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南无释迦牟尼佛!
感恩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感恩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及龙天护法!
感恩恩师!
南无喝啰怛那哆啰夜耶。南无阿唎耶。婆卢羯帝烁钵啰耶。菩提萨埵婆耶。摩诃萨埵婆耶。摩诃迦卢尼迦耶。唵。萨皤啰罚曳。数怛那怛写。南无悉吉栗埵伊蒙阿唎耶。婆卢吉帝室佛啰楞驮婆。南无那啰谨墀。醯利摩诃皤哆沙咩。萨婆阿他豆输朋。阿逝孕。萨婆萨哆那摩婆萨哆。那摩婆伽。摩罚特豆。怛侄他。唵。阿婆卢醯。卢迦帝。迦罗帝。夷醯唎。摩诃菩提萨埵。萨婆萨婆。摩啰摩啰。摩醯摩醯唎驮孕。俱卢俱卢羯蒙。度卢度卢罚阇耶帝。摩诃罚阇耶帝。陀啰陀啰。地唎尼。室佛啰耶。遮啰遮啰。摩么罚摩啰。穆帝隶。伊醯伊醯。室那室那。阿啰参佛啰舍利。罚沙罚参。佛啰舍耶。呼嚧呼嚧摩啰。呼嚧呼嚧醯利。娑啰娑啰。悉唎悉唎。苏嚧苏嚧。菩提夜菩提夜。菩驮夜菩驮夜。弥帝唎夜。那啰谨墀。地利瑟尼那。婆夜摩那。娑婆诃。悉陀夜。娑婆诃。摩诃悉陀夜。娑婆诃。悉陀喻艺。室皤啰耶。娑婆诃。那啰谨墀。娑婆诃。摩啰那啰。娑婆诃。悉啰僧阿穆佉耶。娑婆诃。娑婆摩诃阿悉陀夜。娑婆诃。者吉啰阿悉陀夜。娑婆诃。波陀摩羯悉陀夜。娑婆诃。那啰谨墀皤伽啰耶。娑婆诃。摩婆利胜羯啰夜。娑婆诃。南无喝啰怛那哆啰夜耶。南无阿唎耶。婆嚧吉帝。烁皤啰夜。娑婆诃。唵。悉殿都。漫多啰。跋陀耶。娑婆诃。
世界佛友大家好!
师父很久没有跟大家见面了,这一年时间师父很想念大家,师父心中时时挂念着每个孩子。你们都是心灵法门的火种,无论师父在哪里,师父永远在你们每个孩子的心里,观世音菩萨的慈悲永远普照着你们的心灵。师父很爱你们!希望你们坚持佛道,永不退转!
师父十几年为了弘法,肉身消耗、背业很重,但是师父一直都在给你们加持。希望你们每天都能够好好学习师父的白话佛法和开示,依教奉行,严守戒律是成佛的基础。多多为众生真心付出,破除自身的我执我相,心中常念佛恩、国土恩、师恩、父母恩、众生恩;成佛的路上需要真心诚心、勇猛精进、心系众生、一心向佛的孩子。
释迦牟尼佛、观世音菩萨和师父会永远加持保佑每个正信正念的好孩子,佛法的传承靠每个佛子薪火相传,师父会引领你们到达彼岸。希望你们珍惜末法时期最后一班法船,众生的苦就是师父的苦,师父愿你们一世修成报佛恩!
师父 2021年11月5日
——————————————————————————————
妄心妄念心不见,
起心动念管意念。
真如本性内心藏,
修心改命志如钢。
师父开示:
——————————————————————————————
菩萨了知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不管学什么法,不管做什么事情,实际上都是意识在起作用。你认为这件事情可以去做,你去做了;你认为“我要学佛,我能用学佛来改变自己的身体状态”,这个意识在你心中,那你就好好去做。万法唯识,所以不要被一些物质的东西所迷惑。很多人一生,这个东西好了,就把那个东西扔了;那个东西好了,过一段时间把这个东西扔了。这就是人“心猿意马”,人的心就像猿(猿就是猴子)。你看猿猴都是攀援型的,它就攀,从这棵树爬到那棵树,总是拿了这个、扔了那个,拿了那个、扔了这个。所以菩萨叫我们不要被人间的物质所迷惑,不要被环境所转。环境变了,你也转了,大家都这样,你也这样,那你就是完全被环境所控制。
视频开示 42 【 三界唯心 万法唯识 】
“三界皆唯心所现”,也就是说,我们今天活在这个世界上,不管在哪个界,你现在的心、未来的心和过去的心,实际上所有的一切都是你的心识在转变。这就是师父上次跟大家讲的“三界唯心所现”,就是讲境界的提高也是靠你的意识来转变。今天万法——不论什么法,在人间的一切都是你的意识转变,而让你的心态在改变。你认为开心了——实际上这件事情很苦,其实你就开心了;你今天认为倒霉了——其实这件事情大家都很羡慕你,你觉得不开心,实际上你承受的就是一种不开心。有的人很不喜欢做领导,觉得很烦,做一个群众没有什么烦恼,一旦他被选上去了,做了模范、劳动模范,他就觉得很烦,他的意识变化,所以他天天就板着个脸,过去他笑嘻嘻的。所有的一切都是你的意识。 视频开示 99 【 谈见分与相分 】
——————————————————————————————
佛友心得体悟 :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人间的一切都是我们的意识在起作用,境界的提高也是靠我们的意识来转变,所以要想超脱三界的束缚,就必须要深入学习意识。师父也开示过修心就是修我们的意识。
佛友分享疑问 : 心包括哪几个意识?
师父开示:
——————————————————————————————
当年的南岳怀让禅师欲传灯与马祖道一,看到马祖道一始终坐在那里打坐。怀让禅师跟他打招呼,马祖也不理不睬。怀让禅师一想,就拿了一块砖在马祖面前的地板上磨。马祖忍不住问了:“老法师,您在干什么呢?”“哦,我在磨砖做镜,就是磨砖头,磨到像面镜子一样。”结果他就问了:“砖头怎么能磨成镜子呢?您开什么玩笑?!”法师说:“那我问你,你在干什么呢?”他说:“我在打坐。”“你打坐为了什么呢?”“为了成佛啊。”“既然砖头磨不成镜子,难道你打坐就能成佛吗?”马祖愣住了,问:“那么我应该怎么样做才对呢?”怀让说:“譬如牛拉车,车不走,是打牛还是打这辆车呢?”“当然是打牛了。”怀让说:“可你现在明明是在打车。”
(一朝破执离我相 我相人相皆虚妄——卢台长2019年10月18日“吉隆坡世界佛友见面会”开示摘要(上)
——————————————————————————————
佛友分享疑问 :
1. 故事中的“打牛”,指的是什么?“打车”又指什么?
2. 为什么“打坐”如“磨砖做镜”不能成佛?
3. 马祖道一大师的误区在哪里?
师父开示 :
——————————————————————————————
《六祖坛经》上也曾经提出:不明自心,不见本性,修法无益。也就是告诉我们,你连自己的心都找不到,看不到自己的本性,见不到自己的本性,再怎么修法也没有益处的。
视频开示 59 【 不见本性 修法无益 】
——————————————————————————————
佛友分享疑问 : 不明自心,不见本性,修法无益。学佛要明心见性,那本性的特征是什么?
本性特征
师父开示 :
——————————————————————————————
本性是空,是无智体的,是清净寂灭的。人的本性是非常干净的,是安静的,是非常纯洁的。“寂”就是很安静的,慢慢地就像没有一样。
其实修的就是我们一颗善良的心,而这颗心是无形、无相、无色、无味,什么都不知道的。 4-25 【 谈“无罪福与无智体” 】
——————————————————————————————
师父开示 :
——————————————————————————————
佛性没有动,没有静;没有生,没有灭;没有去,也没有来;没有是,也没有非;无往无住,这就是佛性。 9-1 【 忏悔求佛性 】
——————————————————————————————
佛友分享疑问 :
1. 从意识理论分析,本性在第几意识?业障又在第几意识?
2. 为什么佛性“没有动,没有静”?
1)一般用多少K来计量黄金的纯度。比如,18K说明含金量是75%,24K说明含金量是99.9%。如果一块黄金有纯度指标,请问这块黄金会是绝对的纯金吗?
2)如果一块黄金是绝对的纯金,能够用“纯度”来表示吗?
3)“动”和“静”是绝对的纯吗?
第九意识
师父开示 :
——————————————————————————————
佛讲“九识”,就是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识、阿赖耶识、阿摩罗识(第九意识)。后面的三个意识是超越人间的意识。
11-36 【 意识的深层禅定 】
第九意识,叫阿摩罗识、净识、白净无垢识。第九意识是干净的、没有任何肮脏污染的意识在深层的内心,实际上就是你的佛心和你的初始心。你的佛心在这里,这是一切众生的清净本源心地。
“在圣不增,在凡不减”,就算我们在圣人的境界中,也没有增加;就算我们在凡夫的境界,也不减。今天是菩萨心,让我在天上做菩萨,我也没有增加;让我到人间来受苦、来救人,我的本性良心也没有任何减掉。“非生死之能羁”,“羁”就是束缚、捆住,不是生死就能将第九意识去掉的,永久永生的。能够上天的第九意识,实际上修的就是本性良心。 11-37 【 诸佛如来所证法身果德 】
——————————————————————————————
佛友分享疑问 :
1. 第九意识是最深层的,如何修出第九意识?
1)第九意识前有哪几个意识?这些意识干净吗?
2)应该从第几意识入手修?
佛友分享故事 :
当年二祖慧可大师向达摩祖师求法时,说:“师父,我心不安,求师父为我安心”,达摩祖师说:“你把心拿来 , 我替你安。”慧可大师说:“弟子找不到心。” 接着达摩祖师说:“我已经把你的心安好了。”慧可大师听到这个当即就豁然大悟。
佛友分享疑问 :
1. 这个故事的禅机在哪里?
1)二祖慧可大师想请达摩祖师安的“心”,在哪里?
2)为什么会找不到呢?
3)慧可大师想要安的是什么心?
3. 为什么慧可大师听达摩祖师这么一说就恍然大悟了?
4. 您的“心”安吗?为什么?
5. 如果让您找您的心,您会找不到吗?您会找到什么?
师父开示:
——————————————————————————————
wenda20170526 01:36:07 达摩祖师帮慧可大师安“心”的禅机
女听众:师父,二祖慧可对达摩祖师说:“我心不安,求师父为我安心。”达摩祖师说:“你把心拿来,我替你安。”慧可大师说:“弟子找不到心。”达摩祖师说:“我已经把你的心安好了。”慧可大师听到这个当即就豁然大悟。师父,这其中有什么禅机呀?
台长答:这个禅机在哪里?禅机就是心不是你安的,你想用自己的心去做很多的事情。他跟达摩祖师说:“我心不安,求师父为我安心。”达摩祖师说:“你把心拿来,我替你安。”他这句话的禅机是什么意思啊?没有心,你心才会安。我把你的心拿出来,你没有心了,你当然就安了(是不是就是找到自己的本性、空性?)对了。人间的,你自己的外心拿掉,就是等于第八意识没了,你当然直接就进入第九意识了。“你把心拿出来,我替你安。”“好。”他说把心拿出来了,“我已经帮你安好了”,什么安好了?把你的外心,杂念的心——贪心、痴心、愚痴心、恨心全部拿光了,你自己的心不就是已经安好你最原始的本性了吗?(哦,就是我们学佛也是这样,要把其他的心拿掉,找到自身的宇宙的本性?)对啊,你现在自己把外心、贪心、恨心、痴心全部拿光了,你心中还有什么?就是你的本性了。你还安不安啊?你肯定安心了。
——————————————————————————————
佛友分享疑问 :
1. 怎样才能见到第九意识?
2. 清空第八意识的原则是什么?
师父开示 :
——————————————————————————————
空是什么?空不了的,让你脑子里空,你空得了吗?因为你的八识田、七识田、六识田中有很多杂念和意念,你根本完全空不了。那么怎样空呢?就是要一步一步、一点一滴地把八识田阿赖耶识中的那些无明习气、无明烦恼、无明的障碍和过去生中的业障,慢慢地全部清空,就像搬家一样,一样一样地解决,一样一样地搬出来。等到搬空之后,你就彻底地无相,想通了。不会再想不通这些事情,就会无相。 视频开示 39 【 证悟空性 照见五蕴 】
——————————————————————————————
佛友分享疑问 :
1. 有没有尝试过让自己的脑子里完全空?做得到吗?
2. 根据这段开示,杂念的根子在哪里?
3. 您脑子里有多少杂念和意念?这意味着什么?
4. 反过来思考,如果要一世修成,意味着需要做什么?
第六意识特征
第六意识特征一:容易受眼耳鼻舌身影响,易变,是不准的
师父开示 :
——————————————————————————————
第六意识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第六意识外面的环境是什么?那就是五识——眼、耳、鼻、舌、身。因为你眼睛看到了,你的第六意识开始转变了;因为你的耳朵听见别人说了,你的意识开始转变了;鼻、舌、身,一样。所以是外环境影响你的第六意识,所以人的第六意识是不准的。“我认为他很好,我感觉他很好”,你知道他多少?你了解他多少?你跟他深交过多少?你跟他曾经有过友谊多少?这一切都成为虚幻,使第六意识变化不定。 视频开示 104 【 真正的布施 】
——————————————————————————————
第六意识特征二:容易形成框框,影响判断
师父开示 :
——————————————————————————————
第六意识,也叫第六感觉。比如他说要去看房子,在还没有去看这间房子的时候,在他的意识当中他感觉这间房子很差。等他跑过去看这间房子,是很差。如果你感觉这间房子好漂亮,一看很差,没希望了。这个意识已经在你的心中了。为什么有些人一看见有些东西就喜欢呢?因为在他的六识当中已经储存了一块完整的记忆,我们叫记忆块,就像现在科学上讲的叫集成块一样。这个块已经是完全把它焊接在里面了,然后这个块就在你的第六意识当中储存。比如说我今天要去见这个人,这个人肯定很好,一看见他,首先是把他往好的地方想,把他往这个集成块当中融合;所以你越看他越好,因为你有个框框去把他套起来。 5-10 管住意识,顺逆随缘 】
——————————————————————————————
佛友心得体悟 : 第六意识容易储存记忆块,形成框框,会先入为主地去评判一个人。
佛友分享疑问 :
1. “记忆块”对我们的哪个意识产生了作用?产生了什么作用?
2. “记忆块”和六根之间有什么互动?
3 第六意识的框框是怎么形成的?如何防止框框的形成?
4. 如何觉察第六意识中的框框?察觉到了,该如何破除呢?
一起闻思修 : 您第六意识中有框框吗?能否举例说明?
第六意识特征三:错误思维会误导六根
师父开示 :
——————————————————————————————
比如说我今天要去见这个人,这个人肯定很好,一看见他,首先是把他往好的地方想,把他往这个集成块当中融合;所以你越看他越好,因为你有个框框去把他套起来。 5-10 【 管住意识,顺逆随缘 】
——————————————————————————————
佛友分享疑问 : 说明第六意识和六根之间有什么关系?
六根清净
师父开示 :
——————————————————————————————
学佛要有戒律,戒律可以让人断烦恼。因为多听、多看,多烦恼。不听、不看、不讲,断烦恼。 3-8 【 开启根本智,破无明烦恼 】
你不能被任何你所旁听到的、所让你感官感觉到的——就是你的眼耳鼻舌身意,你不能让这些东西接受一些不好的东西,来影响你要走的这条道。 5-10 【 管住意识,顺逆随缘 】
——————————————————————————————
佛友分享疑问 : 如果六根不小心接触了不好的东西该怎么办?
转六根六识为六智
师父开示:
——————————————————————————————
从现在开始要懂得,要转六根六识为六智。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鼻子闻到的,身体感触到的,舌头感受到的,还有意念,要知道六根的作用,耳朵听什么?听坏话,还是要听好话?要听佛法,眼睛要看佛法,看好人,不看坏人,意念坚决想好事情,不想坏事情,这样六根不就转成六智了吗?
8-47 【 管住六根 清净六尘 】
——————————————————————————————
佛友分享疑问 : 这段开示中,师父让我们如何转识成智?
一起闻思修:转六根六识为六智,对于我们生活中的运用,都有哪些方法?
五蕴管束六根,辨别六识
师父开示:
——————————————————————————————
人外表的六根相对于外在的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在接触中产生了正念,你就是正信;你接触外尘产生了邪念,就是邪信不正信。怎样来辨别这些,让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不去接触色、声、香、味、触、法;就算接触了,我们也能克服它,知道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那么就是要用我们的五蕴。要懂得五蕴,要把五蕴完全识透,懂得它的道理,就可以悟道了。《心经》里有一句话叫“照见五蕴皆空”,你们因此就知道“五蕴”在学佛人的境界上是多么重要。 视频开示 39 【 证悟空性 照见五蕴 】
——————————————————————————————
佛友分享疑问 :
1. 靠什么来管束六根、辨别六识?
2. 出现杂念时该怎么办?
拦腰砍断
师父开示:
——————————————————————————————
让你的烦恼能在你的意念前和意念后停止,就是定住。就是要在自己意念来的当中和之后把它停止。也就是你刚刚想事情的时候,妄念不是来了吗?那个时候你马上要把妄念停住。因为如果不停止,接下来就会马上想下去。比方说,这个事情我能不能跟他好?一想,这个念头来了,要止妄。明明不能做到的事情,要马上止妄,把它停掉。停掉之后,虽然这句话是说在你妄念刚刚开始的时候马上就停止,实际上这个停止就是让你以后不要再想下去。讲法是在这个妄念和后来想的当中停止。你们能听得懂吗?实际上当中一停,叫拦腰砍断,后面就没有了。菩萨是说,在你妄念之前和你妄念之后,把这个妄念斩断。实际上你的这个妄念出来了,你一斩断,它之后的妄念就没有了。 4-38 【 脱离红尘,走入净尘 】
——————————————————————————————
佛友分享疑问 :
1. 您能做到把妄念“拦腰斩断,后面就没有了”吗?
2. 有什么方法可以锻炼瞬间觉察恶念、驱除恶念的能力?
师父开示:
——————————————————————————————
Wenda20180429A 14:08 梦见同修对自己说要内观 ; 如何理解“内观”
女听众:师父,能开示一下“内观”吗?
台长答:“内观”就是往里看,往自己的本性看,看看自己做任何事情是不是如理如法,然后照看自己的生命,照看自己的慧命,照看自己的本性——看看自己内心的本性。观,就是看;内,就是往里看,不要到外面去看(明白了。只看自己不看外边,只看到自己的毛病,不要看到别人的毛病,是吗,师父?)对啊。佛家讲内观是什么?内观就是观照自己。因为“内观”在印度的巴利语中是一种禅修,由释迦牟尼佛开始内观的,就是如实地观察,观察自己内心本性的真正面目,净化自己的心灵。内观还包括你要观自己的呼吸,观自己内心的无常、苦,这种如实了知的方法就是一个净化心灵的过程(明白了。这个同修正好最近临上香的时候,菩萨好像提示让他修禅定)对啊,就是禅。内观就是禅,就是以智慧洞察一切内心表现的根源。
——————————————————————————————
佛友分享疑问 : 内观主要观照什么?
净念相继
师父开示:
——————————————————————————————
“都摄六根”,就是要管住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意,不该看的不要看,不该听的不要听,不该想的不要想,你就“净念相继”。“净念相继”这四个字特别重要,里面藏有玄机。就是说你脑子里永远都是干净的念头,一个念头过去了,下一个又是干净的念头。就是不让半点杂念进入你的脑子里,你这个脑子里不就都是干净的吗?这叫“净念相继”。“净念相继”,师父告诉你们,这个绝对是玄机之语啊。玄机啊,不得了的。就是你们心里有难过的时候,你不要让这个难过的思维出来,你就一直想开心的事情,你就一直开心了。出了一件事情,你心里很难过。你一会儿想想,难过;一会儿想想,难过,不就是等于不干净的杂念进来了吗?你脑子里不停地想干净的念头,如果你有不干净的意念,怎么能够进入你的脑子里呢? 5-44 【 净念要相继 】
——————————————————————————————
佛友分享疑问 :
1. 这段开示中的净念相继,有哪两种含义?有什么区别?
2. 但是当八识田中业障还很多时,能控制得了杂念吗?
3. 您生活中能做到每时每刻都净念相继吗?尤其是在做事情时,能够分心去想正念吗?
4. 还有什么方法能够保证杂念不乘虚而入呢 ?
正心行处
师父开示:
——————————————————————————————
正心行处——就是你的心非常的正。其实这个意思就是让修行者的心不受外界的影响,心能够集中一处——叫正受。三昧是一种禅定的境界。经常跟大家讲学佛要正心正念,正心行处——就是要把自己善良的心凝固在一起。止息就是不要去乱想,不要有杂念。因为当一个人的心集中在一起的时候,会有两种力量产生,一种是进入精进定象——就是定力的现象;还有一种就是让你的境界进入一种非常崇高和超越的境界。 广播讲座 170408
——————————————————————————————
佛友分享疑问 :
1. 正心行处有哪些要点?怎样才能做到?
2. 对治六根最根本的方法是什么?
去除六根,脱离意识
师父开示:
——————————————————————————————
如果你不想轮回,那你就要把自己身上很难解脱的眼、耳、鼻、舌、身、意让它慢慢地脱离你的意识,把它去除掉。不管在人间什么事情发生,犹如没看到,不要听,嘴巴不讲,身体不去做,意识里根本没有什么事发生,这就是在脱离痛苦。 2-10 【 消除业障,返本归元,脱离轮回 】
慢慢地把意识脱离就是说,你眼睛看见好的,慢慢就脱离掉,不要觉得它是很好的;鼻子闻到很香的肉,不要觉得它很香;耳朵听见人家说不好的话,好话不好话都不要去把它当回事;嘴巴脱离意识就是说,不要去感觉,“我该讲一定要讲,该骂一定要骂,该说一定要说”。那这样的话慢慢脱离意识,你就会去除六根。wenda20151018A 41:49
——————————————————————————————
佛友心得体悟 : 要把自己身上很难解脱的眼、耳、鼻、舌、身、意让它慢慢地脱离意识,也就是要去除六根六尘六识。
一起闻思修:怎样才能做到“去除六根,脱离意识”?
师父开示:
——————————————————————————————
师父涅槃前未发布的金言(一)
反复地锻炼才能坚定你坚强的意识。菩萨怎么会成金刚的?百炼成刚。“炼”就是练就你的心力,不被外境所困扰——无论外面再怎样,你都不改变,这就是心力。为什么有些人碰到事情就变,而有些人如如不动,这就是一个人内心的力量。
坚持念经,会有心力;坚持自己的理念,会有恒心。坚持不下去的人因为自己的理念不够坚定,所以才经常会恍恍惚惚。有时候很恨自己,就是因为不够坚强,经常变来变去,心有所动,心随境转。心随境转的人,不能战胜自己。不管外境怎么变,你还是做你的工作,这就相当于你在工作单位人家把你调到其他任何部门你都好好工作一样,不会因为部门变了,你就工作不努力了,其实都是一样的。
什么叫意志?“意”是从你的意念中来的;“志”就是你的志气,你对某件事情的坚持,就会有志气。意念决定你的意志,意志锻炼你的意念。意志可以让你的意念更加坚强,意念就是念头。一念善升天,一念恶下地狱,所以要管住自己的念头,要靠自己坚强的意志,这就是最重要的。
人生虚幻一场梦,
心转境转心如盲。
意志坚强心念空,
心如金刚无所动。
——————————————————————————————
佛友分享疑问 : 怎样锻炼才能拥有坚强的意志?
第七意识特征
师父开示:
——————————————————————————————
第七末那识就是用来分别第六意识的,但是它的分别力度特别差,它不能够进入到本性的分别意识当中。 广播讲座 171107
末那识,第七意识。人有一个意识之后会到自己的心里和脑子里有一种分别意识,叫分别识。你会归类的,“我今天碰到这件事情是属于什么意识”。这个末那识是“本无定体”,是飘忽不定的。它是根据你反映到大脑皮层的一种意识来定应该归于哪类,是储存,还是有反映,还是慢慢消化掉,还是怎样怎样。这是分别识,把它分别出来了。
用现代话说就是一个“检察官”,来判别是好的还是不好的。在第八意识没有做之前就辨别,法庭上讲的就是检察院,检查完之后,第八意识就是“上法庭”了,就是“法官”。“而执为我”,第七意识末那识是在分别当中,还有个“我”在里面,还有“我”字,还有执著的“我”,“我”在分别,“我”在决定这个是好事还是坏事,没有完全用你的本性和良心。
今天跟你们讲第七意识,就是告诉你们,人在初识——刚刚开始接触事物意识的时候,进入第七意识的时候,在转境转识的时候,就是在判断“我现在收到的这个意识是好是坏”,我自己来判断,“我”还在。 11-36 【 意识的深层禅定 】
——————————————————————————————
佛友分享疑问 :
1. 第七意识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2. 第七意识的判断是正确的吗?为什么?
第七意识特征一:有执着的“我”,辨别能力差
师父开示:
——————————————————————————————
有一位老和尚,黑夜中下台阶,忽然觉得脚下踩了一个东西,“呱唧”一声,心想:“啊呀,一定是一只青蛙被我踩死了。”半夜,他梦见无数只青蛙来向他讨命,咬他的脚,拽他的衣服。老和尚大叫着惊醒,赶快喊来各位徒弟一起到佛前忏悔自己的罪过。不一会儿,他又觉全身滚热,呼唤徒儿,快烹茶解渴,只说是青蛙搞鬼,一夜难眠。第二天清早,一个徒弟见台阶下有一个被踩扁了的茄子,才知道师父昨天所说的青蛙,原来是只茄子啊!于是小和尚提着这只扁茄子来见师父。老和尚一看,不觉一笑,浑身立刻变得清凉舒坦,一下子就从床上起来了。老和尚非常开悟的地说:“原来我心中有我的执著,才会吓唬自己啊!因为“我”就会执著,自己给自己找了烦恼。”
我们每一个人都在给自己寻找烦恼,有了一个小房子还要大房子,有了大房子还要买海边的房子,人生是没有欲望到头的,所以要珍惜人生。有人刚刚有点头痛脑热,便怀疑自己得了 肺结核、艾滋病,大祸临头,寝食不安,直到去医院拿回两包感冒冲剂了事;别人稍一不留意得罪了自己,便怀疑那人有意与自己作对,并把很多年前发生的事联系起来,造成心中的不安和烦恼。现实生活中,就是因为有个“我”字,其实不要太认真,那是一个假我,是一个五蕴假合之身的我,偶尔来世间作一回客,交一回朋友,不要太在意。心胸要宽大,心中想着一座城池,你的心就像城池般宽大;心中想着宇宙空间,你的心就像宇宙空间这般广大;心中想着一件小事情,你的心就像小事情一样渺小。随缘宽容无欲无求,感到幸福去除烦恼,这才是我们活在人间需要得到的真谛。 ----20160511 比利时布鲁塞尔法会开示
——————————————————————————————
佛友分享疑问 : 从意识角度分析,这位老和尚问题出在哪里?
第七意识特征二:反复熏染加强错误的意识
师父开示:
——————————————————————————————
妄心的复熏无明就是告诉我们,一件事情不停地去想,在你的意识深层当中你会认为这是真的、可能的。
在你的意识中反复地熏染意识“我一定会赢的,三年都打了,我不怕,我再打三年又怎么样”,你反复地熏染你的意识,让你的意识中产生虚幻——“肯定会赢的”;妄念起了——“我怎么打不过他?我的律师现在越打越精!”妄念引起自认为对、错,自己认为“这个肯定是对的吧?我这么多年打下来了,我不能放弃,我一定要赢”。整个这种引起妄念、自认为对和错的过程,这就是你第七意识形成的功能。
视频开示 103 【 心是本源 真如佛性 】
——————————————————————————————
佛友分享疑问 :
1. 第七意识会受到哪些意识的影响?
2. 如何提升第七意识的辨别能力?
3. 如何避免反复熏染错误的意识?
师父开示:
——————————————————————————————
如果一个人的智慧不够,他就无法分辨什么是恶,什么是善。智慧为什么重要?就是要学习分辨善和恶、人间的名和利,一切要能够分辨出,在你的七识田中末那识中,就会形成一道防火墙,不让那些恶的进来,只让那些善的储存在自己的末那识中,慢慢地积累,你就慢慢地知道,什么是人间可以做的,什么是人间不能去做的事情。”
视频开示 23 【 四正勤是空性的智慧 】
——————————————————————————————
佛友分享疑问 : 防火墙有什么功能?如何加强防火墙?
在第七意识之前梳理第六意识:止观、止念
师父开示:
——————————————————————————————
要学会在第七意识之前很快就要把自己第六意识的感觉梳理干净,要返回到自性,归到本体。 视频开示 101 【 除心垢染 行即清净 】
让你的烦恼能在你的意念前和意念后停止,就是定住。就是要在自己意念来的当中和之后把它停止。也就是你刚刚想事情的时候,妄念不是来了吗?那个时候你马上要把妄念停住。因为如果不停止,接下来就会马上想下去。比方说,这个事情我能不能跟他好?一想,这个念头来了,要止妄。明明不能做到的事情,要马上止妄,把它停掉。停掉之后,虽然这句话是说在你妄念刚刚开始的时候马上就停止,实际上这个停止就是让你以后不要再想下去。讲法是在这个妄念和后来想的当中停止。 4-38 【 脱离红尘,走入净尘 】
——————————————————————————————
佛友分享疑问 : 什么修行方式可以培养止观止语的能力?
加强第七意识防火墙:背诵佛法正念短文
师父开示:
——————————————————————————————
问:19-08-19
关帝殿前有一位小孩儿模样的护法金童正在笑嘻嘻地看着我,问我:“天下万恶淫为首,你修行三年许愿清修后夜里遇心中淫魔侵扰,如何克服心中魔境?”
弟子回答:“靠手机笔记里的戒邪淫开示及录音。夜里入梦时,如果遇到邪思邪念,强迫自己起身,把手机里储存的笔记开示拿出来低声诵读一遍再戴上耳机听师父关于戒邪淫的录音。入睡前,心里不断念诵观世音菩萨圣号及关帝菩萨圣号,祈求菩萨保佑梦里不再受邪念侵扰。”
观世音菩萨:“天下佛子可要谨记在心,童子对自身修为如此保护都还要日日警惕邪思念想。你们怎么能认为自己能轻易克服而放松自己的戒律呢?” 《 天地游记 》
——————————————————————————————
佛友心得体悟 : 学习童子,就针对自己修心需要加强或者克服的一个 方面 ,找一些师父相关的开示,也可以结合一点自己的体悟,做成一篇简明扼要的短文。然后时常念诵,在自己的意识中不断培植正念,去除邪念侵扰。
师父开示:
——————————————————————————————
有一位著名的禅师即将不久于人世,他的弟子坐在他的周围,等待着禅师告诉他们人生和宇 宙的奥秘,禅师一直默默不语,闭着眼睛,突然他问他的弟子们:“弟子们,怎么样才能去除野草和杂草?”弟子们没想到禅师会问这么简单的问题,一个弟子说:“用铲子可以把杂草全部铲掉。”另一个弟子说:“放一把火把野草和杂草全部烧光。”还有一个弟子说:“把石灰撒在草上就能去除杂草。”第四个弟子说:“师父,他们这几个方法都不行,那样是不能除根的,斩草就要除根,要把那些根挖出来。”弟子们说完之后,禅师说了:“你们讲得都很好,从明天开始,我们把这块地分成五块,师父拿一块,你们四个人各自按照你们的方法去除杂草,明年这个时候你们到这里来,我们再相聚。”
第二年的这个时候,弟子们提早了几天来到这块田地,他们用尽各种方法铲除杂草,实际上根本做不到,最后他们想看看禅师用什么方法来去除杂草的,他们看到,禅师原来杂草丛生的那块地已经不见了野草和杂草,取而代之的是金灿灿的庄稼,弟子们一看就明白了,并且领悟到,只有在杂草田里种上庄稼,才是去除杂草的最好方法。弟子们在庄稼地里坐下,可是禅师已经仙逝了,这是禅师为他们上的最后一堂课。要想去除旷野里的杂草,用禅师的方法是种上庄稼,我们学佛人要去除心中的杂念和杂草,唯一的方法就是要种上人间的美德啊。 ----20160422 新加坡法会开示
——————————————————————————————
佛友分享疑问 : 从故事中体悟:去除心中的杂念妄念要用什么方法?
一起闻思修:
1. 如何才能做到“去除六根,脱离意识”?
2. 转六根六识为六智,对于我们生活中的运用,都有哪些方法?
——————————————————————————————
佛友心得体悟 :
1. 心包括哪几个意识?
心有三个层次,第六意识浅层思维意识,第七意识分别意识,第八意识藏识。
2. 马祖道一大师的误区在哪里?
“打牛”指修心,“打车”指修法,单靠表面的修行打坐,却不明白禅定的真正意义,是无法明心见性的,成佛成道要直指佛心,直修本性,不见本性,修法无益。
3. 为什么佛性“没有动,没有静”?
动静都是相对的,佛性如如不动是绝对的,不能用“动”和“静”这种相对的尺度标准来衡量。好比一块黄金有纯度指标,那这块黄金就不是绝对的纯金。绝对的纯金,是不能够用“纯度”来表示。
4. 二祖慧可大师向达摩祖师求法的禅机在哪里?
二祖慧可大师想要安的心是佛心,他不明白佛性是空的,把本性外面带有污垢的外心拿掉,意识清空,自然就见到本性了,心自然就安了,无需刻意去安。我们的心不安是因为我们还有很多业障,很多污垢的外心,让我们看不到自己的佛心。
5. “记忆块”和六根之间有什么互动?说明第六意识和六根之间有什么关系?
六根接触六尘容易在六识中形成记忆块,就是框框,思维就会按照这个框框去看待外界,误导六根产生错误的感觉。比如:当我们喜欢一个人的时候,会越看他越顺眼,当我们讨厌一个人的时候,会越看他越讨厌,所以第六意识也会误导六根。第六意识和六根是相互影响的。
6. 内观主要观照什么?
内观就是禅修,不仅要如实地观察内心肮脏的污垢,还要观照光明的本性,所以禅修内观对于明心见性是非常重要的。
7. 这段开示中的净念相继,有哪两种含义?有什么区别?
这里的净念相继有两层含义:a.脑子里只有干净的念头,是一种高境界的状态;b.运用妙法转干净的念头防止邪念入侵,是一种制止恶念的方法。
8. 第七意识的判断是正确的吗?
第七意识是“检察官”,但是意识中有“我”在,“我”在决定这个是好事还是坏事,没有完全用本性和良心。所以判断是不准的。
9. 第七意识会受到哪些意识的影响?如何提升第七意识的辨别能力?避免反复熏染错误的意识?
通过第六意识反复阅读正念短文,累积正念,进入第七意识中,加强防火墙,再深入第八意识,在对境中,第八意识里的正念启动,来加强第七意识的辨别能力,从而指导第六意识。
在第七意识前就要把第六意识不正的思维梳理干净,有不好的妄念,立马砍断,起心动念要依据本性,然后要保护正念,防止错误念头干扰,做到前念已灭,后念不生。
10. 如何培养止观止语的能力?
通过每天1-2小时都摄六根念经 锻炼,加强控制意念的能力,日常生活中要随时让自己处于静定之中,观照自己的每个起心动念。及时对妄念拦腰砍断。
——————————————————————————————
感恩南无释迦牟尼佛!
感恩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感恩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及龙天护法!
感恩恩师!
——————————————————————————————
课件中带有佛友对师父开示的心得体悟,以及学习过程中自己总结的一些疑问,都仅供师兄们参考,希望与师兄们一同通过闻思修来真正理解师父所讲法的真谛。感恩,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