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南无释迦牟尼佛!
感恩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感恩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及龙天护法!
感恩恩师!
南无喝啰怛那哆啰夜耶。南无阿唎耶。婆卢羯帝烁钵啰耶。菩提萨埵婆耶。摩诃萨埵婆耶。摩诃迦卢尼迦耶。唵。萨皤啰罚曳。数怛那怛写。南无悉吉栗埵伊蒙阿唎耶。婆卢吉帝室佛啰楞驮婆。南无那啰谨墀。醯利摩诃皤哆沙咩。萨婆阿他豆输朋。阿逝孕。萨婆萨哆那摩婆萨哆。那摩婆伽。摩罚特豆。怛侄他。唵。阿婆卢醯。卢迦帝。迦罗帝。夷醯唎。摩诃菩提萨埵。萨婆萨婆。摩啰摩啰。摩醯摩醯唎驮孕。俱卢俱卢羯蒙。度卢度卢罚阇耶帝。摩诃罚阇耶帝。陀啰陀啰。地唎尼。室佛啰耶。遮啰遮啰。摩么罚摩啰。穆帝隶。伊醯伊醯。室那室那。阿啰参佛啰舍利。罚沙罚参。佛啰舍耶。呼嚧呼嚧摩啰。呼嚧呼嚧醯利。娑啰娑啰。悉唎悉唎。苏嚧苏嚧。菩提夜菩提夜。菩驮夜菩驮夜。弥帝唎夜。那啰谨墀。地利瑟尼那。婆夜摩那。娑婆诃。悉陀夜。娑婆诃。摩诃悉陀夜。娑婆诃。悉陀喻艺。室皤啰耶。娑婆诃。那啰谨墀。娑婆诃。摩啰那啰。娑婆诃。悉啰僧阿穆佉耶。娑婆诃。娑婆摩诃阿悉陀夜。娑婆诃。者吉啰阿悉陀夜。娑婆诃。波陀摩羯悉陀夜。娑婆诃。那啰谨墀皤伽啰耶。娑婆诃。摩婆利胜羯啰夜。娑婆诃。南无喝啰怛那哆啰夜耶。南无阿唎耶。婆嚧吉帝。烁皤啰夜。娑婆诃。唵。悉殿都。漫多啰。跋陀耶。娑婆诃。
世界佛友大家好!
师父很久没有跟大家见面了,这一年时间师父很想念大家,师父心中时时挂念着每个孩子。你们都是心灵法门的火种,无论师父在哪里,师父永远在你们每个孩子的心里,观世音菩萨的慈悲永远普照着你们的心灵。师父很爱你们!希望你们坚持佛道,永不退转!
师父十几年为了弘法,肉身消耗、背业很重,但是师父一直都在给你们加持。希望你们每天都能够好好学习师父的白话佛法和开示,依教奉行,严守戒律是成佛的基础。多多为众生真心付出,破除自身的我执我相,心中常念佛恩、国土恩、师恩、父母恩、众生恩;成佛的路上需要真心诚心、勇猛精进、心系众生、一心向佛的孩子。
释迦牟尼佛、观世音菩萨和师父会永远加持保佑每个正信正念的好孩子,佛法的传承靠每个佛子薪火相传,师父会引领你们到达彼岸。希望你们珍惜末法时期最后一班法船,众生的苦就是师父的苦,师父愿你们一世修成报佛恩!
师父 2021年11月5日
——————————————————————————————
至高无上是心念,
起心动念就是业。
心中罣碍烦恼现,
远离心业般若见。
师父开示:
——————————————————————————————
五阴炽盛苦,有时候脑子里想什么这个意识,脑子里的行为人家都看不见、不知道,但是我想要,我想得不得了,我的意识当中很爱他、很恨他,当这些在你心中炽盛,像火一样烧起来的时候,苦啊,看见他恨得不得了,看见他爱得不得了,找又找不到他,碰又碰不到他;想买一样东西,像你们女孩子没钱,看见这套化妆品这么好看,每天上下班还非要路过,一看,这么贵,不看了,你说难受不难受?其实走了很远,每一天还路过它,路过它之后还要看,为什么?因为喜欢啊,就看哪一天能不能降半价,对不对?
要懂得,这个世界一片虚幻,都是幻影,都是假的。想想看,你们小时候爱过谁?你们的同班同学,坐在你边上的同桌,你们都可能爱过;小时候领你们的阿姨,对你很好的婆婆、伯伯、隔壁邻居,你们当时是不是很感动、感觉很好啊?现在回想起来是不是像做梦?哪去了?一切都是幻觉,就像做梦一样的,那就是为什么菩萨说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幻相、幻觉。
我们知道过去所做的一切事情,因为我们的心才造成了当时的因。有很多人跟台长说:“台长,我很难过,我曾经把一个男朋友甩掉了,其实他对我真的很好,我后悔啊,现在嫁给这个真的不如原来那个好。”其实台长告诉你们,一切都是有因缘的。不该你嫁给他,你就嫁不了他。不要以为他当时怎么样,如果他当时跟你结婚的话,可能到今天,你也会跟他有冤结,也会觉得他不好的,实际上都是冤冤相报,所以不要去怀疑,这个世界没有什么好讲的。
记住台长的一句话,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因果报应。“我怎么这么命苦啊?”台长告诉你们,因为你上辈子没有好好种因。佛陀讲“命由己造”,人的命是由自己造出来的;“相由心生”,学佛念经之后,如果你们的相还没有改好,就说明你们修得不够好。女孩子应该越修越漂亮,男孩子要越修越庄严。我们拜观世音菩萨,一看观世音菩萨,慈悲心马上就出来了。所以世间万物皆是幻相,心不动,万物不动,心不变,万物不变。 ----170925 意大利·米兰世界佛友见面会开示
——————————————————————————————
佛友分享疑问 :
1. 什么是五阴炽盛苦?能否结合自己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
2. 如何在对境中控制心念,破除五蕴呢?有什么具体方法?
师父问答节目案例: 有一位佛友陷入一段纠缠不清的感情中。他什么道理都懂,也明知这样下去会堕落,他拼命念经许愿,化解冤结的小房子也念了很多,但还是放不下感情。内心痛苦不堪。怎么办?
色蕴 = 色声香味触五尘
受蕴 = 眼耳鼻舌身前五识
想蕴 = 第六意识
行蕴 = 第七意识
识蕴 = 第八意识
佛友分享疑问 : 案例中的佛友内心如此强烈的感情从何而来?请用八识和五蕴的角度来解释。
师父开示:
——————————————————————————————
想蕴是什么呢?想象力。一个人对某一件事情的想,可以想得非常的开心,一个人站在那里想啊想,想得自己笑出来了。在智慧上、心灵上的想蕴是无边无际的。想蕴实际上就是你想出来的,由心理行为这个动作所想出来的。你去想这个事情,是不是一个动作啊?因为你心里动了,所以叫心动,心动了之后才会有这个蕴出来。实际上,爱憎善恶的念头都是想象出来的。你觉得很恨这个人,你也是想象出来的。 11-38 【 五蕴皆空(一) 】
——————————————————————————————
佛友分享疑问 :
1. 想蕴对应的是第几意识?
2. 反复的想蕴会导致什么?请结合案例分析。
师父开示:
——————————————————————————————
第六意识的根子就是第七意识。第一意识——感官、感觉所产生的意识,如果不在第七意识中生根,就改变不了第六意识。所以这个根还是在意识的种子开始种下,是在第七意识末那识,然后经过它的辨认、确认,产生的第八意识就是阿赖耶识。
视频开示 105 【 意识是佛性的基础 】
所以自己有自己的意识,第七意识末那识就是这个意识。今天跟你们讲第七意识,就是告诉你们,人在初识——刚刚开始接触事物意识的时候,进入第七意识的时候,在转境转识的时候,就是在判断“我现在收到的这个意识是好是坏”,我自己来判断,“我”还在。
11-36 【 意识的深层禅定 】
在你的意识中反复地熏染意识“我一定会赢的,三年都打了,我不怕,我再打三年又怎么样”,你反复地熏染你的意识,让你的意识中产生虚幻——“肯定会赢的”;妄念起了——“我怎么打不过他?我的律师现在越打越精!”妄念引起自认为对、错,自己认为“这个肯定是对的吧?我这么多年打下来了,我不能放弃,我一定要赢”。整个这种引起妄念、自认为对和错的过程,这就是你第七意识形成的功能。
视频开示 103 【 心是本源 真如佛性 】
妄心的复熏无明就是告诉我们,一件事情不停地去想,在你的意识深层当中你会认为这是真的、可能的。
视频开示 103 【 心是本源 真如佛性 】
第八意识是藏识,藏在你心中的意识,就是“染净同源”。进入第八意识的时候,好的、干净的和污染的同时进入脑子里,由第七意识分别,然后进入第八意识阿赖耶识。“生灭和合”,生出来和灭掉全部都在一起。今天生出来的意识已经在阿赖耶识中了,灭掉的意识也在你的阿赖耶识中,所以进入了阿赖耶识是去不掉的。比如,很多人说:“你让我原谅他,我也原谅不了他;你让我不恨他,我也不能不恨他。因为他太让我恨了,因为他太让我伤心了,我这辈子怎么都不会原谅他的。”就是进入深层意识阿赖耶识中。 11-36 【 意识的深层禅定 】
——————————————————————————————
佛友分享疑问 :
1. 八识田中错误的意识还会造成什么影响?请结合案例分析。
1)第八意识如何影响佛友的第六意识?导致佛友会想什么?
2)被熏染的第六意识对六根造成什么影响?导致佛友会有什么反映?
2. 佛友要想从感情漩涡中走出来,应该要怎么做呢?
1)六根与六尘接触会进一步染着第八意识,佛友应采取什么措施?
2)八识田中的业障会干扰佛友,佛友应采取什么方法?
3)强烈的想蕴会熏染意识,佛友要怎么做?
3. 现实中,佛友道理都明白,但就是走不出感情漩涡,他的症结在哪里?
师父开示:
——————————————————————————————
07-11-2020,西方极乐世界:
观世音菩萨:“心火需灭,本性始静。一个人气从心起,这些气是因为对很多事情想不通,放不下,执著在五蕴所幻化出来的难过、难受、愤怒、快乐、忧伤、悲苦里面。只要你的心不执著地去想,抛开这些五蕴锁链的束缚,何来心灵上的苦痛呢?能够清净下来的心,哪有烦恼呢?还会烦恼,就是智慧还不够啊。孩子们,要多运用和实践你师父开示的话语,会让你们终生受益的。” 《 天地游记 》
——————————————————————————————
佛友分享疑问 :
1 要想抛开五蕴的束缚,关键是在哪个蕴做努力?
2 . 如何培养“让心不执著,保持心清净”的能力?
3. 一个不会游泳的人想学会游泳,该如何做?
1)光有理论,不练习可以吗?
2)他可以去深水区练习吗?
3)如何练习才能保证不会有风险的同时,又能有效掌握技巧?
都摄六根念经
师父开示:
——————————————————————————————
念佛时,心也就是意根,要想得清清楚楚。口叫舌根,要念得清清楚楚。耳根要听得清清楚楚。所以,眼睛就不会东张西望,鼻子也不会嗅出其它的气味,身体也不会懒惰懈怠。这就是都摄六根,是念经很重要的方法。让心能够静下来,让耳朵不乱听,让心不乱想,让口念经时清清楚楚,嘴巴不要乱说话。都摄六根念经虽然不能够全无妄念,很多人念经时不能够完全抛弃杂念,但是必须努力把心安静下来,心中清净,就是说意念不要动,口中不要乱讲话,耳朵要听自己念经,要听得清清楚楚,只有净念,念经才会出效果。
如果我们很干净地在念经,如果我们能够一直坚持下去,那我们的心自然可以归于一处了。因为我们念经时都摄六根,耳朵、意念、舌头虽然都很集中,但是意念可能会有百分之二十的散乱。如果我们今天念经还有百分之五十的不安定,如果继续坚持,从不间断,第二天可能就只有百分之四十的不安定,第三天就只有百分之三十的不安定,到了最后,心就会归于一处了。 广播讲座 1-13 【都摄六根 , 佛法育众】
——————————————————————————————
佛友分享疑问 :
1. 都摄六根念经关键的诀窍是 什么?
2. 您每天花多长时间都摄六根念经?
3. 您是否每天拼数字赶组合,执着数量不重质量?
4. 您是否一边念经,一边干活,一边脑子里还胡思乱想?您觉得这样的修行是事倍功半还是事半功倍?
5. 您一天有多少心神散乱不专注?
6. 磨刀不误砍柴工,如果把修行的效率比作砍柴的话,那“磨刀”指的是什么?您有经常“磨刀”吗?
师父开示:
——————————————————————————————
修心,每一个人要精进,精进的时候要完全放下,要心中没有罣碍。今天念经的时候,心中还想着很多事情或要做什么事情,你说“我来修修心吧”,你心中肯定放不下。修心,每天至少要用一到两个小时,用自己的恒心来坚持,“这一两个小时就是我天天念经的时间”。 视频开示 38 【 解脱是智 生光生慧 】
——————————————————————————————
佛友分享疑问 :
1. 为什么越想静下心来念经,感觉杂念越多?
1)用玻璃杯装着看似清清的河水,在阳光底下仔细观察,会不会看到水中的杂质?为什么平时注意不到水中的杂质?
2)您一天中,心有多少时间是处于静置状态?又有多少时间像河水一样在不断流动?
3)我们轮回多少世了?八识田中的业障有多少?
4)八识田业障不消,平时再染着八识田,杂念会少吗?
2. 平时可以通过都摄六根念经控制杂念,在生活中如何控制呢?
止观止语
师父开示:
——————————————————————————————
第六感觉是一种感情聚合的交织点。要在第七意识之前很快就要把自己第六意识的感觉梳理干净,返回到自性,归到本体。在第一思维刚开始的时候,就能马上找到事物的本性,找到佛性,然后把自己的思维迁移到不动的清净境界。也就把自己的思维还是放在最干净的地方,控制自己的心理状态。这就是佛教界经常讲的“止观”,不要再看下去了;叫“止语”,不要再去讲了。这就是参禅,这就是六波罗蜜中的忍辱之心。佛家的思想观念讲的是,当意念一起来的时候,就要有修养和精进忍辱心,又要有寂静的功德。明明知道欲念会让你上火、争吵,你要用自己寂静的冷静心,把自己内心的一种膨胀的怒火压下去,去纠正它,从而形成忍辱之心。自古以来就有很多高僧大德就是靠着内涵、内修、禅定,在这个世界上破除了多少贡高我慢,破除了多少贪瞋痴慢疑。这就是内在的心要像金刚般若一样如如不动。
视频开示 101 【 除心垢染 行即清净 】
——————————————————————————————
佛友分享疑问 :
1. 为什么要在第七意识之前就要赶快把第六意识梳理干净?
2. 生活中如何培养“寂静的冷静心”?
师父开示:
——————————————————————————————
有一位久经沙场的将军厌倦了战争看破红尘,他去大慧寺向禅师请求出家,禅师一看他就说:“你有家庭,而且社会习气太重,慢慢再说吧。”将军说:“禅师,我现在什么都放下了,妻子、儿女、家庭,请为我剃度。”法师说:“慢慢再说吧。”将军没有办法,有一天起了大早到寺院去礼佛,见到禅师,他还是要求出家,禅师试着跟他说:“将军,为何你早上来礼佛啊?”将军说:“为除心头火,起早礼世尊。”禅师笑道:“起得这么早,不怕妻子偷人吗?”将军一听,马上骂道:“你这个老怪物,话说得太伤人。”禅师哈哈大笑说:“轻轻一拨扇子,你的心火又燃烧,如此爆脾气怎能放得下?” —— 140623 香港
——————————————————————————————
一起闻思修:您在什么情况下“轻轻一拨扇,心火就燃烧”?心火的根在哪里?怎样才能断除心火的根?
当下解脱
师父开示:
——————————————————————————————
解脱是什么?解脱就是没烦恼。很多人经常听法师讲“你要解脱,你要放下”。很多人说:“师父,什么叫解脱?什么叫放下?放下什么?”解脱,师父刚才说了,没烦恼。你今天有烦恼吗?你想不通,想通了就解脱了。什么叫放下?放下就是不去想。你说不去想,这个事情也在,那么师父问你,你想了,这个事情在不在?也在。你解决得了吗?解决不了。解决不了,你现在先不要想,可以吗?可以。那你念念经之后再来想,说不定这件事情就解决了呢?那你不就放下了吗?至少在你放下不去想的这段时间中,你已经放下了,你已经解脱了。
视频开示 14 【 自主烦恼 般若相智 】
——————————————————————————————
佛友分享疑问 : 怎样通过都摄六根念经来得解脱?
观照自心
师父开示:
——————————————————————————————
师父把《心经》再浓缩成一个字,就是“照”。照是什么?就是寻找、观照。为什么《心经》里面讲到要照?就是说要观照你的心,把你的心好好地观照,你的心就不会出毛病。你身体出毛病,是因为你的心出毛病了。所以,《金刚经》也好,《心经》也好,最后讲的都是让你要照看好自己的心,不要让自己的心出差错。
很多人就是不懂“照”,“照见五蕴皆空”,就是让你要懂得照,观照自己,检查自己。照顾自己的孩子叫照,管住自己也叫照,管住自己不要造孽,管住自己不要去贪瞋痴慢疑,就是观照,好好地照顾住你自己。你们现在身体要不要照?吃得太多了,肠胃是不是会出毛病?恨得太多,是不是会肝肠寸断?烦恼烦到最后,是不是会发神经病?
一个人如果时时刻刻能够管住自己的心,这个人的心就不会出差错。你们天天管住自己,照看好你们自己脚下的路,照看好你们的心,不要让它去贪,不要让它去恨、去愚痴,你们的人生之路、学佛之路就会充满光明。看佛经、学佛法也是照,观照好自己,你就成功了。 12-3 【 观照自心 五蕴皆空 】
——————————————————————————————
佛友分享疑问 : 什么样的修行方式可以做到“时刻观照自心,管住自心不犯错”?
师父开示:
——————————————————————————————
Wenda20180429A 14:08 梦见同修对自己说要内观;如何理解“内观”
女听众:师父,能开示一下“内观”吗?
台长答:“内观”就是往里看,往自己的本性看,看看自己做任何事情是不是如理如法,然后照看自己的生命,照看自己的慧命,照看自己的本性——看看自己内心的本性。观,就是看;内,就是往里看,不要到外面去看(明白了。只看自己不看外边,只看到自己的毛病,不要看到别人的毛病,是吗,师父?)对啊。佛家讲内观是什么?内观就是观照自己。因为“内观”在印度的巴利语中是一种禅修,由释迦牟尼佛开始内观的,就是如实地观察,观察自己内心本性的真正面目,净化自己的心灵。内观还包括你要观自己的呼吸,观自己内心的无常、苦,这种如实了知的方法就是一个净化心灵的过程(明白了。这个同修正好最近临上香的时候,菩萨好像提示让他修禅定)对啊,就是禅。内观就是禅,就是以智慧洞察一切内心表现的根源。
——————————————————————————————
佛友分享疑问 :
1. “以智慧洞察一切内心表现的根源”,说明内观时具体要观照什么?
2 . 如果观到生活中的杂念该如何做?
3. 如果观到邪念该如何应对?是不去管它吗?不管它会有什么后果?
师父开示:
——————————————————————————————
Wenda20180126 01:19:51 念经时如何去除杂念
男听众:有位师兄念了三年的经文,到目前念经时还是有杂念,没什么改善。有位资深师兄让我们念经时别去管那些杂念,这个方法可行吗,台长?
台长答:这个方法就是自己还没有修好之前,先不要去管别人,因为你的能量体不够,你如果一管别人,你自己就会修得不好了(这位师兄提醒,弟子发觉我也有这样的问题,请问师父要如何改善?)有杂念就必须要改善,有杂念就必须要去除(是要想着心中有佛,台长?)对,心中没有佛,你就有魔了(我每次想着台长,也没问题吧?)你只能意念当中把台长当菩萨这么想,你要是平时人间这么想,你就有问题了,呵呵(明白。弟子们要如何改善,才能念经时不生杂念?念经时要如何把心定下来,念出有质量的经文,台长?)守戒,念经的时候要守戒,守戒的人才能有定。记住了,定就是守戒得来了。法师他们为什么定得下?他们守戒律,不守戒律的人定不下来。你去看那些流氓阿飞,他们就是不守戒,不尊重法律,所以才成流氓阿飞。
——————————————————————————————
佛友分享疑问 :
1. 怎样的念经方式才叫“念经时守戒”?
2. 日常生活中该如何培养这种能力呢?
师父开示:
——————————————————————————————
如果一个人随时在静定当中,安静和安定当中,你要检点自己,经常要检点自己,要经常知道什么是修行人,你要想做什么样的修行人,是永远严格检查自己的人,你是永远观照自己的人。你靠别人盯住你,你就不叫观自在了。你只有自己观察自己的行为,做得对不对,就是观察自己行为,在不在你的本性当中,观自在,所以随时检查自己的心理行为和你的思维,不断地纠正自己的思想、检查自己行为的人才是修行人。 视频开示 53 【 静定是观照 】
——————————————————————————————
佛友分享疑问 :
1. 当心中充斥着欲望、挂碍时,能够做到随时在静定当中,观照自己的心念吗?
2. 一心两用、三用、多用时,能观察自己的行为在不在本性当中吗?
一起闻思修: 您一天当中,有多少时间在“静定”之中?
寂定于心
师父开示:
——————————————————————————————
今天师父继续给大家讲“寂定于心”。寂是什么?就是寂静的寂。定于心就是要安静。一个修心的人如果能够安静的话,主要是从心开始出发的。为什么很多人修心修得不好?因为在生活当中他本身就是一个定不下心来的人。他想要寂静,他才能定下心来,所以叫寂定于心。我们说“寂灭”,如果一个修心的人在心中能够定下心来,他的寂一定是很重要的。我经常问修心的人:“你的心是不是全部集中在一个点上?你是不是思想很集中?你是不是做人、做事情的时候用心了?”实际上用心的人,做任何事情就是个寂静的“寂”字。所以学佛,修心是最重要的,如果一个人能够把心修好了,他就能够把娑婆世界的很多物质变为寂灭。 5-20 【 “无明习气”是什么? 】
——————————————————————————————
佛友分享疑问 :
1. 为什么“寂定于心”能够把娑婆世界的很多物质变为寂灭?
难道环境会因为我们的心而消失不见吗?(请从以下故事中体悟)
2. 空五蕴有什么方法?
佛友分享故事 : 有一位罪犯要被处以死刑,但是国王跟他说,只要拿着一钵满满的蜂蜜周游街市一圈,如果一滴都不漏出来,就赦免他,否则死罪难逃,国王事先在这个罪犯要路过的街市旁边,布置了很多音乐、歌舞,悦耳的琴声、很多如云的美女,让别人看了心都会动的。这时这个罪犯拿了一钵蜜,因为他心中只想到 “如果我今天一滴蜜滴到外面来,我就死定了。”他就这样一直专注地想着,结果他就走完了这整条街。当国王问他有没有在街上听到什么声音,看见什么人,这个罪犯说什么都没看到,什么也没听到。(摘录视频开示 92 境转心不转)
转识成智
师父开示:
——————————————————————————————
释迦牟尼佛所说的一切经典,实际上就是叫我们要空五蕴,要照见五蕴一切皆空。《心经》固然如此,《弥陀经》也是让我们离开五浊,离开五蕴,要能够空五蕴。佛教界有一部经文《解深密经》,它讲的是种子的意识和阿陀那识,实际上就是怎样转到空八识。
大家要明白,这些八识就是从五蕴而来。唯识论教我们转八识成四智: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唯识论要我们转八识,也就是说,不管拥有怎样的人间的外相,只要转八识,就能够空五蕴。只要一件事情把它转换了,这件事情就变成智慧了。可能很多人不能听懂这个意思,师父举个简单例子给大家听。想一想,夫妻吵架,你很恨自己老婆的时候,你只要一想她跟着你很苦,这个意识一转,你就可怜她了,你自己内心的悲愍心就出来了,就不会对她做出伤害她的行为和语言。比方说这个孩子太讨厌了,虽然是你自己生的,但是他实在太讨厌了,这个时候你就想,他投到人间吃了这么多的苦,也不容易,他也曾经给家里带来过快乐你这么一想,是不是转识成智了,是不是智慧就出来了? 2-50 【 五蕴皆空 行深般若 】
——————————————————————————————
佛友分享疑问 :
1. 为什么转八识成四智之后,五蕴就空了?
1)空是什么都没有吗?
2)何为真空?
2. 转识成智还有哪些方法?
3. 如何判断自己应该加强哪一种或哪几种方法?
1)我在哪些方面容易产生五蕴炽盛?
2)我是否经常遇事就跳?
3)外境会不会给我们足够的时间准备好应对再出现?
4)八识田中的邪念会提前跟我们商量好再出现吗?
5)面对内外夹击挑战,平时要注重什么呢?
预先提防
师父开示:
——————————————————————————————
在人间谁没有烦恼呢?应该在平时就预先提防。要知道人间谁没有烦恼,烦恼之前要预先提防,在还没有发现之前我就要当心了,不要等到事情发生了再懊恼、再痛苦、再抱怨“我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其实给了你很多信息而你不知道。就像一个人闻闻这个东西有一点臭了,看看边上的人吃不吃?看见人家吃了肚子马上痛了,你就不会吃了,这就叫预防感。自然遇到的境界就会逢缘。因为你预先提防了,遇到境界的时候就会逢缘了,明白了吗?比如我的身体不好,我事先把药都准备好,只要一发病我就吃药,立刻就会好了,就不用送医院了。所以要知道突发事件,就算是突发了,你马上就知道了这是灵性、业障的激活,你顿起觉照。什么叫觉照?就是你马上就会感觉到和照顾它,照顾它就是解决它、去帮助它,你就很快的消除了业障和灵性。 3-15 【 欲望大 意念散乱,学克制 控制人生 】
——————————————————————————————
佛友分享疑问 :
1. 如何做到预先提防,杂念来时就能顿起觉照,立马转念?
1)军队光有方案,不演习,临阵磨枪能打胜仗吗?
2)城墙不坚固,能防得住敌军吗?
3)兵库里没有精兵强将能打败敌军吗?
师父开示:
——————————————————————————————
要学习分辨善和恶,人间的名和利,一切你要能够分辨出,那么你在你的七识田中、末那识当中,就会形成一道防火墙,不让那些恶的进来,只让那些善的,储存在自己的末那识当中,慢慢地积累,那你就知道慢慢地知道,什么是人间可以做的,什么是人间不能去做的事情。 视频开示 23 【 四正勤是空性的智慧 】
——————————————————————————————
佛友分享疑问 :
1. 在第七意识中培植正念防火墙的目的是什么?
2. 怎样才能尽快筑起这道防火墙呢?
1)小时候背唐诗快,还是古文快?
3. 怎样在对境中就能快速提起,破除邪念?
1)大悲咒一天比礼佛念得多,哪个经文更快地深入八识田中?
4. 实践中时刻守护正念,防止邪念的妙法有什么?
净念相继
师父开示:
——————————————————————————————
“净念相继”这四个字特别重要,里面藏有玄机。就是说你脑子里永远都是干净的念头,一个念头过去了,下一个又是干净的念头。就是不让半点杂念进入你的脑子里,你这个脑子里不就都是干净的吗?“净念相继”,师父告诉你们,这个绝对是玄机之语啊。玄机啊,不得了的。就是你们心里有难过的时候,你不要让这个难过的思维出来,你就一直想开心的事情,你就一直开心了。出了一件事情,你心里很难过。你一会儿想想,难过;一会儿想想,难过,不就是等于不干净的杂念进来了吗?你脑子里不停地想干净的念头,如果你有不干净的意念,怎么能够进入你的脑子里呢?就想自己干净的念头,到后来人就干净了。脑子只能这样,把不好的念头去除掉,把好的念头留住。这就是无上妙法啊! 5-44 【 净念要相继 】
——————————————————————————————
佛友分享疑问 :
1. “净念相继”,有哪两种含义?有什么区别?
2. 在实践中,哪些情况可以妙用“净念相继”?具体用什么“净念”?请举例说明。
3. 控制大脑做比较复杂的思维活动,和重复地想一句短句,哪个更容易达到净念相继?
师父开示:
——————————————————————————————
佛陀后来就讲一句,方便法门,那就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你所有的心,都不要住在你的心中,这个时候你生出来的心,是不是干净的心。举个简单例子,今天你跟这个人刚刚吵过架,如果你把恨念,把刚刚他讲过你,对你不好的想法,和所有的,他曾经过去和现在刚刚伤过你的话,你全部不住在心中,你忘记了,这个时候你就感觉到,我跟你在谈这件事情,谈另外事情的时候,我没有其他事情住在心里,你生出的最后这个心,就是正在进行的心,就是如是心,就不会带有偏见了。所以为什么很多人会有偏见,因为他过去的心住在心中,他对他有偏见了,所以每一个念头,都不能停留在你的心中,所以叫无所住心,自然行云流水,前念已灭,前面的念头已经灭度了,后念不生,就是告诉我们,我们前面的念头灭掉了,后面不要去生起其他各种各样的念头。 视频开示 69 【 实相真心 觉悟有道 】
所以菩萨让我们应无所住,你把这些不好的,好的,都是过去的事情,不要放在心中,就无所住心。所以这两句话看起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表面上看起来叫你不要有心,但是后面那句话呢,而生其心,就是又要生出这个心,那么到底是生出什么心?看上去好像有矛盾,其实就是告诉你,我今天有心来了,但是我不住在心中,我等于没心,没心又会生出心,生出心,我不住在心中,那是不是像时光流逝一样,就没有了。想一想,我们的痛苦就是因为你的回忆,我们的痛苦就是因为你的记忆,如果你应无所住不生其心,你就不痛苦了,那么你的心为什么要生出呢?因为心一定会生出来,所以菩萨叫我们,你既然一样要生出其心,你一定要应无所住,所以把这两句话倒过来看就是,你一定会生出你的心的,所以你应无所住心,这就是我们佛法的奥妙之处。 视频开示 69 【 实相真心 觉悟有道 】
——————————————————————————————
佛友分享疑问 :
1. 开示中告诉我们空五蕴的一个方法是什么?
2. 空五蕴要注意避免陷入什么误区?
师父开示:
——————————————————————————————
无念就是正念,无念并不是叫你完全的像傻瓜一样的无念。实际上,无念是因为你过去经过了这个念有念无之后,懂得何为邪念,何为正念之后,然后拥有了正念。等到拥有了正念之后,念善不念恶,然后慢慢地称为 “正念”。再由正念产生了“唯念菩提”——就是菩萨的念头在心中。再就是涅槃,去除我相、人相、寿者相、众生相。 广播讲座 171102
——————————————————————————————
佛友分享疑问 : 既然要空五蕴,那救度众生之事还能想吗?
师父开示:
——————————————————————————————
人人念佛,但是也不一定认识佛;人人念《心经》,不懂得《心经》里面的道理;人人都知道佛是谁,但是真正能够理解佛的有几个人?因为我们被五蕴所束缚,靠什么来推动自己能够“照见五蕴皆空”?就是靠内心深处的般若力。“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才能“照见五蕴皆空”。这就是告诉你,只有行菩萨道,而且行得很深,理解佛法很深的时候,你的心看见了彼岸,明白了学佛的真谛和方向,境界高了,才能“照见五蕴皆空”。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的“深”字非常重要,其实这个“深”,学得越深,这个人就是有高境界。大乘称为“深般若”,小乘佛法称为“小般若”。深般若就是大大地理解大的智慧;小般若就是小地去理解菩萨的智慧。般若,如果你能够行深,也就是说修行能够修到很深,你就理解了念佛:佛从哪里来,佛为什么住在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为什么会有真谛;你看佛、看经文会越看越深。当你“行深”的时候,就不容易看到底。就像海一样,很深很深,你就看不到海底的世界。你不知道它有多深,你去“行深”,就慢慢懂得佛经上讲的“无所从来,亦无所去”。因为太深了,不知道这海从哪里来,也不知道它到哪里去,又好像在,又好像没有,因为它太深了,不知道这海水有多少米。所以“故名如来”。我们念佛,不管对哪位佛,都心中明白“亦无有来,亦无有去”,也就是“诸法无有来处”。佛菩萨教导我们,让我们懂得,所有人间的法“无有来处”,因为太深了,我们看不清楚,看不到来处,我们才懂得这是很深的佛经、佛法;如果有来处,如来便不是“无所从来”了。如果我们很快地就理解了某一件事情就不能深深地去理解它。想想看,人的心是不是这样?很多人现在谈恋爱,很快就爱上了对方,根本不知道对方的内心世界。为什么很多人谈恋爱、结婚,到后来连呼上当?为什么有些人几十年下来,他们相亲相爱,到了最后才能理解他?因为情到深处。所以佛号也是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深是什么?我们要学习甚深的般若无底智慧,当你能够理解佛法无底智慧的时候,你完全进入空性了。 视频开示 49 【 般若佛智 逾越缠缚 】
——————————————————————————————
佛友分享疑问 :
1. 照见五蕴皆空都有哪些方法?
2. 不行大乘佛法,不救度众生,能够空五蕴吗?
3. 没有真正理解师父的白话佛法,能够空五蕴吗?
佛友心得体悟 :
1. 案例中的佛友,内心如此强烈的感情从何而来? 反复的想蕴会导致什么?八识田中错误的意识还会造成什么影响?
案例中佛友内心强烈的感情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八识田中欠的情债;
2.六根跟六尘的接触;
3.情网中胡思乱想。控制不住地想蕴,天天想象着两个人在一起,会在第七意识中扎根,再进一步染着八识田。第七意识本身会强化错误的意识,八识田中的错误意识也会强化第七意识,误导第六意识,第六意识和六根也会相互影响,导致情人眼里出西施,意识之间的强大循环,导致佛友不断地深化这段感情,让自己越陷越深。
2. 佛友要想从感情漩涡中走出来,应该要怎么做呢?佛友的症结在哪里?
1.八识田中欠的情债——尽快消除八识田中的业障
2.六根跟六尘的接触——远离,断除六根跟六尘的接触。
3.情网中胡思乱想——不要胡思乱想,不要再强化错误的感情
佛友的症结是:自己眼高手低,控制意念的能力太弱,所以在自己业力面前一击即溃。
3. 如何培养控制意念的能力?
每天1-2小时都摄六根念经,六根专注念经,就是在锻炼控制自己意念的能力。都摄六根念经目标是要达到心无罣碍,每天通过练习控制意念,消除杂念,最终归于一念。
4. 为什么越想静下心来念经,感觉杂念越多?
我们累世轮回中,八识田中积累了这么多的业障,杂念怎么可能会少呢?只是我们观照不到而已。平时的心处于散乱之中,难以观照到自己的念头,所以会感觉没有杂念。但是心处于静定的时候,很多平时很细微的难以觉察到的一闪念都会冒出来,就像萤火虫的火一样很微弱,必须要通过内观才能挖掘出来。
5. 都摄六根念经时 观到生活中的杂念该如何做? 观到邪念又该如何做?
在念经过程中观照到生活中的杂念,就必须要把意念拉回来,这就是都摄六根的能力。观到邪念,那就必须要用佛法的正念来破除。
6. 为什么“寂定于心”能够把娑婆世界的很多物质变为寂灭?
以都摄六根念经中得来的专注力全心做事,就不容易被外境所影响。外境不住心,就把外境空掉了。这就是把色蕴给照空了。
7. 为什么转八识成四智之后,五蕴就空了?
八识就是五蕴,变成智慧之后,与佛性的慈悲喜舍和智慧,融合在一起,也就是真空的状态,所以五蕴自然就空了。
8. 转识成智还有哪些方法?如何判断自己应该加强哪一种或哪几种方法?
比如,当内心产生五蕴炽盛时,用因果和缘分来解释,一切都是自己种因,自己受果。通过因果观来空五蕴。比如,师父教我们忍辱的五个层次,有四个:力忍,缘忍、观忍、慈忍,都是从内心出发来化解嗔怒的,就是在教我们转识成智。又比如,看见异性动心,师父教我们要做不净观,也是在转识成智。转识成智,并不是单纯的只有一种或某几种方法,师父已经教了我们很多种方法。
佛说万种法,为治万种病,要懂得观照自己心中受想行识的心理活动,内心容易产生五蕴炽盛,就是我们需要重点加强转识成智的地方。实践中,在强大的控制自己意念的能力基础之上,还需要针对各种情况提前做好准备。提前演练。以免对境现前时手足无措。
9. 如何才能尽快筑起这道防火墙?并 在对境中就能快速提起,破除邪念?
学习天地游记中的童子,把自己修心方面重点要加强或者克服的一个方面,找一些师父相关的开示,也可以结合一点自己的体悟,做成一篇简明扼要的短文。关键是要直击要害,震动内心,同时还要短小精悍,然后,每天多读,用心读,甚至背诵。就是在帮助我们快速地累积佛法正念,加强防火墙。
同时再把刚才浓缩了佛法正念的短文,再精简为一句代表性的短句,可以瞬间提醒自己,提起平时累积的佛法正念。比如说,女佛友看到异性容易动心,就可以随时牢记一句话,一切男相皆污浊。短短的七个字,不管在什么状态和环境下都可以随时提起,即使在分心的状态下,在有限的时间里,都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抵挡外境的染着和内心邪念的侵袭。
10. “净念相继”,有哪两种含义?有什么区别?在实践中,哪些情况可以妙用“净念相继”?具体用什么“净念”? 请举例说明。
净念相继两种含义:
高境界,脑子里只有干净的念头,是一种非常干净的状态;
2. 运用妙法不停地转干净的念头,防止邪念入侵,强调的是一种方法。比如实践中,遇到容易起淫心的环境,就要提前在脑子里转关于淫心的精简正念短句,遇到要起慢心时,就要转跟慢心相关的精简正念短句。
11. 空五蕴要注意避免陷入什么误区?既然要空五蕴,那救度众生之事还能想吗?
空五蕴要切记不能顽空。这里的空并非什么都没有,有佛性的慈悲喜舍和智慧,所以要救度众生,要学习师父,念念为众生,以众生之苦为我苦,为众生殚精竭虑、费尽心血、奉献一生。
12. 照见五蕴皆空都有哪些方法?
大的方面有:
观照自己五蕴的生灭,从内心深处照空五蕴;
六根清净,防止六尘对内心的染着;
消除八识田中的业障;
控制我们的意念。这四个方面,是相辅相成,必不可少的。
13. 如何通过控制我们的意念来空五蕴?
必须通过每天1-2小时的都摄六根念经,来锻炼自己强大的控制意念的能力,并进一步在平时的生活、工作和修行中锻炼、强化。在此基础之上,要转识成智来空五蕴。转识成智并不特指一个方法,而是指通过师父教我们的种种妙法来化烦恼为菩提。要转识成智,必须根据自己的情况提前准备好应对方案,提前演练。转识成智的一个妙法,是通过频繁学习、背诵短小精悍的浓缩了佛法正念的短文,在七识田中铸造防火墙,进而破除八识田中的邪念。要进一步把短文浓缩为一句代表性短句,在境界中可以随时提起应对邪念。在境界到来之前、在境界之中,要通过反复在大脑中转这句短句,以达到净念相继,杜绝邪念的侵袭。平时事情过了,就不要放在心中,这就是通过前念已灭、后念不生而达到无念。但是空五蕴不是顽空,要学习师父,行大乘佛法,救度众生,以众生之苦为我苦,为众生殚精竭虑。还要学习甚深的般若无底智慧,真正理解佛法的真实含义,才能完全进入空性。
一起闻思修:
1. 您能够做到“前念已灭,后念不生”吗?
2. 如何才能修出“前念已灭,后念不生”的能力呢?
——————————————————————————————
感恩南无释迦牟尼佛!
感恩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感恩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及龙天护法!
感恩恩师!
——————————————————————————————
课件中带有佛友对师父开示的心得体悟,以及学习过程中自己总结的一些疑问,都仅供师兄们参考,希望与师兄们一同通过闻思修来真正理解师父所讲法的真谛。感恩,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