要正度;迷来悟度。
要行于真正的离迷离觉。真正开悟的人,不但要离开你的迷惑,连你的感觉都要离开。
要除真除妄。连真的东西都要除掉,因为这个“真”是人间假合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