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南无释迦牟尼佛!
感恩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感恩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及龙天护法!
感恩恩师!
南无喝啰怛那哆啰夜耶。南无阿唎耶。婆卢羯帝烁钵啰耶。菩提萨埵婆耶。摩诃萨埵婆耶。摩诃迦卢尼迦耶。唵。萨皤啰罚曳。数怛那怛写。南无悉吉栗埵伊蒙阿唎耶。婆卢吉帝室佛啰楞驮婆。南无那啰谨墀。醯利摩诃皤哆沙咩。萨婆阿他豆输朋。阿逝孕。萨婆萨哆那摩婆萨哆。那摩婆伽。摩罚特豆。怛侄他。唵。阿婆卢醯。卢迦帝。迦罗帝。夷醯唎。摩诃菩提萨埵。萨婆萨婆。摩啰摩啰。摩醯摩醯唎驮孕。俱卢俱卢羯蒙。度卢度卢罚阇耶帝。摩诃罚阇耶帝。陀啰陀啰。地唎尼。室佛啰耶。遮啰遮啰。摩么罚摩啰。穆帝隶。伊醯伊醯。室那室那。阿啰参佛啰舍利。罚沙罚参。佛啰舍耶。呼嚧呼嚧摩啰。呼嚧呼嚧醯利。娑啰娑啰。悉唎悉唎。苏嚧苏嚧。菩提夜菩提夜。菩驮夜菩驮夜。弥帝唎夜。那啰谨墀。地利瑟尼那。婆夜摩那。娑婆诃。悉陀夜。娑婆诃。摩诃悉陀夜。娑婆诃。悉陀喻艺。室皤啰耶。娑婆诃。那啰谨墀。娑婆诃。摩啰那啰。娑婆诃。悉啰僧阿穆佉耶。娑婆诃。娑婆摩诃阿悉陀夜。娑婆诃。者吉啰阿悉陀夜。娑婆诃。波陀摩羯悉陀夜。娑婆诃。那啰谨墀皤伽啰耶。娑婆诃。摩婆利胜羯啰夜。娑婆诃。南无喝啰怛那哆啰夜耶。南无阿唎耶。婆嚧吉帝。烁皤啰夜。娑婆诃。唵。悉殿都。漫多啰。跋陀耶。娑婆诃。
世界佛友大家好!
师父很久没有跟大家见面了,这一年时间师父很想念大家,师父心中时时挂念着每个孩子。你们都是心灵法门的火种,无论师父在哪里,师父永远在你们每个孩子的心里,观世音菩萨的慈悲永远普照着你们的心灵。师父很爱你们!希望你们坚持佛道,永不退转!
师父十几年为了弘法,肉身消耗、背业很重,但是师父一直都在给你们加持。希望你们每天都能够好好学习师父的白话佛法和开示,依教奉行,严守戒律是成佛的基础。多多为众生真心付出,破除自身的我执我相,心中常念佛恩、国土恩、师恩、父母恩、众生恩;成佛的路上需要真心诚心、勇猛精进、心系众生、一心向佛的孩子。
释迦牟尼佛、观世音菩萨和师父会永远加持保佑每个正信正念的好孩子,佛法的传承靠每个佛子薪火相传,师父会引领你们到达彼岸。希望你们珍惜末法时期最后一班法船,众生的苦就是师父的苦,师父愿你们一世修成报佛恩!
师父 2021年11月5日
——————————————————————————————
心地无非自性戒,
心地无痴自性慧,
心地无乱自性定,
不增不减自金刚,
身来身去本三昧。
佛友分享故事:
1.怀让禅师在师从六祖惠能大师之前,是学律宗的。律宗在持戒方面是非常严苛的。怀让禅师14岁就出家学习戒律,时间长达八年之久,但他发现像这样学习律藏,对自己生死问题的解决,作用不是太大,于是他感叹道,我已经受戒五年了,在非常严格地学习戒律,但我却找不到真理。于是他放弃了继续学习律藏的打算,转而跟随六祖惠能大师学习禅宗,后来才有怀让禅师开悟之事。
2.志彻法师原名叫志诚法师,跟着神秀法师学习了九年,但一直没有开悟。因为志诚法师很聪明,神秀法师就派志诚法师去六祖惠能大师那里去听听惠能大师到底在讲什么,再回来告诉自己。志诚法师到了曹溪之后,就躲在听法的僧众里面,没有说明来意。结果六祖惠能大师一上来就说,今天有偷法的人在。志诚法师一听,就主动走出人群,说明来意。六祖惠能大师就问志诚法师,神秀大师怎么教大家戒定慧的?志诚法师就回答说:“诸恶莫作名为戒,众善奉行名为慧,自净其意名为定”。志诚法师反过来问六祖惠能大师对戒定慧的见解,惠能大师说:“吾所说法,不离自性;离体说法,名为相说,自性常迷;须知一切万法,皆从自性起用,是真戒定慧法,听吾偈曰: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痴自性慧,心地无乱自性定,不增不减自金刚,身去身来本三昧。”志诚法师听了这一段话之后,就开悟了。
佛友分享疑问:
1.开悟成佛除了严守戒律之外,还需要什么关键因素?
1)不见自心,不见本性,光守戒律能成佛吗?
2)不基于本性来持戒能成佛吗?
2.何为自性?
师父开示:
——————————————————————————————
本性是空,是无智体的,是清净寂灭的。人的本性是非常干净的,是安静的,是非常纯洁的。“寂”就是很安静的,慢慢地就像没有一样。
其实修的就是我们一颗善良的心,而这颗心是无形、无相、无色、无味,什么都不知道的。 4-25【谈“无罪福与无智体”】
佛性没有动,没有静;没有生,没有灭;没有去,也没有来;没有是,也没有非;无往无住,这就是佛性。 9-1【忏悔求佛性】
——————————————————————————————
佛友分享疑问:什么是自性戒?为什么心地无非自性戒呢?
师父开示:
——————————————————————————————
所以大家要明白,我们要从自性当中去开悟、去运用才是真正戒的智慧。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要从真正的良知良能中去开悟自己。开悟就是去明白。比如说这个事情我不能去做的,如果我这样做下去我会伤害他的,那就不要去做。这个东西我不能拿的,因为拿了之后人家就没有了。你自己的良知和良能,你的能量和你的智慧让你不要去做这件事情,那么你这个人就会长戒定慧。戒就是不去做。所以在平时的生活当中要开悟去运用。我们怎样去运用这是很重要的。心地无非自性戒。“自性无非”就是本性没有是非。你心里没有这个是对的,那个是错的,你已经是戒了。你的心对这件事情没有说“它是对的”,没有说“它是错的”,你不就已经戒住了吗?贪是怎么来的?如果你觉得这个事情是对的,那你就贪了。“应该是我拿的”,你是不是贪啊?“这个事情明明是他错了,为什么算在我身上啊?”你瞋了。“这个事情我也能做的,他能做总理我也能做总理啊!”你愚痴了。所以你的本身心里有这些作为的混原体,这种混原体在你心中让你心不平。混原体是你是非的动力。因为在你心中有对和错,有是和非,那么你就不能守戒,你就戒不了。所以菩萨一句话点破我们世人心,叫“心地无非自性戒”。比方说这件事情是他做错了,你觉得,“哎呀,我也有错”。这件事情孩子没有做对,“哎呀,这是孩子生活当中必经之路啊”。实际上你就戒了,你就戒了瞋恨心了。你本来很恨孩子,“怎么又犯错误了?怎么又做错了?”而现在你觉得没有是非,孩子没有做错。“我的女儿可能年纪小碰到这些事情了,我要原谅她。”你觉得这个没有是非,这是孩子在生活中应该碰到的挫折,以后会改的。那么你不就戒了吗?是你自己戒了,不是戒在她身上,是你自己不瞋恨了。如果看见自己女儿,“最好去找一个有钱人家”,你这个贪念一来你怎么守戒啊?因为你觉得“是啊,有钱好”,“是”来了,接下来就有“非”了。“是啊,一定要有钱的人,我要嫁给他。”好了,你有这种贪念来了,你怎么戒啊?所以菩萨一句话全部点破—“心地无非自性戒”,就是在心中要没有是非。 5-38【学佛就是调心】
——————————————————————————————
佛友分享疑问:
1.如何理解“混原体是你是非的动力” ?什么是混原体?
2.根据本性的特征,我们有哪些分别对立需要破除?
3.在我们还没有证得本性时,如何才能有效地破除分别对立?
4.在我们还没有证得本性时,如何从自性中去开悟“心地无非自性戒”?
师父开示:
——————————————————————————————
观世音菩萨:“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娑婆世界一切的名闻利养、钱财名色、男相意识、女相意识都是娑婆幻影啊。人间的环境造就众生迷惑颠倒的意识心行,在迷惑颠倒中又生出种种法界空相。众弟子们,若把心清空,把这些意识抛开,在虚空中没有你自己,无男无女,就好像你从未来过这个世界。那么,你们在这个世界当中所感受到的一切痛苦、快乐、烦恼、忧伤都不存在,这就是心经里面的无眼耳鼻舌身意。我是谁,谁是我?弟子们,你们要记住了,人只不过是人间过路客罢了。什么也没带来,什么也没带走。人最重要的是在虚空当中积累功德,行菩提大道啊。放下吧,看破吧。” 《天地游记》
——————————————————————————————
佛友分享疑问:
1.破除分别对立的关键在哪里?
2.假如您按本性在世间生活,您会动淫心吗?为什么?
3.如果动了淫心,会对我们的本性造成什么后果?
一起闻思修:如何把心清空,把意识抛开?
师父开示:
——————————————————————————————
戒的本质就是自我约束。为什么要守戒啊?因为你守戒的话,你就可以自己约束自己,不做坏事,不做侵犯他人的事情。自我约束,完成自性身口意三业的清净,这就是守戒的本质。这就是人间的白话佛法。守戒之后,你发自内心地自我要求“我必须要怎么样”,要求自己不妄语,要求自己不邪淫、不喝酒,你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是做人的基本道德。 11-9【守五戒 觉行圆满】
——————————————————————————————
佛友分享疑问:自我约束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师父开示:
——————————————————————————————
Shuohua20181207 23:15 师父讲解“戒”字
女听众:请师父解一下“戒律”的“戒”字,很难守戒。
台长答:“戒”是什么?“戒”就是把你框住,让你能够用自己的理性来完成自己的悟性。你戴在手上的叫“戒指”吧,戴上去之后是不是把你的手框住了?框住之后是不是好看了?戒指戴在手上是不是好看了?(是的)你守戒的话,是不是人家看到你有好的行为、好的习惯、好的品质、好的本性?(嗯,庄严佛净土)这个“戒”字是不是会让你守戒之后人品被人家看得高了?(是)“戒”用古语来讲,就是能够让自己“告”“告也”,就是让自己知道。古语上讲,“戒”本身就是让你守住自己的本性,如果你能够守住自己的本性,你就不会出格,明白了吗?(明白)
——————————————————————————————
佛友分享疑问:
1.对于在家居士而言,我们在面临五欲六尘的染浊时,该如何守住本性?
2.哪些事情会给本性外边沾染上污垢?
师父开示:
——————————————————————————————
有一个开锁的锁匠,一生修锁修了很多。他技艺非常高超,为人很正直,深受人们的敬重。他每修一把锁都告诉别人:“如果你的家里发生了盗窃,只要是用钥匙打开了你们的家门,你们一定要来找我。”老锁匠老了,为了不让技艺失传,大家都帮他物色徒弟,最后老锁匠挑中了两个年轻人,准备将一生的技艺全部传给他们。过了一段时间,两个年轻人都学会了不少技艺、本事。但是只有一个能够得到真传。老锁匠决定对他们进行一次测试。他准备了两个保险箱,分别放在两个房间,让两个徒弟去把它打开,谁花的时间短谁就是胜者。结果大徒弟走进去到出来,只用 10 分钟打开了保险箱,二徒弟却用了半个小时。大家都以为大徒弟必胜无疑。老锁匠问大徒弟:“你打开这么快,你知道保险箱里有什么吗?”大徒弟突然眼中放出了亮光:“师父,里边有很多钱,全是百元大钞!”老锁匠问二徒弟同样的问题,这个二徒弟非常老实,支吾了半天说:“师父,我里边什么都没看见,你让我开锁,我就打开了锁。”老锁匠十分高兴,郑重地宣布:二徒弟为他的正式接班人。
大徒弟不服,其他的人也不服。老锁匠微微一笑说:“人不管干什么行业,都要为人厚道,讲究一个‘信’字。尤其是我们这一行,要有很高的职业道德。我收徒弟,想把他培养成一个高超的锁匠,但他必须做到心中只有开锁,而没有其他,对钱财视而不见。否则,心有私念,稍有贪念的话,会登门入室,打开别人的保险箱,取钱易如反掌,最终只能害人害己。我们修锁的人每个人心上都要有一把不能打开的‘良心之锁’。” ----20181012 美国纽约法会开示
——————————————————————————————
佛友分享疑问:守持自性戒律的根本标准是什么?
师父开示:
——————————————————————————————
一切万法皆由自性起。世界上所有的法它是从自性开始的。自性就是本性,本性就是良心。所以你要救人做好事,都要用良心来体验你这个人是不是真正的具有佛性。简单的用白话讲,良心就是本性。为什么人家说看到底的东西叫良心?你还有没有良知良能?良知良能是本性分解出来的一个东西。所以大家要明白,我们要从自性当中去开悟、去运用才是真正戒的智慧。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要从真正的良知良能中去开悟自己。开悟就是去明白。比如说这个事情我不能去做的,如果我这样做下去我会伤害他的,那就不要去做。这个东西我不能拿的,因为拿了之后人家就没有了。你自己的良知和良能,你的能量和你的智慧让你不要去做这件事情,那么你这个人就会长戒定慧。戒就是不去做。所以在平时的生活当中要开悟去运用。我们怎样去运用这是很重要的。 5-38【学佛就是调心】
——————————————————————————————
佛友分享疑问:
1.如何将自性戒律运用在工作生活中?
2.自性戒律对于现代社会的在家居士而言,有什么重要意义?
佛友分享案例:
1.有工作的女佛友会问:我工作时需要梳妆打扮,穿高跟鞋,还需要跟异性客户吃饭喝茶谈工作,在公众场合抛头露面的比较多,请问这样可以吗?如果是您,您会怎么做?
2.还有佛友会问,最近超市做活动,免费送豆奶,先到先得,很多人都在排队抢,有的人还排了一轮又一轮,拿了好多,请问我可不可以去呢?如果是您,您会怎么做?
佛友分享疑问:
我们生活中有很多诸如此类的问题,比如:
1.我可以看八卦新闻吗?
2.我可以在购物网站刷单赚外快吗?
3.我可以买原始股吗?
……
这些问题都没有特定的戒律要求,那在没有详尽的外在戒律制度情况下,我们到底能不能做以上行为呢?
师父开示:
——————————————————————————————
约束自己苦修行就是得如来智慧,就是得佛菩萨的智慧。当一个人定得住的时候才能产生智慧。
任何时候都要约束自己。你是菩萨,你是有形象的,笑都不能乱笑。要学会克制自己,那才叫约束自己,那才叫学佛。人要有尊严,约束是非常重要的,定力就是靠约束得来的,想做的不能乱做,想吃的不能乱吃。跟随师父学佛法就是要约束自己,要想修成正果就是要约束自己、克制自己,才能带来心中的法喜。
3-7【节制欲望,忍人所不能忍】
——————————————————————————————
佛友分享疑问:
1.自性戒律,和五戒、十善有什么区别呢?
1)一个按照自性生活的人,会不守五戒吗?
2)一个按照自性生活的人,会做不到十善吗?
2.自性戒律有没有什么基础标准?
3.为什么师父这么强调自性戒律?
1)只会死记硬背,是好学生吗?
2)有没有什么完整的戒律能够覆盖到我们工作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3)出家人要守多少条戒律?相比出家人,在家居士要修成佛,要守多少戒律?
4)这么多条戒律我们能够记得住吗?
5)只知道拼命守戒,却不理解戒律的真正含义,能够成为菩萨吗?
师父开示:
——————————————————————————————
你们要记住:你们守的戒要比五戒还要多,如果你们守不好戒的话,你们就会慢慢被人间污染。师父平时给你们讲了这么多学佛的理论、学佛的基础,目的是什么?就是让你们好好守自己的戒。我这个“戒”不止五戒,其中还有你们不要发脾气、不许骂人、平时行为举止要像菩萨、讲话不许讲荤笑话……这些是不是师父给你们的戒律啊?做人要认认真真不要去骗人,不该做的事情不要做,这是不是戒律啊?碰到什么事情要承认,不要以为自己是对的,这是不是戒律啊?我没有必要一条一条拿出来让你们遵守,我是让你们好好地学,要从平时的生活当中让学佛成为一种自然。守戒要守到后来成为自然地守戒,而不是逼着自己一条一条去做。 5-34【以戒为本】
要在心中觉得自己没有守戒,这叫戒法自然。不抽烟的人难道要天天去讲自己今天没有抽烟吗?你不是一个打妄语的人,难道你要讲自己今天没有打妄语吗?今天你没有偷东西,你是一个好人,你本来就已经守戒了,你已经是戒法自然,你已经到了不用去想自己是否已经守戒了,其实你一直在守戒。12-58【戒法自然 智慧随缘】
——————————————————————————————
佛友分享疑问:
1.您找到自性了吗?
2.在还没有完全找到本性时,我们又该如何守持自性戒律,做到自然守戒呢?
1)不清除八识田中的孽障,不破除分别对立,能够自然守戒吗?
2)不理解白话佛法,不明白本性特征,能够有意识地去执行自性戒律吗?
3)随着对本性的理解不断深入,自性戒律的标准会不会有所调整?
3.守持自性戒律有没有什么参考标准?
师父开示:
——————————————————————————————
戒是无上的菩提本,也就是说,戒律是能够让你成佛、成菩萨最大的一个根本。我们不但要以戒为本,还要以戒为师。以戒为师是什么?就是一定要经常检点自己,想一想自己做得对不对,我这样做是不是可以,这就等于拥有了一个老师。有一个老师在你身边,他会经常跟你说,你不要去做这个,不要去做那个。现在你拥有了一个老师,而这个老师就是你学佛的心,叫你以戒为本——这个可以做吗?不能做的,菩萨不能这么做的;那个我可以做吗?菩萨说那个不能做的,就坚决不做。这就是以戒为师、以戒为本。 8-9【戒是无上菩提本】
你们要每天修,要每日对照菩萨的语言,要每日对照菩萨的戒律,这样才能让你的心转化。比如做每一件事都要想一想“菩萨会这么做吗?菩萨会这么说吗?菩萨会这么想吗?”你只有这样做了,心才会清净,你的意念才会起干净的念头。 5-35【戒妄语转化习性】
——————————————————————————————
佛友分享疑问:
1.师父开示中,一开始说心是持戒的老师,为什么后来师父又让我们把菩萨当成我们持戒的老师?
2.什么是菩萨戒律?
3.对照菩萨戒律如何达到心地无非自性戒的状态?
师父开示:
——————————————————————————————
wenda20160228B 21:14 台长谈自己如何守戒
男听众:师父,您说过自己的戒律比和尚还要严格,就是比出家的人还要严格。也说过“实际上师父跟你们一样,没有什么特别的,讲老实话,就是严于律己”。所以很好奇,您除了“五戒”,还有哪些戒律,好让我们更好地向师父学习、持戒呢?
台长答:“五戒”只不过是戒什么?戒酒、戒杀生、戒邪淫、戒两舌……这五戒其实做人都应该戒的。做一个人的话,你应该偷东西吗?你能够杀人、杀生吗?你能邪淫吗?你能偷盗吗?这个很容易做到的。“两舌”,不应该搬话,这个都应该做到的,其实这是一个做人基本的原则。但是你真的往上讲的话,其实最难戒的,比法师他们戒得还厉害,师父连脑子里都不敢想啊。就是说有的人虽然行为上戒了这些东西,但是脑子里在想,师父是连脑子里都不能让自己想的。比方说,你有贪心的话,“贪瞋痴慢疑”全部要戒掉的,这个是很难的。你说说看,现在的人贪心去得掉吗?就算你没有“杀盗淫妄酒”,那你这个“贪瞋痴慢疑”呢?你戒得掉吗?很难戒掉的。你说“我脑子里没贪心”?动不动就贪心啊!连这个都要戒掉。比方说,人家说“给台长弄一个奖”,“我不要不要,尽量不要,尽量不要”,就这样。不为人间,只要对人间、对佛、对众生有益的事情都可以去做。给你个名,挂一个荣誉什么,“不要,不要,不要”,无所谓的,这些东西只会给自己找了更多的麻烦。挂名你不做事,人家更要骂你的,所以还是不要挂名好,就这个道理。突然之间看见一个什么事情怎么样怎么样,马上想:不应该我们做的,不应该我们得的,不要去得。人家跑过来说,“卢台长,您这个名字,我想再怎么怎么做点什么什么……我可以给你……你可以借给我这个名字用,像人家登记什么名字一样,我们可以开什么连锁的……”“不可以,不可以,不做生意的”。你不能贪,不能恨,师父有时候看见很多孩子不好好修,我心里会稍微有些芥蒂,但是菩萨……学佛的人像师父这种严格要求,马上不能恨,看看他们众生很可怜,你说你去恨他们干吗?这些都是孩子嘛,这些都是没有方向、不知道在人间应该做什么、迷失方向的众生啊,所以要尽量教育他们。
——————————————————————————————
佛友分享疑问:
1.您能做到像师父一样连意念都不想吗?
2.我们该如何在意念上守好戒呢?
师父开示:
——————————————————————————————
有一位在森林里修行的人,他坐在森林当中非常地虔诚,每天在大树下冥想、打坐。有一天他打坐完之后起身在林间散步,走到一个莲花池畔,看见莲花正在盛开,这个修行人心里想:“我如果摘一朵莲花放在身边,闻着莲花的芬芳,精神一定会好很多。”于是他就弯下腰,在莲花池畔摘了一朵,正要离开,就听见低沉而巨大的声音从天上传下来:“是谁啊,竟敢偷采我的莲花?” 修行人环顾四周,什么也看不到,他只能对着空中问道:“你是谁,你怎么说莲花是你的呢?” “我是莲花池神,这森林里的莲花都是我的。枉费你是一个修行人,偷采了我的莲花,心里起了贪念,不知道反省忏悔,还敢问这莲花是不是我的?” 修行人内心生起了深深的惭愧,就对着空中顶礼膜拜说:“莲花池神,我知道错了,从今以后我痛改前非,绝对不会再贪取任何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修行人正在忏悔的时候,没想到又来了一个人,他说:“你看,这莲花开得多好啊,我该采下来卖掉,卖点钱,把我昨天赌博输的钱全赢回来。”说着,这个人就跳进了莲花池踩过来、踩过去,把整池的莲花摘个精光,莲叶全被践踏得不成样子,连莲花池的泥都翻上来了。然后他捧着一大束的莲花大笑地离开。这个修行人在期待着莲花池神出现、制止或者斥责、处罚那个人,但是池畔一片安静。他充满着疑惑,对着天空说道:“莲花池神,我只不过虔诚地采了一朵莲花,你就严厉地斥责我,而刚才那个人采了 所有的莲花,毁了莲花池,你为什么一句话都不讲?” 空中的莲花池神说:“你本来是修行人,就像一匹白布,一点点的污迹就很明显,所以我才提醒你,赶快去除污浊的地方,回复纯净。那个人本来就是一个恶棍,就像一块抹布,再脏再黑他也无所谓,他根本不以做坏事为耻,不懂得好坏,所以与恶人讲理,对牛弹琴,我也帮不上他的忙,只能任他自己去承受业报,所以我才保持沉默。你不要埋怨,你应该欢喜,你有缺点还会被人点化,说明你还有佛缘,还有救,表明你的布还很白,值得清洗。忏悔后,你会变得更加地纯洁。”
这个故事就是告诉大家,不要去讲别人不好,你自己干净最为重要,因为有些人的恶报还没到,他做了太多的坏事。而我们守口业、守身业、守意业,每一天检查自己的心,观自在,能够明白“我到底在干什么”,这样你才能入污泥而不染。 ----20190908 法国巴黎弟子开示
——————————————————————————————
佛友分享疑问:
1.为什么修行人要比不修行人守戒更严格?
2.自性戒律与悟性有没有关系?如果有,它们是怎样的关系?
3.悟性好的佛友要注意加强哪些方面才能守好自性戒律?
1)悟性好但恒心不足,遇到困难考验时,境界时高时低,能守好自性戒律吗?
2)悟性好但坚决不承认自己毛病,不改毛病,能守好自性戒律吗?
3)悟性好但我知我见,在一定程度上找借口少守戒,甚至不守戒,能守好自性戒律吗?
师父开示:
——————————————————————————————
第一种修心法是通过开悟来修,修到后来,突然开悟了,有了悟性,慢慢地看到自己的良心了,知道自己什么能够做,什么不能做,这叫得知本源,理解人生苦谛,醍醐灌顶,突然之间明白了。实际上,开悟有渐悟和顿悟两种,渐悟就是慢慢地理解,顿悟就是突然开悟,在这两种当中,渐悟比较可取,如果是顿悟的话,很容易走偏差。很多艺人、明星在人间吃了很多苦,突然之间觉得人生没有意思,出家去了,不想做人了,这是顿悟。渐悟就是有师父领着,慢慢地学一点,明白一点,他就不会走偏。
还有一种是苦戒。苦戒是什么呢?就是我吃苦、我守戒。师父问你们,守戒苦不苦?嘴巴想讲,不能讲;今天人家欺负你,你不能跟人家争吵;今天人家污蔑你,你要忍辱精进;不管人家今天对你怎么样,你要全部能够忍受;今天我很想吃,不能吃;我很想贪,不能贪;我很恨这个人,不能恨……这就是苦戒。然后苦修,人家很晚起床,你每天很早就要起床念经,要修心,修到一心不乱。
这两种修心法没有一种是能够直接修成的,修心要把这两种方法合二为一地修,才能修成。
修悟性法,魔障特别多,因为到了一定的时候,你的戒律会减少,经常靠自己悟性的人,戒律会减少,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人家都来请教你佛法的问题了,然后你对自己的戒律减少,贡高我慢,接下来很容易堕落。
所以,我们修心要把苦修和悟性结合起来修,一个经常苦修的人,是不容易走偏的。
成佛、成菩萨靠悟性。师父讲给你们听,悟性和苦修这两者,开始修心的时候是靠悟性,修到后来是靠真 修,现在明白了吗?
要懂得,苦修是基础,明白开悟是你的本性。
11-3【修出悟性 去除障碍】
——————————————————————————————
佛友分享疑问:
1.对于根基好悟性高的佛友,不经历苦修能够一世修成吗?
2.有佛友根基不好悟性差,但特别能苦修,请问单靠苦修能够一世修成吗?
师父开示:
——————————————————————————————
我们佛教中的弘一大师,他的一条毛巾居然用了十年以上,已经破烂了,他的朋友夏丏尊见到时,不忍心,就说:“我买一条新的毛巾送给你吧!”弘一大师回答说:“不用!这一条还很好用呢!”像弘一大师,他不是贫穷,实在说,他的富有是在精神上的,是没有人可以和他相比的。
像孔子的弟子颜回:“居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我哪怕住在很卑贱很差的地方,只要一盘事物,一瓢喝的,就不会担忧了,就算没有这些我也不会不快乐。有,我快乐;没有,我也很快乐。不要以为他贫穷,圣人的心中都是很富有的。
人因为有既得利益,所以马上就被利益所绑。现在的人只注重现在的利益,是修不好心的。人不能不善良,学佛环境一转,心马上转了,这种人是境转心也转;学佛人不管什么环境都要好好学,坚持修心学佛,就能让自己境转而心不转。
----2016年9月16日纽约世界佛友见面会
——————————————————————————————
师父开示:
——————————————————————————————
要懂得,人在经历艰难困苦之后,才能看到自己的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心。当一个人在吃过苦后,他的心才会坚强;当一个人受过磨难之后,他的心才能坚忍不拔。禅学当中说,雪后得梅,大家知道,梅花是在白雪皑皑之后才绽放出鲜艳的花瓣,才成为百花盛开园中最好的一束花,因为它是梅花傲雪啊。人在吃苦之后,才能成为一个坚忍不拔、对自己充满信心的人,不吃苦的人对什么事情都会没有信心。希望你们懂得,吃尽苦中苦,方得禅成佛。修心当中要吃很多的苦,你在禅学当中才能成道啊。 7-31【梅花傲雪 坚忍不拔】
——————————————————————————————
佛友分享疑问:修心当中要吃很多的苦才能成道,那我们具体该如何苦修呢?
师父开示:
——————————————————————————————
苦修里边还包括一个问题,就是要严守戒律。我问你,守戒苦不苦啊?该吃的不能吃,该看的不能看,觉得苦吧?有的时候,过去抽烟的不能抽了,过去喝酒的不能喝了,过去吃荤的又不能吃了,是不是守戒是很苦?所以严守戒律,念经放生去除障碍,就是苦修。 广播讲座69【苦修悟真谛】
——————————————————————————————
佛友分享疑问:
1.有位佛友问,外出弘法时,一位男佛友可以开车单独捎一位女佛友吗?
2.哪些戒律容易让人松懈而堕落?
师父开示:
——————————————————————————————
学佛人修心是修的内心,就是要把内心修干净。意念起了贪爱,其实就是犯了淫戒。所以,当看见同修也好,当看见异性也好,只要你有了贪爱,你已经犯了淫戒。师父跟你们说,学佛人不要盯着异性多看,因为这是一个犯戒的根啊。过去说六根不净,就是心不清净,所以,少看少烦恼。很多人说,我只是听着人家在讲那些不好的下流的笑话,我在边上没有讲话,但是你心里在笑、在开心,你已经犯戒了。所以学佛非常难,学到后来完全是一种境界和意识的转变。一个人能够变得高尚,一个人能够成为菩萨,他不是靠的外在的样子,而是靠的内心。
11-18【控制意念 修善念】
——————————————————————————————
佛友分享疑问:
1.如何定义犯淫戒?只是行为上不做出格之事吗?
2.如何知道自己是否犯了淫戒?
师父开示:
——————————————————————————————
问:19-08-19
关帝殿前有一位小孩儿模样的护法金童正在笑嘻嘻地看着我,问我:“天下万恶淫为首,你修行三年许愿清修后夜里遇心中淫魔侵扰,如何克服心中魔境?”
弟子回答:“靠手机笔记里的戒邪淫开示及录音。夜里入梦时,如果遇到邪思邪念,强迫自己起身,把手机里储存的笔记开示拿出来低声师父开示一遍再戴上耳机听师父关于戒邪淫的录音。入睡前,心里不断念诵观世音菩萨圣号及关帝菩萨圣号,祈求菩萨保佑梦里不再受邪念侵扰。”
观世音菩萨:“天下佛子可要谨记在心,童子对自身修为如此保护都还要日日警惕邪思念想。你们怎么能认为自己能轻易克服而放松自己的戒律呢?” 《天地游记》
问:31-08-19
观世音菩萨:“欲望能使人堕落,世间男女若过贪,沉迷欲望之乐就会堕入无尽的轮回之苦。这四只鸟的因缘果报就是前世贪欲太重才有今天的果报。你好好记下吧。你能听闻天地之音,是前世所修,也是诸佛特赐。”
斗战胜佛:“你还不能彻底领悟我佛金刚法义,再好好修吧。你师父对你们佛弟子的修为是把关得很严格的。他的愿望是要把你们带回心灵净土。你们这些修行日益精进的佛弟子可不要在紧要关头毁坏自身戒律,落得堕入轮回的下场。那是很悲惨的事情。我们诸佛菩萨已经见过太多在人间行假修的居士、出家法师现在地狱凄厉叫唤,可已经太迟了。”
师父:“唉,不要等到果出来了才喊师父,喊菩萨。精进是你们自己所得,不是师父所得。希望你好好保持赤子之心,不要让世俗来污染你内心的纯净。” 《天地游记》
——————————————————————————————
佛友分享疑问:
1.淫心不破,能够守好不犯淫戒吗?
2.除了淫心,还有哪些欲望容易让人堕落?
一起闻思修:如何破除淫心?
师父开示:
——————————————————————————————
修心要直修佛心,一直修到找到你内心的佛性。学佛人修心,首先你必须要排除五欲,不要被六尘所染,因为只要你有欲望,你纯洁的心地(内心深处)就会被污染。《华严经》说:“佛土生五色茎,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后来我们学佛人把这句话用来指花花世界,来形容这个世界非常地繁华。菩萨把这个世界称为尘世间。我们人为什么要在这个红尘世界修行呢?因为我们要修一种苦行,这种苦行能够让我们断除因人间欲望而产生的烦恼。比方说,你觉得自己穿的衣服不够漂亮、吃的东西不够美味、居住的地方不够舒适等烦恼,全部都是你的欲望造成的,如果你能够排除自己心中的五欲,坚持吃苦,使自己生活变得艰苦点,你就会增长一颗慈心(慈悲的心)和一个加持的心(恒心和修持心)。修持心就是说一个人一直在困苦的条件下坚持修心。 12-55【无有烦恼 一心不乱】
——————————————————————————————
佛友分享疑问:
1.修行当中,什么最苦?
2.为什么在艰苦条件下越能坚持修心?
师父开示:
——————————————————————————————
所以学佛人要没有欲望,在哪里体现呢?衣、食、住、行,衣服无所谓,穿一般的就可以了。食物,无所谓。住,无所谓不就两个床吗?行,只要到了就可以了,管它什么车了,只要有四个轮子就可以了,一路上晃过来都没关系,不要有要求那么你都是在修行。所以穿得普通一点,遮身避寒就可以了,食得随缘一点,能够填饱肚子就可以了。经常说少吃一口不要贪,饱了还要多吃一口,你去看很多人开个party(聚会),突然之间有人叫他出去,你出去办件什么事,临走手上还要去拿两三个,嘴巴里塞一个,手上拿两三个出去,去叫他办事去了,不要贪,够了、饱了是圆融,住得简朴是开悟。简朴能使人开悟,因为简朴的人会产生感恩心。 广播讲座69【苦修悟真谛】
——————————————————————————————
佛友分享疑问:
1.您衣着简朴吗?
2.您挑食吗?假如让您一个月都吃同一个菜,吃得下吗?
3.在您心中,您最低限度的居住条件是什么样子的?
一起闻思修:破除五欲都有哪些措施?六根与欲望有什么关系?
师父开示:
——————————————————————————————
过去有位年轻的修行人,在深山打坐,他的师父常常教诫弟子说:“你如果想修行修得好,首先要戒止自己的五欲之心(贪瞋痴慢疑);如果你能降服五欲,心不被外境引诱,才能真正达到修行的境界。”这位年轻的修行者就经常思考:“到底五欲对修行人有什么害处呢?”有一天,他走到以外的放生池旁,看到一只乌龟慢条斯理的从池里爬上来,这时来了一只狐狸,狐狸看到乌龟张口就咬,乌龟很快地把头缩回去;狐狸又要咬乌龟的脚,乌龟又很快的把脚缩进壳里。过了一会儿,乌龟以为狐狸走远了,就把头脚伸出来,没想到狐狸看见了又跑回来要咬它;如此反复多次,狐狸疲于奔命,终于离去了。乌龟看到狐狸走远了,把头和脚再伸出来,在水中自在地游、爬行。年轻的修行者看到这一幕,忽然顿悟──乌龟的头和脚不就像我们修行人的五根吗?而狐狸则像外在的五欲六尘一样对我们进行伤害。别人骂我们一句,我们回到家气得不得了,恨,不断折磨自己一百次。别人对你的诽谤,你会在家难过、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社会上给你很多的陷阱就像狐狸一样,你没有用智慧,就很可能会被伤害。学佛要时时刻刻守护自己的心,谨守身口意,不要有分秒放逸的机会,这就是修行。
----20161120 澳大利亚墨尔本法会开示
——————————————————————————————
佛友分享疑问:六根与欲望有什么关系?如何从六根入手破除欲望?
师父开示:
——————————————————————————————
苦修是什么?你有本事你趴在地板上擦地板,人家不愿意做的刷卫生间你去刷,你看很多同修,他们就是苦修。学《白话佛法》就是悟性。你们很多人在这里学佛了,觉得我修了很多年了,我也用不着做这种苦修的,他觉得不要苦修的,苦修重要吗?你们在家里,你觉得在家里,我不要做事啊?在家里吃点苦,是不是家里就更融洽一点啊,一个女人在家里能不做事情吗?不做事谁喜欢啊。一个男人就算在单位里赚再多的钱,就算你有本事了,你回到家里能不干活吗?
广播讲座69【苦修悟真谛】
——————————————————————————————
佛友分享疑问:
1.假如您是观音堂的负责人,您很忙。您会抽时间去擦观音堂的地板、刷观音堂的卫生间吗?为什么?
2.主动干脏活、累活还有什么好处?
师父开示:
——————————————————————————————
我们经常说,学佛要锻炼自己的耐力和勇气,提高自己不被物转的苦修行能力。今天叫我睡在这里,我就忍耐睡觉;今天叫我吃饭,我就吃,没有什么可以挑剔的,你已经出了家了,什么都放下了,你还有什么可以挑剔的呢?你要挑剔,你就不要出家了。所以,这就修苦行。时间长了,会锻炼自己的耐心、忍辱心。我们经常说,能够吃的起苦的人可以培养成非常勇敢和坚强的性格,什么苦都能吃,被人家骂几句,被人家说几句,被人家嫉妒一下,你都不会太去计较这些东西,因为你有智慧的资粮。智慧的资粮是什么?你能看破啊!你能放下啊!你说这个人智慧的资粮修好了,你在人间怎么会跟人家争辩呢?你对任何知见都不嗔恨。所以这个世界不管什么样,你要看破,你就放下,所以要精进。精进就把三界六道的烦恼全部都要断掉。我经常跟法师讲,已经出家了,哪来的争斗?哪来的竞争心?哪来的舒服和不舒服?你们的家不是在人间,你们的家是在天上。 广播讲座171223
——————————————————————————————
佛友分享疑问:假如您现在有一份很好的工作,宽敞的房子,如果这时领导突然安排您住集体宿舍,去基层干辛苦的体力活,针对这种落差,您会忍耐不起烦恼吗?
师父开示:
——————————————————————————————
苦修行实际上讲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约束你自己。苦修行就是要把自己约束起来,使自己精神能专一。犹如我今天是一个学生在家里做功课,我为了能考上大学把自己捆绑起来。这个捆绑是把门关起来、把电视机搬出去、把游戏机关闭、把所有的电话切断,目的是为了让自己学习能专一,精神能集中。师父给你们讲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个人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考上悉尼最好的大学,他四年没有看电视,就看报纸。他把家里的电视机全部收起来,谁都不准看电视,这就叫约束自己。你们跟随师父学佛,师父要不要约束你们呢?如果师父不约束你们,你们就会乱看,思想就不会专一,就不能一门精进修学。约束自己使自己的精神专一才能达到定,就是说能约束自己的人,这个人才能达到定力。“我要学佛,我要约束自己,我不能乱看、不能乱想、不能乱讲、不能有杂念,祈求观世音菩萨帮助我驱除我的杂念。”观世音菩萨一定会帮助你的。要记住:约束自己苦修行就是得如来智慧,就是得佛菩萨的智慧。当一个人定得住的时候才能产生智慧。
3-7【节制欲望,忍人所不能忍】
要制服散乱的心,要制服自己放逸的初心。什么叫放逸?就是放纵,非常逍遥自在的。为什么要制服自己放逸的初心?因为每个人都有惰心,每个人都希望睡觉多睡一会,对不对?比如你昨天晚上 3 点钟睡觉,睡到第二天中午 11 点钟,八个小时的睡眠应该差不多了吧。师父的意思是说,因为你心里有一个“哎呀,晚上很累了,早上我一定要多睡一会儿”,这个就是你的放逸,想让自己多舒服一点,想让自己少受一点痛苦。知道吗?这个也是不好的。什么叫学佛?什么叫苦修行啊?如果你们在庙里的话,晨钟暮鼓啊。早晨一起来就开始做到晚上,念经啊、修心啊、扫地啊、劈柴啊、担水啊等等,而且平时非常非常地严格。你们做得到吗?做不到的。你们是碰到被子就不想起来,碰到吃的嘴就停不下来,碰到好看的眼睛就定不下来。
5-23【要住心,看破念头】
——————————————————————————————
佛友分享疑问:
1.生活当中,有哪些地方,您原本应该约束自己的,结果却放纵了自己?请举例说明。
2.是因为不想约束自己,还是约束不了自己?
3.要想时刻约束自己守戒,师父告诉我们还有什么妙法?
师父开示:
——————————————————————————————
第四,念戒。佛陀即将涅槃之时,他的弟子都跪在边上,很伤心,很难过:“佛陀,您涅槃了,那我们怎么办?”佛陀就跟他们说:“以戒为本。”所以守戒就是一个人的品德,一个能够守戒的人是一个好人,一个能够守戒的人,他具有高贵的品质,就证明了他守戒的人不会去做不好的事情,不会妄语,不会去贪瞋痴慢疑。所以守戒行为,要把它规范在自己的八识田中,时时刻刻守戒,不要忘记那些戒律。
“戒乃无上菩提之本”,大家想一想,戒就是无上菩提之本,所以时时地忆念佛为我们定的一些戒律。你看,菩萨叫我们不要贪瞋痴,不要杀盗淫妄酒,这些都是佛给我们定的戒律,我们大家都要遵守,要对照自身的行为。你的行为今天贪了吗?你的行为今天恨了吗?你的行为今天做出傻事没有?说了不该说的话,去挑拨离间,有什么意思?就像我们现在想到年轻的时候做过这么多的傻事。时时刻刻要检查自己的行为举止,最重要的是起心动念。大家知道心是最难控制的,经常说“心猿意马”,心是攀缘心,整个就是不停地在动。经常说“悸动的心”,你看很多人做广告,“心动不如行动”,你心一动,就想行动了,所以管住你的心不去动,你手上、脚上、嘴巴……一切行动都没有。师父叫你们起心动念要符合戒律的规范、标准,守戒,没意思的事情不要去做。在异性面前觉得自己很能干,表现一下,有意思吗?贪的东西明明得不到,还要假装去贪一下,有意思吗?你恨了别人,气得不得了,别人不知道,有意思吗?你恨别人恨到后来,背后去讲他不好,最后被对方知道了,对你进行无情的打击,你最后受到了伤害,是不是回到你身边来了?有意思吗?所以这个念戒非常重要,时时刻刻守戒,分分秒秒在戒律中,你就能成功。
视频开示82【十念法(二)】
——————————————————————————————
佛友分享疑问:
1.自性戒律不是要意念中自然守戒吗?为什么还要念戒?
2.念戒的目的是什么?
——————————————————————————————
佛友心得体悟:
1.什么是自性戒?为什么心地无非自性戒呢?
心地无非自性戒。心里要没有是非对错,本性就等于已经在戒律当中了。但是我们的外心有这些分别执着,所以我们就不能持戒,比如,人往往会执着钱财名利,认为有钱是好的,没钱是不好的,于是贪心就起来了。看到别人有钱,我没钱,觉得这是不公平的,接着就出现了偷盗。认为赞扬是好的,批评是不好的,所以有错就不承认了。造下了种种孽障。
2.如何理解“混原体是你是非的动力” ?什么是混原体?
混原体就犹如寂静与无明,空性与混沌的结合体,即本性和孽障的和合。本性不会分别对立,混原体的体现当然是孽障的体现,所以师父的意思是八识田中的孽障导致我们区分是和非。
3.在我们还没有证得本性时,如何才能有效地破除分别对立?
要清除八识田中的孽障及种种修意识的方法:
1.礼佛、小房子、功德清除八识田中的孽障;2.转识成智;3.时刻观心、发现邪念立马拦腰斩断;4.累积正念短文针锋相对破除妄念;5.净念相继不让半点杂念进入脑子里;6. 正心行处,把善念凝聚在一起,不给任何杂念有缝可钻的机会。
4.在我们还没有证得本性时,如何从自性中去开悟“心地无非自性戒”?
虽然我们还没有证得自性,但是我们已经了解了本性的特征,我们可以先按照对本性的理解去执行自性戒律,虽不能完全实现自性戒律,但可以先部分实现,循序渐进。根据对本性的理解不断深入,慢慢调整标准,越修越正,直到清空八识田,真正显露本性。
5.师父开示中,一开始说心是持戒的老师,为什么后来师父又让我们把菩萨当成我们持戒的老师?
“心”,在这里其实指我们的佛性;而菩萨就是佛性的显现。虽然我们暂时还找不到佛性,但是我们很容易理解菩萨会怎么做,所以师父就是在告诉我们,在没有找到自性的情况下,我们要以菩萨作为我们持戒的老师,来守持自性戒律。用菩萨的标准来体悟、启发我们的自性,并依之持戒,清净自性。最终达到心地无非自性戒的状态。
6.悟性好的佛友要注意加强哪些方面才能守好自性戒律?
没有悟性,成不了佛;悟性越好,苦修不够,很容易堕落;悟性越高,必须配合以越高的苦修,才能守好自性戒律,一世修成。
7.自性戒律不是要意念中自然守戒吗?为什么还要念戒?
八识田中的孽障让我们产生是非分别,无法做到自性戒律,通过念戒,意念里时刻提醒自己守戒,让自己分分秒秒在戒律中,来破除不好的妄念,慢慢地达到起心动念都在戒律之中,做到自然守戒。
——————————————————————————————
感恩南无释迦牟尼佛!
感恩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感恩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及龙天护法!
感恩恩师!
——————————————————————————————
课件中带有佛友对师父开示的心得体悟,以及学习过程中自己总结的一些疑问,都仅供师兄们参考,希望与师兄们一同通过闻思修来真正理解师父所讲法的真谛。感恩,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