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南无释迦牟尼佛!
感恩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感恩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及龙天护法!
感恩恩师!
南无喝啰怛那哆啰夜耶。南无阿唎耶。婆卢羯帝烁钵啰耶。菩提萨埵婆耶。摩诃萨埵婆耶。摩诃迦卢尼迦耶。唵。萨皤啰罚曳。数怛那怛写。南无悉吉栗埵伊蒙阿唎耶。婆卢吉帝室佛啰楞驮婆。南无那啰谨墀。醯利摩诃皤哆沙咩。萨婆阿他豆输朋。阿逝孕。萨婆萨哆那摩婆萨哆。那摩婆伽。摩罚特豆。怛侄他。唵。阿婆卢醯。卢迦帝。迦罗帝。夷醯唎。摩诃菩提萨埵。萨婆萨婆。摩啰摩啰。摩醯摩醯唎驮孕。俱卢俱卢羯蒙。度卢度卢罚阇耶帝。摩诃罚阇耶帝。陀啰陀啰。地唎尼。室佛啰耶。遮啰遮啰。摩么罚摩啰。穆帝隶。伊醯伊醯。室那室那。阿啰参佛啰舍利。罚沙罚参。佛啰舍耶。呼嚧呼嚧摩啰。呼嚧呼嚧醯利。娑啰娑啰。悉唎悉唎。苏嚧苏嚧。菩提夜菩提夜。菩驮夜菩驮夜。弥帝唎夜。那啰谨墀。地利瑟尼那。婆夜摩那。娑婆诃。悉陀夜。娑婆诃。摩诃悉陀夜。娑婆诃。悉陀喻艺。室皤啰耶。娑婆诃。那啰谨墀。娑婆诃。摩啰那啰。娑婆诃。悉啰僧阿穆佉耶。娑婆诃。娑婆摩诃阿悉陀夜。娑婆诃。者吉啰阿悉陀夜。娑婆诃。波陀摩羯悉陀夜。娑婆诃。那啰谨墀皤伽啰耶。娑婆诃。摩婆利胜羯啰夜。娑婆诃。南无喝啰怛那哆啰夜耶。南无阿唎耶。婆嚧吉帝。烁皤啰夜。娑婆诃。唵。悉殿都。漫多啰。跋陀耶。娑婆诃。
世界佛友大家好!
师父很久没有跟大家见面了,这一年时间师父很想念大家,师父心中时时挂念着每个孩子。你们都是心灵法门的火种,无论师父在哪里,师父永远在你们每个孩子的心里,观世音菩萨的慈悲永远普照着你们的心灵。师父很爱你们!希望你们坚持佛道,永不退转!
师父十几年为了弘法,肉身消耗、背业很重,但是师父一直都在给你们加持。希望你们每天都能够好好学习师父的白话佛法和开示,依教奉行,严守戒律是成佛的基础。多多为众生真心付出,破除自身的我执我相,心中常念佛恩、国土恩、师恩、父母恩、众生恩;成佛的路上需要真心诚心、勇猛精进、心系众生、一心向佛的孩子。
释迦牟尼佛、观世音菩萨和师父会永远加持保佑每个正信正念的好孩子,佛法的传承靠每个佛子薪火相传,师父会引领你们到达彼岸。希望你们珍惜末法时期最后一班法船,众生的苦就是师父的苦,师父愿你们一世修成报佛恩!
师父 2021年11月5日
——————————————————————————————
知行合一无上妙,
三轮体空境界高。
福慧双修就是好,
真修实修进佛道。
师父开示:
——————————————————————————————
南北朝后魏时代,每到春天,五台山灵鹫寺,都会举行一个无遮斋会。无论出家的,俗家弟子,也不分善男、信女、老的、少的,有钱的还是穷人,甚至你是乞丐,他都要这一天以平等心来供养你,供食给你吃,饱餐一顿。平等施舍,视每一个众生都是平等的,表示佛法平等,无人我的分别。
在天斋会上,来了一位手里抱着两个幼儿的贫苦女人,她的后面还跟着一条狗,除了这些她身上没有多余的物品,这女人比较贫苦,她来到了灵鹫寺无遮斋会的现场,可是还没有到用斋的时间,她身无分文,又不好意思白吃,就剪下了自己的头发,对住持要求说,“师父,我只有这些头发布施三宝了,请勿拒绝吧,”那个法师说:“好的,那我们就收下了,女施主,你这是打哪儿来的啊?”女施主突然之间说,“我从来的地方来的”,这个住持法师看着她这么回答,觉得这个女施主有点怪,不料这个女人顿时开口就要求道,“师父,我还有急事要到别的地方去,能否先分一些饮食给我?”虽然开斋的时间还没到,法师还是非常慈悲地从里面取出三份食物,他的用意就是,让这个女人和两个幼儿能够饱餐一顿。但是用过食物之后,这个女人又说,“师父,我还有这条狗呢,它也得吃点东西才行啊!”“哦,好吧。”住持法师无可奈何地,勉强地又从里面搬出了一些食物,交给了这个女人,女人又说,:“师父,我肚子里还有小孩,也需要分一些食物来吃的”,住持法师这时候忍不住了,他就怒斥道:“你来这里求出家人布施斋食,但是你看你贪得无厌,是何道理,你肚子里的小孩根本还没有生出来,难道说他也能进食吗?可是你却再三地索求,滥贪美味之心。这位女士,你不觉得有点过分吗?”
这时被斥责的贫女就说了一个偈语,“苦瓜连根苦,甜瓜彻蒂甜,三界无着处,致使阿师嫌”,说完了此偈,突然之间腾空跃上了虚空,示现出文殊菩萨的德相,这时,边上的狗化为他座下的狮子,两个孩子却是他身旁的两位侍者,在云光缥渺,若隐若现当中,又说了一个偈语,“众生学平等,心随万境波,百骸俱舍弃,其如爱憎何”,就是告诉大家,我们众生拼命地在学平等心,但是我们的心,又随着人间的境界在变化,我们百骸俱舍弃,我们人有不好的各种各样的意念,都要舍去,何况还有什么爱和恨呢。这首偈语的意思,就是让我们学佛人要懂得平等心,今天你说要平等地布施,无可厚非,但是你却控制不了自己的心识的波动。你看着人家怀孕的女人,你就觉得这孩子不应该吃,你的境界在不停地流转,虽然明知要舍下这个外在的身体,因为布施就是让自己的心能够布施给别人。但是我们人的心中还藏着爱和憎,也就是说因为看见她穷,看见她拖着两个孩子,还有一条狗,他就起瞋恨之心了。菩萨的意思这怎么又能入道呢?
当时参加这个僧斋会的有一千多人,亲眼见到了文殊菩萨的圣迹,聆听大士警示的偈语,所有的人都跪在那里含泪而哭泣着,向空中膜拜顶礼说,大士,但愿垂示真正的平等法门,也好让我们一心奉行啊。空中又传来了菩萨的偈语,“持心如大地,亦如水火风,无二无分别,究竟如虚空”。这就是告诉我们,持心如大地,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我们要懂得布施平等心,我们要包容天地之心,来对待人和事物,犹如水火风,水火风都是一样的,都会灭度,都会没有。所以无二无分别,不管今天是水也好,火也好,风也好,它都会失去的,所以无二无分别,究竟如虚空,就是到底了,就是虚空无性,到了最后都是无性。
视频开示68【观照就是照见】
——————————————————————————————
佛友分享疑问:
1.故事中的住持法师为什么做不到平等布施?他着了什么相?
2.您在生活中布施时都容易着哪些相?
误区一:布施后求回报
师父开示:
——————————————————————————————
现在很多人是有相布施。有相布施是什么?就是说,“哎呀,我印了书了,我家里怎么还没有转好呢?”开始烦恼来了。“我今天已经帮了这么多人了,我念了这么多经了,明明念了经之后功德就是法布施,那我念了经了怎么还不好呢?”因为你着相了,所以你没有好。就像很多人请人家吃饭了,然后嘴巴叽叽嘎嘎讲了一大堆,最后人家一点都不领他的情,还觉得他很讨厌。这就叫“着相”。
有句话叫闷声大发财。你不出声给人家做好事情,人家感恩你,恨不得把头给你磕破。这种感恩是人家发自内心的愿意感恩你。所以你们说无相好还是有相好?如果布施不离相就落入到了布施的执着当中,这就叫“执着布施相”。什么叫“执着布施相”?因为布施了一点钱了,老在心里想:“我听菩萨讲过的,‘你从这个手给进来,我从那个手给你’。我怎么没有发财啊?我今天念了经怎么没有好呀?”执着了吧?开始不舒服了吧?听说供苹果可以加快好的程度,“哎呀,观世音菩萨我选的是最好的苹果来供你了,为什么我的孩子还不好呀?”执着了、难过了吧? 4-44【离相布施,智慧的善业】
——————————————————————————————
佛友分享疑问:有佛友说我布施时不求对方回报什么,但是对方如果不说一句“谢谢”或者“感恩”的话,心里就不舒服,请问这是否着了布施相?您是否也有同样的感受?
师父开示:
——————————————————————————————
春秋战国时期,赵宣子见一个人卧在桑树下,因为饥饿都已经站不起来了,赵宣子就给了他一些食物,那个人拜谢之后收下了,却不吃。赵宣子觉得非常奇怪:“你已经饿成这样了,为什么还不吃呢?”那个人答道:“我要留给家中的老母亲吃,因为她还饿着。”赵宣子称赞这个人的孝心,就给了他更多的食物和一些钱。两年之后,晋灵公派了一批刺客追杀赵宣子,有一个刺客最先赶到,一看赵宣子,惊道:“啊!原来是先生您啊!现在,您被他们追杀,让我替先生来受死吧。”赵宣子问道:“请问,义士何人啊?”刺客说:“我就是当年在桑树下的饥饿之人。” 说完,转身与追过来的刺客搏斗而死,赵宣子得以脱身。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年无论是赵宣子还是桑树下的饥饿人,都不会想到今后有这个机会来搭救和回报。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帮了别人,马上就等待着别人给予回报,总想着:“我心里不能吃亏,因为我帮过你了。”如果没有得到预想的回报,很多人就会觉得这个人是坏人,甚至发誓再不与他结为兄弟和朋友。要记住,也许有一天当你没有得到回报的时候,你单方面和别人断交的时候,在困境中居然有人毫不犹豫地向你伸出了援助之手,因为在他的眼中,早已把你过去对他的好记在心中,把你当作一辈子的好朋友,所以,不求回报的付出是最高尚的。中国传统文化有一句谚语说“送人玫瑰,手留余香”。所以,莲花赠送给所有的人,希望你们懂得好好学佛,好好修心,佛性将在你们的心中一世留香。 ----20170422 印尼雅加达法会开示
——————————————————————————————
佛友分享疑问: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布施时应该持什么心态?
误区二:因喜好度人
师父开示:
——————————————————————————————
财施、法施、无畏施三施的时候,我不着相。也就是说我今天救的这个人,不是因为我喜欢我才去救,这就叫不着相;如果是因为你喜欢你才去救,就叫着相。听得懂吗?但是你们现在所救的人都是自己的亲戚、朋友,你们这都叫着相。你们救来救去救的就是你们前世的那些冤孽啊。前世他是你的兄弟,前世她是你的冤家、婆婆、媳妇……你救来救去还是救的你的这帮冤孽啊,你还是脱离不了你的家庭这个概念,因为着相啊。 4-23【具足“诸根”,无相布施】
——————————————————————————————
佛友分享疑问:既然家人都是我们前世的冤孽,那我们到底能不能度家人呢?还要不要度家人呢?
师父开示:
——————————————————————————————
Wenda20130210 08:08 度家人也要随缘,缘不到不能急
女听众:去年香港法会的时候,有一位同修,您帮她看过的……她现在很苦恼,她老公到现在还不信佛,她想尽了各种办法让她老公信佛,她也放生、也帮老公念礼佛、升文什么的……都做了,她老公现在还是不信佛。想请师父开示一下,她是什么地方做得不如法?
师父答:这种事情很简单,缘不成,饭不熟。我告诉你,没有缘分的人,你拼命地……举个简单的例子,你现在种了一颗种子下去,这颗种子刚刚种下去,你拼命地浇水、晒太阳,根据这个种子生长的环境不断地加水、晒太阳、施肥,它不开,它开不了的。缘分没到,你再怎么样弄也弄不到的。就算硬把它摘下来,这颗种子也是苦涩的。所以要随缘,不要硬去攀缘,不是说你拼命弄就能好的。就像一个人,他开悟了就是开悟了;不开悟的,你再怎么跟他讲他也不开悟,很多人你要让他碰到钉子了他才会相信。没有离婚的人永远不知道离婚人的苦,等到他自己离婚,他才知道离婚人是这么的痛苦。不要去硬劝,随缘的,什么事情掰不来的,你有这颗种子下去了,才会发芽;没有种子,你拼命浇水都没用的(明白,好的)
——————————————————————————————
佛友分享疑问:
1.我们该如何度家人?您执着度家人吗?
2.有佛友说我的家人还没有度好,没有表好法,所以我不能去度众生。您如何看?
3.佛缘浅的家人和跟自己缘分深的众生,您会选择度谁?从这个角度分析,家人和众生有分别吗?
4.度众生时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
误区三:不可单独度异性
师父开示:
——————————————————————————————
我为什么说年纪大的老伯伯不要去度那些小女孩子,因为你会着相。你跟她讲时,对方会油然产生一种尊敬的感情,而这种感情你是很难把握住不走偏差的,产生一种私欲的爱,这样的话你非但没有功德,而且还会把自己堕落到六道轮回。4-23【具足“诸根”,无相布施】
——————————————————————————————
佛友分享疑问:
1.为什么师父说连年纪大的老伯伯都不能单独度异性?
2.有佛友说年纪大的人没有淫心,您同意吗?
3.淫心都有哪些表现?最根本的特征体现在哪里?启动淫心会有哪些后果?
4.为避免陷入感情的纠葛,最根本之道要怎么做?
师父开示:
——————————————————————————————
男女同修要保持距离,严格守戒
问:师父曾经开示过,男女同修一起做功德,要保持距离,弘法都要保持距离。请问师父,男女同修之间,尤其是有家庭的男女同修之间,如何保持距离才算是如理如法呢?
答:平时女同修要和女同修在一起,不要一男一女两个人。一男一女,在佛法界当中就视为不守戒,没有什么私下的话可以讲的。大家在一起弘法当中,只能讲弘法的事情,任何男女同修只要单独谈家常,已经是出轨了。而且一个男同修盯着女同修看,或者一个女同修盯着男同修看,这已经是意念出轨了。你们边上每个人实际上都看得出来的,你们只要有几个佛友看出来有什么端倪,马上就要去跟他讲了,不要等到两个人真的有感情了再去讲,那就是害他们了。平时要跟他讲“不可以,要守戒”,男女同修要分开。任何人讲话不能出格,讲任何一句笑话,那就是犯戒。大家吃饭,很自然的,就是男同修和男同修在一起,女同修和女同修在一起,就是这么简单。度人的时候,看见小女孩,女同修上去度;看见男孩子,男同修上去度。不守戒,犯戒——白修,最后全部下去。万恶什么为首啊?(淫)
20181012纽约法会问答
——————————————————————————————
佛友分享疑问:
1.异性相处过程中,六根容易犯什么错?接下来又会影响哪些意识?具体如何影响的?
2.保护八识田不受染浊还有哪些渠道?
误区四:我慢心布施
师父开示:
——————————————————————————————
有相布施比无相布施功德少很多。当着很多人的面说:“我布施给你”。佛法上讲,任何人站在一个比受布施人高的角度去布施,实际上你的心已经不对了,你已经没有功德了。你这叫施舍,而不叫布施。施舍是把人家当乞丐。所以布施要把自己的名去掉,连自己是谁都不知道,那就是忘我地布施、忘我地慈悲、忘我地劳动,忘我的功德就来了。什么东西都把自己放在前面,“我牛得不得了,什么事情都离不开我的”,那你的功德就少很多。 4-13【断尽烦恼,心无有起】
——————————————————————————————
佛友分享疑问:我慢心布施有哪些表现?
师父开示:
——————————————————————————————
跟大家讲个小故事。以前,有一个家境很贫寒的一个小女子,她知道积福积德,她有两文钱,就是过去的一文钱两文钱,很少。她到庙里面去做功德。和尚知道她的发心非常大,大和尚跟她说:“好好好,唉呀真的很好,来来。”老和尚走出来说:“我替你求啊,我替你布施吧。”然后呢老和尚就帮她念经,帮她做功德。
这个女子果然之后就变成了一位很有钱的王妃了。做了王妃之后,她又带了很多的钱,千两的银子又来这个庙里来布施。这时候呢,这个老和尚呢,自己不出来,他叫一个小和尚出来。那个女子就很诧异了,她说:“为什么老和尚上次我交了两文钱,你就对我这么好,来帮我求啊,帮我做功德,为什么现在我带了千两银过来,你还对我这样?” 老和尚说:“你的发心不好,你过去两文钱你用的是很真的心,对菩萨的心你是慈悲的心啊,你现在觉得你有钱了,随便拿着一千两来打发打发。”所以老和尚把这话讲完之后,这小女子觉得:“我的确是没有用心。” 20100314 澳洲悉尼
——————————————————————————————
佛友分享疑问:
1.为什么贫女布施两文钱时有功德,布施千两银子却没有功德?
2.贫女根本问题出在哪里?
3.我慢心布施容易着哪些相?
误区五:执着我相、功德相
佛友分享故事:师父曾经讲过一个故事:梁武帝大力推崇佛教,兴建寺庙,翻译经书,为佛教做了很多贡献。梁武帝见到达摩祖师,第一句话就是,我当上皇帝以来,造了很多寺庙,抄写了很多经书,也度了很多和尚,我有没有功德?达摩祖师回答道:没有功德!
佛友分享疑问:为什么梁武帝为佛教做了这么多贡献,达摩祖师却说毫无功德?
师父开示:
——————————————————————————————
师父不客气地讲,很多人做的功德全部都是有漏的。你们知道什么叫有漏的功德吗?比方说,慈善事业、造桥修路、斋僧建寺……连供养和尚、造庙都是有漏的功德,现在知道了吗?所以,做功德是很难的。梁武帝造了那么多庙,为什么没有功德啊?为什么达摩祖师跟他讲,他没有功德?因为他漏光了,他只是在人间造了一些庙,建了一些桥,修了一些路,功德有目的就会漏。所以善事一定是有漏的功德,不圆满。
无漏的功德是什么呢?就是了脱生死、广修六度。师父已经跟你们讲过六度,都摄六根师父也跟你们讲过了。就是说,你今天想做一件善事,你就要守住你的眼耳鼻舌身意,让善念善事转变为功德。很多人做了一点事情,自以为了不起,喜欢自吹自擂,生怕人家不知道:“这个菜是我烧的,里面放了这个、那个的,你尝尝吧,味道很好的。”嘴巴不停地讲。还有人请人家吃了一顿饭,最后说:“要是我今天不请你客,估计没有人请你了。”有这种人吗?有。这种人就是没有守住自己的嘴巴、眼睛、身体和意念,他所做的功德就是有漏。
11-14【普贤行愿大智慧】
——————————————————————————————
佛友分享疑问:
1.假如做了功德不想被别人知道,也生怕别人会外传,而告诉别人“不要说我做了功德”,是否就能守住功德呢?
2. “不要说我做了功德”问题出在哪里?着了什么相?
误区六:执着无相布施
师父开示:
——————————————————————————————
只要你有一个相在里面了,那你取相即为凡夫。取相是什么意思呢?比方说,我今天说我做功德了,你们不要说我做功德了,讲起来算无相吧?但是实际上你还是取相了,明白吗?只要你取相了,你就是凡夫,所以,当一个人做了一点功德,做了一点善事的时候,最好得清净心。欲得清净心,就是我得到一个清净心,觉得我没有做什么,连跟别人说“不要说我做功德”都是着相,应该想,我这是应该做的,我做就做了,享有清净心,你就会拥有净土行。你的心越是清净,你的心就会像一块净土一样干净。 10-13【欲得净土,当净其心】
——————————————————————————————
佛友分享故事:一休和尚在化缘的时候,帮助了一位可怜的母亲,结果却耽误了回寺念经的时候。老法师问一休和尚为什么耽误了这么久,一休和尚却没有说帮助了这位母亲的事情,结果被师父惩罚劳动。第二天,这位母亲到寺里找老法师说明原委,感恩一休和尚,总算真相大白,但是老法师不仅没有跟一休道歉,反而罚他去山上打坐思过。
佛友分享疑问:
1.请问一休和尚着了什么相?为什么老法师要罚一休去打坐思过?
1)在一休内心深处是否觉得帮助一位贫苦的母亲是特殊的,不应该被提起?
2)如果是妈妈帮助孩子解决困难,会觉得这件事特殊不应该说吗?
3)本性的流露是自然而然的,一休对待这件事自然吗?
师父开示:
——————————————————————————————
布施分没有解脱的布施和解脱的布施。没有解脱的布施就是说,你对自己所做的善事功德,你没有把它解脱,你没有认为这个事情是你应该做的,而是你把它看成,这个事情是你做了之后为了某种利益。比方说,你为了学佛,你为了超脱,你为了到四圣道,所有的这一切,你都以为你在做功德,实际上,你叫有为地做功德,有目的地去做功德,你得到的是善报,让你在人间会得到一些福报。所以,我们修心人很可怜,修了一辈子,如果最后脱离不了六道,下辈子就是个大富豪、大德之人,那很可怜,一辈子就白修了。真正有智慧的人要明白,我们不能有求,我们不能有目的地去修,要无所求地去学佛。为名为利做功德就是在做善事,虽然你以为在做功德。你今天在佛堂里帮助人家做了一件事情,你以为这是做功德,但是你为了显示给很多人看,好了,你得到的就是善报,不会有功德的。所以,解脱的布施就是无为的布施,如果你布施是解脱的,就是你做任何法事,做任何好事情,你都觉得无所谓,你没有利益,没有目的,你就觉得应该这么做,你应该好好学佛,做人就应该这么做,菩萨就是这么做的,你学菩萨,你就这么做了,无为了,没有目的了,那么,你会得到功德。
6-31【做功德不着相】
——————————————————————————————
佛友分享疑问:
1.有佛友说我许愿了一世修成,需要大量功德,所以我必须修大乘靠广度众生来快速积累功德,请问以这样的心态做功德有问题吗?问题在哪里?
2.真正的大乘行者该如何做功德?
误区七:有目的布施
师父开示:
——————————————————————————————
有兄弟两个人在西山遇到了一位高僧,请高僧开示。这个高僧就告诉他们:“你们兄弟两人四年之后有一次大的劫难,唯一的解救方法就是多行善事,积德解难。”从那以后,哥哥在村里修桥筑路、养老扶幼,无偿地帮助他人。弟弟跟着哥哥一起也行动起来,他种果树,种粮食,一旦收获了,就接济那些吃不上饭的人。眼看四年的时间快满了,哥哥去见了高僧,问他是否化解了他的劫难,可这次高僧一言不发,摇了摇头。哥哥感到很奇怪,又无可奈何,就下了山。回家途中,突然天上下起了大雨,哥哥发现一间土屋可以避雨,便弓着腰躲了进去。结果一声雷响,房屋倒了,他被压在了下面,哥哥的两条腿在这次事故中残废。这个变故使他痛苦至极,想想自己这几年来无私地付出,为何遭此大难?他心里想不通,就跟弟弟讲:“弟弟,你背着我去西山,我要去问高僧。” 哥哥到了那里就问高僧:“大师,我几年行善,没有一天懈怠,为何我还会遭此劫难呢?” 高僧没有回答他,而是抬头看看他的弟弟,问:“你呢?”弟弟回答说:“大师,我只是行善,时间久了,我就只知道行善,已经忘了化掉劫难的事情。”高僧合上眼睛说:“这就对了。为化劫而行善不是全善,为行善而忘劫乃为大善也!” 佛法界说:有目的地去行善不是纯善;无私、没有回报地行善,此乃真善也! ----20200110 澳大利亚•悉尼法会开示
——————————————————————————————
佛友分享疑问:
1.故事中的兄弟俩都在拼命行善,为什么结果会不一样?
2.如何布施才不着相呢?什么才是真正的无相布施?
三轮体空
师父开示:
——————————————————————————————
无相布施要把布施之人、受布施之人、布施之物全部看成虚无的假相,对人家好,要三轮体空。三轮体空就是:没有布施的人,你今天给别人东西,谁给的?不知道;也没有受布施的人,谁来接受你的布施?不知道;布施的是什么?也不去计较。那么你就完全看破这种虚无的假相。就像今天给人家吃样东西,人家吃掉了,你老去讲,那么你心中就不是三轮体空,因为“我给你吃过这个东西,你吃了我这个东西,我给你吃的好月饼”三样东西都在。你送给人家,应该就要忘记。你给人家了,为什么还记着?这叫真给吗?给人家就要忘记,不要等人家回报给你。很多人送了月饼,就等人家最好送一盒还两盒,这就是有相布施。无相布施就是不要去看,不要放在心中,叫不住心。送给人家就送给人家,对人家好就好过了,给过就给过了。师父跟你们讲,我们在这个世界中,布施要超出世间的善心。就是说今天对别人好,不要去等他的回报,那才叫真正的善事。你不等他的回报,只管做功德,对他好,对他善良,心疼他,希望度他,那你这个人就有功德。
视频讲座29【三轮体空真实义】
自己拥有很好的佛法,要懂得怎么样去分享给别人,不为名不为利地修法,到最后也就是佛陀所说的既无施者,也无受者,因为你舍出去的,谁舍的啊?你自己有境界,你是菩萨,你帮助别人,你应该不应该?施者是什么?你没有贡高我慢,没有觉得我来布施给别人,那你布施什么了?什么都没有布施,也没有这个施舍的人,叫既无施者,也无受者,也没有接受到你施舍的人,因为别人受到的是你的一份慈悲心、一份爱心,而这份慈悲心和爱心来自于哪里呢?来自于你的佛性和本性,所以根本就没有施舍的人,也没有接受的人,实际上就是在你的本性良心当中做一些慈悲的正常行为而已。
10-16【舍是智慧 得是因果】
——————————————————————————————
佛友分享疑问:
1.什么是三轮体空?
2.为什么说布施之物是虚无假相?
1)有实实在在的物质世界吗?
2)物质世界是怎么来的?
3.如何理解无布施之人和无受布施之人?如果连布施的对象都不存在,那我们怎么修持布施呢?
4.何为相?
师父开示:
——————————————————————————————
无相就是没有相。就是我们人间一切相的无相。人间的相都是假有的,人常说:“人生就是一场梦”。人生就是无相,一切事情结束后,尤如梦醒之后,有相吗?什么都看不到了,全部都是假的,梦醒之后还是回到你原来的人间,受苦的继续受苦,享福的继续享福,梦里什么都没有得到,这就是人间的无相。人间所有的相,有开始就有结束,结束之后就等于没有了,就是无相,表面上看都是有相的,而结束了之后都是无相的,只要有始就一定有终,有开始就会有结束,最后等于没有,就是无相。如果你能控制住自己让它无相,你的基本数为开悟。如果你能无相,明白这个世界的始和终,其实你已基本开悟了。人生就像一场梦,从生出来到死就像做梦一样,这场梦结束了就是无相。还有一句话“人生就像一场戏”,戏有开始就有结束,结束之后还有相吗?就是这么简单。 1-22【人生无相即为相应开悟】
——————————————————————————————
佛友分享疑问:
1.您有没有“本能地以为我们见到的事情都是真实的”?
2.梦境当中,“世界”是什么?您在梦中怎么会觉得有“世界”的存在?
3.如果说无相是空相,那观世音菩萨为什么会有三十三相呢?
一起闻思修:
1.何为“世界”?
2.如何区分人生和梦境?
知众生心念,应物现形
师父开示:
——————————————————————————————
菩萨说,知一切众生心念,如应说法起于智业,也就是说,菩萨让我们要懂得知道众生在想什么,这就是观世音菩萨的闻声,当一个人在世界上学佛,如果你不知道别人在想什么,你很难应如是说法,当你不知道众 生的需求,你就不能相应地让别人知道佛法的精髓。
为什么每一位菩萨来人间度人都是相应法?就是你是什么身,他就会用什么方法让你得度。妙法的前提就是如果你要做菩萨,你就要了解众生,所以一个能够学佛成功的人,一个能够成为菩萨的人,他首先要能够了解别人。 10-26【理解就是智业】
应物现形。菩萨说,在帮助人家的时候,要随着这个事情来现你的形状,帮助完之后,你又变成空的了。举个简单例子。如果这个人很痛苦,你去劝他,你劝他的时候,你会像菩萨一样跟他讲,讲完了之后,你就无罣碍了。讲完了之后,你还记在心中,你跟这个人说,“对不起,刚才这个事情真的是我不好,我不当心”,你讲的时候,你是不是像菩萨一样在改变自己?讲完之后,你心中还恨,还想不通,那么你应物现形,也就是说,你应了这个事情,已经现出来这个形状,说明你又有罣碍了。所以,“应物现形”的意思就是要随缘度众,随着每一个人不同的情况我来度化众生。 6-20【心能解脱 一切为空】
——————————————————————————————
佛友分享疑问:
1.观世音菩萨显化三十三相的目的是什么?
2.有佛友说,我很想法布施,但常常发现别人不接受,您有什么建议?
3.如何做到度人时与对方达到共鸣但又不着相?
师父开示:
——————————————————————————————
女听众:还有“三轮体空”这个问题,就是现在做任何事情应该以三轮体空去做,才算真正的功德,是吗?而且还要不着“功德”这个相?
台长答:其实着相、三轮体空讲的都是一个人意识当中的空。人的意识空了,三轮才会体空,你的意识才不会着相。所以真正的修心,修的你的意识。 wenda20150301B
——————————————————————————————
佛友分享疑问:如何做到三轮体空?
师父开示:
——————————————————————————————
问:08-10-2020,心灵净土世界:23-10-2020
观世音菩萨:“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娑婆世界一切的名闻利养、钱财名色、男相意识、女相意识都是娑婆幻影啊。人间的环境造就众生迷惑颠倒的意识心行,在迷惑颠倒中又生出种种法界空相。众弟子们,若把心清空,把这些意识抛开,在虚空中没有你自己,无男无女,就好像你从未来过这个世界。那么,你们在这个世界当中所感受到的一切痛苦、快乐、烦恼、忧伤都不存在,这就是心经里面的无眼耳鼻舌身意。我是谁,谁是我?弟子们,你们要记住了,人只不过是人间过路客罢了。什么也没带来,什么也没带走。人最重要的是在虚空当中积累功德,行菩提大道啊。放下吧,看破吧。”
《天地游记》
——————————————————————————————
佛友分享疑问:
1.清空意识有哪些方法?
1)如何去除八识田中过去世的意识?
2)如何去除今生的意识?
三解脱门
师父开示:
——————————————————————————————
菩萨叫我们学会“三不可得”,就是让我们要懂得,在人间一切皆属虚妄。让我们要去除自己内心的意识,就是靠这个“三解脱门”。菩萨告诉我们,人到要走的时候,就知道这个世界是空了吧?所做的一切是不是空的?你们想一想,小时候幼儿园、小学老师、小学的同学、中学的同学,你们碰不到了,一切结束了,是不是空的?是的。空之后是不是没有记忆了,无相了,不会再思维在其中了?你想不起来的东西是不是“无所作”?是不是像没作为一样?你这么一想,脑子就干净了,就无意识了。菩萨最怕我们有意识,因为脑子里有意识,会残存在八识田中,阿赖耶识会储存很多过去痛苦和悲伤的事情,以及自己曾经做过的很多不如理不如法的事情,都会永远地待在意识中,让你在六道中轮回不止。
三解脱门就是空、无相、无作。菩萨的经典非常有哲理,就是让我们要解脱,解脱的门在哪里?让你们要想到空、无相、无作。无作在佛经里曾经还被翻译成了无愿。很多人心想,我们学佛人不是整天要许愿吗?很多大菩萨、大佛不是都有愿力吗?无愿,这奇怪了,学佛不是都要发愿的吗?无愿其实就是无作。为什么?许过的愿也只是一个愿,没有去做无作;当这个愿力实践了,你做了,最高的境界就是你今天实践了愿力也像没有做过一样,所以作而不作,做了像没做一样,这就是佛法的最高境界。 视频开示36【中观中道 三解脱门】
——————————————————————————————
佛友分享疑问:
1. “三不可得”,是哪“三”不可得?
2. “无相”是什么意思?能否举一个您生活中的例子说明?
3. “无作”是什么意思?能否举一个您生活中的例子说明?无作还有没有另外一层意义?
4. 三解脱门,需要一一证得吗?
5. 从哪个门切入会相对容易证入三解脱门?
一起闻思修:三解脱门还要结合哪些方面的修行,才能真正去除意识?
无相无作入道
师父开示:
——————————————————————————————
如果你今天入“三解脱门”,就会入“不二法门”。空、无相、无作,随便由哪一个法门证入,只要一门深入,就会增长智慧,开悟明性。为什么这么说呢?空、无相、无作,这是“三解脱门”:你能够空,就会无相、无作;你今天能够无相,一定会空、不去作无作为;你今天无作为,一定是想通了、空了,一定是无相,那无相布施就开始了。 视频开示39【证悟空性 照见五蕴】
怎么样能够达到空,无相无作,天天做这件事情,做得熟了就像没做一样,天天接电话帮助别人,突然之间有个人说,你接电话,你在帮助别人,你在度别人,他没感觉,我天天接电话,我天天在帮助别人的,无相无作,那么你意识当中自然就空了,因为你的意识完全在空性当中,因为你天天在做着善事,在帮助着别人,你的意识解脱了,进入了空性,你自然就入道了,你自然就入到佛道了。 视频开示39【证悟空性 照见五蕴】
——————————————————————————————
佛友分享疑问:
1.师父以“天天接电话帮助别人”的例子,告诉我们入道有什么诀窍?
2.什么是“入道”?成佛道路上有几个步骤?无相无作而入道,对应哪个步骤?
3.无相无作入道有前提条件吗?
1)没有真正明白师父的白话佛法,无相无作会入道吗?
2)八识田中有很多孽障还没有清除,无相无作会入道吗?
一起闻思修:还有哪些修行方法可以“入道”?
师父开示:
——————————————————————————————
唐朝时期佛法非常兴旺。宰相裴休的儿子叫裴文德,少年得志,年纪轻轻已经做到翰林学士的官职。但是裴休是宰相,并不希望儿子这么早就飞黄腾达。要记住,爸爸妈妈条件好的,不要整天让孩子过得太好,要让他学习。这个父亲就把他的儿子送到庙里去过丛林生活,跟和尚一起。方丈大和尚明白裴休宰相做父亲的苦心,等到裴文德来到寺院,就派他去砍柴、挑水,干粗活。过去的寺院大部分都建在山上,要把水一担一担地从山下挑到山上,供大家饮用,其实很不容易。有一天,裴文德从山下挑水到山上,挑得满头大汗,汗水把裤腰带全部弄湿了。回到山门的时候,他想一想,这实在没劲,他就发牢骚了:“翰林挑水汗淋腰,和尚吃了怎能消。”意思就是告诉大家:“今天我是翰林学院的学士,我已经是个很高职位的人了,我帮你们和尚挑水,你们吃了能不能消受这个福报啊?” 当他讲这句话的时候,方丈大和尚正好经过,于是,这个方丈大和尚也说了一句:“老僧一炷香,能消万劫粮。”就是说,你挑水给大众吃有什么了不起?论功德,我老僧只要在庙里烧一炷香的功德,千年万世的供养,我都能够消受。其实,两个人的话的意思就是说,我们有的人做的是世间的福德,有的人做的是功德,念经、修心那是功德。有时候做点好事情,劳动劳动帮帮别人,那是一种福德。如果我们能够让自己的心静下来,三千大千世界都在你的心间,你就能够达到一种超越人我的境界,有什么不能消的呢?
要记住,我们在世界上为人处世、帮助别人,要学习从有相的功德慢慢做到无相的功德。就是说,刚刚开始帮助别人的时候,你可以告诉别人自己在做功德,等功德做得越来越多,你的慈悲心来了,你就不会斤斤计较,做一点事情就觉得别人在利用你,消了你的福德。妈妈天天为孩子做饭,妈妈永远不会说:“孩子啊,我天天这么辛苦帮你做饭。”她已经做长了,她已经习惯了,她已经有功德了,妈妈已经觉得这个事情不是功德,这是自己应该做的。我们做好人、做好事,我们要做的已经天天做、年年做、日日做、时时做,我们没有感觉在做功德、做好事,这个时候,你的好事好心自然出来,那你不就是一个人间菩萨了吗? ----20170925 意大利米兰法会开示
——————————————————————————————
佛友分享疑问:
1.如何通过无作证得无相功德?
2.对于在家居士而言,现实条件很难让我们重复只做一样事情,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把愿力行到自然呢?
念施
师父开示:
——————————————————————————————
第五,念施。念施是指忆念布施之行,大有功德,经常要想到“我要布施,我要做点东西给人家吃吃,我要对大家好”,因为你布施不单单是一种舍,你还得到。得到什么?当你布施出去的时候你会得到,你舍去了“悭嫉所覆”,什么意思?你忌妒别人,很吝啬。因为布施的人他不会吝啬,因为吝啬的人他不会布施,只有常布施的人才会不吝啬。所以师父跟你们讲,我们平时做人,脑子里要常想着去接济别人,去帮助别人,去摄受众生,念念在布施,脑子里想的就是“我要帮助他,我要能够帮助到他就好了。我能够爱护他,我要多给他一点东西。我要多给他一点佛法。我自己吃不光的给他吃一点,我自己用不完的东西,多送点给他”,所以在生活当中就养成了一个随时随地帮助他人的好习惯。无论是财富还是我们学到的佛法,心中要经常想“只要别人需要,我一定要去帮助他,我这就是布施”,这就是第五,叫念施。布施都要经常脑子里想的,经常脑子里想布施。
视频开示82【十念法(二)】
——————————————————————————————
佛友分享疑问:
1.为什么师父说,“要经常脑子里想布施”?不是要意识空吗?
2.靠念施达到无相的原理是什么?
师父开示:
——————————————————————————————
师父希望大家能够了解,我们每个人要从一种自然中去找空性。自然中是什么?就是这个人是个好人,他天天帮邻居扫地,他没觉得是在做好事,他每天就扫地、扫地,一年下来他还是扫地。不管别人怎么讲他,他一直扫地,扫到后来已经形成一种习惯,他没有觉得扫地是好的或不好的,也没有放在心中,觉得“我在做好事,我在帮你”,他自然地就出来了。你说这个人时间长了,几年、十年、二十年下来,他是不是一个好人?是不是一个模范、一个好孩子?所以就是要找到自性的空,找到一种高尚的品质。你天天在高尚的品质中做这些事情,而在自己的内心又不执著“我做了这些很好的事情,让我的本质和品质变得高尚”,因为自己觉得自性本来就是空的,这些本来就是应该做的事情,并不是因为要想得到某一个利益和名誉来做这些事情,你就是本性空性。当你能够懂得这些的时候,你即可悟出宇宙的空性真理。宇宙的空性真理是什么?一切归空,一切唯心造,苦空无常,这个世界上一切都是苦空无常。这个时候,你做任何事情就不会去执著“我要做这件事情”,或者“我有意去做”,或者“我就是做了,我不想得到,但是我的心里还是知道做这件事情能够得到一些利益和名誉”。菩萨就是要我们修到连这些“知道”都不要,那叫自然,自然空性。那么空性的真理就被你修出来了,然后你就懂得心里干净,不往外求。
视频开示22【原始的空性,拥有着本性】
——————————————————————————————
佛友分享疑问:
1.结合选段体悟,如何在“自然中找空性”?
2.宇宙的空性真理是什么?
一起闻思修:如何才能不犯大错,以布施修到彼岸?
——————————————————————————————
佛友心得体悟:
1.故事中的住持法师为什么做不到平等布施?他着了什么相?
住持法师第一次只给贫女和两个幼儿食物,没有考虑到贫女身边的狗,所以当贫女为狗索要食物时,他有点无可奈何,但还是勉强地再布施一份食物,当贫女再次为肚子里的孩子索要食物时,他却怒斥贫女贪得无厌,实际上是他把众生分别了。事实上不管是狗还是未出生的胎儿,他们都是众生,正因为他着相了,所以起了瞋心,不能做到平等布施。
2.为什么师父说连年纪大的老伯伯都不能单独度异性?
我们六根很容易着男女相,而且很难破除,还有八识田中累世积累的淫心孽障,男女老少都有,这些淫心孽障最根本的特征体现在对男女相的执着,会诱发很多不好的起心动念,随着意识流的作用再进一步污染内心,最终让人陷入男女之情而无法自拔。现实中有太多这种案例,所以师父告诫我们男女千万不可单独相处,不论什么年纪都要当心,面对异性,一定要严守戒律,远离才是根本之道。
3.请问一休和尚着了什么相?为什么老法师要罚一休去打坐思过?
一休觉得他帮助了一位贫苦母亲,这件事情是特殊的,不应该提起。看似很高境界,但这件事情在他心中不自然,还是着相。犹如妈妈帮助孩子是自然而然的,不需刻意地掩藏遮盖。功德是本性的自然流露,做完就应该放下,绝不会有痕迹留在心中。一休还是执着在“我做了功德不能说”,执着无相。
4.为什么说布施之物是虚无假相?
大乘佛法讲世界的本原是空的,即这个世界本来就是空的,都是假的。所有自然世界的东西都是虚假虚幻的。(1-12谈谈“因空” “果空”)
《楞严经》中说:“如来常说,诸法所生,唯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
一切法、一切人、包括你的身体、生死、整个世界都是非实所有的,都是由你心所生出来的假象。 广播讲座180210
三界显示着都是本体所产生的业,又称为自相——自己的本相; 我们以自身以外共通的显现(就是如果你今天内心有概念,内心以外的环境所显现),那么就叫共相。 视频开示99【谈见分与相分】
所以没有实实在在的物质,心能造万物,心生种种法生,一切唯心所现,布施之物也是布施之心的体现。
5.梦境当中,“世界”是什么?您在梦中怎么会觉得有“世界”的存在?
没有真实的物质世界,一切都是虚假的信号,梦境中的“世界”与现实中的“世界”一样,都是六根接受信号,第六意识处理信号后形成的概念。这个概念就是所谓的“世界”。执着虚假的信号和意识里的概念就认为“世界”是真实存在的。
6.如何做到度人时与对方达到共鸣但又不着相?
我们需要了解众生的心念,才能够真正度化众生。多听对方讲,了解情况,然后再找最佳切入点。能够从跟佛友相应的角度来选择我们的身份和经历。如果佛友在为孩子发愁,那我们就用父母的身份来跟佛友交流;如果佛友在为工作发愁,我们就用职场人士的身份来跟佛友交流;如果佛友身体不好,我们就用我们生病的经历来和佛友达到共鸣,这个就是应物现形。欲令入佛智,先以欲钩牵。可以像观世音菩萨一样显化各种相来随众生的缘分来相应度化,但布施前后都要时刻提醒自己法界实相的真理,心里切不可着相。
7.从哪个门切入会相对容易证入三解脱门?
师父举了天天接电话的例子,来告诉我们快速入三解脱门的诀窍,就是天天做这件事情,做得熟了就像没做一样,无作,就会无相,意识自然就空了,意识空了自然就解脱入佛道了。而且由无作入门的好处就是从行动的角度来消除意识,这比从心的角度入手来消除意识,相对来说要容易很多,因为我们的心实在是太难掌控了,很容易起波动。
8.什么是“入道”?成佛道路上有几个步骤?无相无作而入道,对应哪个步骤?
成佛路上有五个步骤,我们会经历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无学道五个阶段。靠无相无作而入道,入的是见道,见到本性,找到了阿摩罗识的佛性。
9.靠念施达到无相的原理是什么?
当我们意识不空时,会产生心识的波动让我们难以做到无相布施,所以我们需要通过时刻念施,用正念去去抵消让我们产生波动的妄念和邪念,以心来指导行,再通过所行布施的功德消除八识田中的孽障,直到最终做到三轮体空的无相布施。所以念施是从有念布施到无相布施的过渡。——————————————————————————————
感恩南无释迦牟尼佛!
感恩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感恩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及龙天护法!
感恩恩师!
——————————————————————————————
课件中带有佛友对师父开示的心得体悟,以及学习过程中自己总结的一些疑问,都仅供师兄们参考,希望与师兄们一同通过闻思修来真正理解师父所讲法的真谛。感恩,共勉!